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涤机的给水阀,当此阀开启及关闭以分别对洗涤机的洗涤槽供水及阻断供水时,其耗电量可减至最少。在此给水阀中,一螺线管由供给其电压产生磁力,使阀中的动作器杆抵抗一弹簧的朝下的偏置力而上升,然后被一止动器扣持在其最高位置。该止动器内设有倒心形的导槽,导槽包括四个导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涤机的给水阀,特别涉及一种洗涤机的给水阀,其于开启及关闭阀门以分别对洗涤机的洗涤槽提供及阻断用水时,所需耗电量可减至最少。图5显示一种洗涤机的一般给水阀的侧剖面图,由螺线管的作用,可开启或关闭给水阀,以经由给水阀供应或阻断至洗涤机的洗涤槽的用水。请参阅图5,给水阀的阀体10连接一引水管11,以引进水流。给水管12垂直连接于阀体10靠近引水管11之处,以供水至洗涤槽。给水管12的正上方界定一贮水槽13,居间衔接引水管11与给水管12。贮水槽13的底面上设一膜盆20,其与引水管11及给水管12密接,以分隔二者和贮水槽13。膜盆20的外侧部设有进水孔21,居间衔接引水管11与贮水槽13,使水流经由该孔流入贮水槽13;膜盆20的中央部设有出水孔22,居间衔接贮水槽13与给水管12,使贮水槽13内留置的水经由该孔供应至洗涤槽。贮水槽13上方,由阀体10的圆筒状周壁10a界定一与贮水槽13衔接的动作器室31。一螺线管40设于圆筒状周壁10a内,以于通电时产生磁力。动作器室31内设一动作器杆60,用以开启或关闭出水孔。动作器杆60用弹簧50弹性支撑于动作器室31的底端。以上说明的习知给水阀,当不给水至洗涤槽时,出水孔22是关闭的,虽然不给水,水却留置在贮水槽13内,因此,贮水槽13内维持与引水管11内相同的压力。为了将水供入洗涤槽,螺线管40须有供给电压,以产生磁力。然后,动作器杆60在动作器室31内上移,压缩弹簧50,因而使贮水槽13内留置的水经由出水孔22供入洗涤槽。因此,贮水槽13内的压力变成低于引水管11内压力,而膜盆20因引水管11内的水流入贮水槽13时产生的压力而上升。因此,引水管11与给水管12直接衔接,使水从引水管11直接流入给水管12而不经过进水孔及出水孔。当螺线管40的供给电压被切断时,动作器杆60由弹簧50回复至其初始位置,所以出水孔22再度关闭。在以上说明的习用给水阀中,于供水至洗涤槽时,必须连续供电至螺线管40,所以耗电太大。此外,于供水期间对螺线管40连续供给电压所产生的热量,可使螺线管40的纤细金属丝断裂,或使螺线管40着火。本专利技术的旨意在于克服上述及其他多种存在于先前技艺中的缺点与弊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机的给水阀,其中在供水至洗涤机的洗涤槽时,不需要连续供电至给水阀,因此,给水阀的耗电量大幅降低,并可防止供水期间因连续供电至螺线管所产生的热量造成螺线管纤细金属丝断裂及螺线管着火等情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洗涤机的给水阀包含一阀体,其包含在其中间部分界定的动作器室以及位于动作器室下方与该室相衔接的贮水槽;一引水管,其与贮水槽相互衔接以引水进入贮水槽;一给水管,其一端与贮水槽相互衔接,其另一端则与洗涤机的洗涤槽相互衔接;一动作器杆,其可在动作器室及贮水槽内上下移动;一膜盆,其设于贮水槽内,可依照动作器的上升/下降而上下移动;该膜盆具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当膜盆紧密接触贮水槽的下底面而分隔贮水槽与引水管及给水管时,进水孔居间衔接引水管与贮水槽,出水孔居间衔接给水管与贮水槽;当动作器杆位于其最低位置时,可阻断出水孔;一螺线管,用以提升该动作器杆;一止动器,其包括一用于将该止动器与该动作器杆给合的局部开槽的圆筒状管体,及一与局部开槽的圆筒状管体结合的导板;导板内设有倒心形的导槽,该导槽具有四个导面,共同构成一闭合圈,每一导面的终端高于下一导面的始端。一碟形体,其置于贮水槽内;一弹簧,用以给动作器杆施加朝下的偏置力,以及一钩杆,其包括一杆体部及二销部,销部之一在闭合圈内沿导面循环运行,另一销部则由碟形体弹性扣持。其中,每当对螺线管供给电压一次而使动作器杆上升至其最高位置时,钩杆即沿导面滑移,因此,给水管在开启及关闭状态间转换。较佳情况是,四个导面包括从上端朝左下方延伸的第一导面,从第一导面下端朝右上方延伸至低于导槽顶端高度的第二导面,从第二导面上端朝右下方延伸至高度与第一导面下端相等的位置的第三导面,以及从第三导面下端朝左上方延伸至第一导面上端的第四导面。各导面共同构成一闭合圈,并各自沿一曲线路径延伸,其各自的倾斜方式使每一导面的终端高于其始端,且每一导面的终端高于下一导面的始端,使导槽在第一与第二导面间,第二与第三导面间,第三与第四导面间,及第四与第一导面间,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梯级。同时,碟形体最好包括一环形周缘部与贮水槽的顶板部接触,以及二支脚部设置结合于环形周缘部的两相对侧,且其下部份接合于贮水槽内。该环形周缘部中央设一中心孔,以供动作器杆从该处通过。该环形周缘部并设一弓形区,当该弓形区两相对侧被割透而向下突出时,在该处形成二个半圆孔。碟形体的二支脚部之一形成一弹性翼片,该翼片与设在环形周缘部上的弓形区位于一直线上。此外,最好是第一销部卡掣在导槽内,在闭合圈内沿导面循环运行,而第二销部穿过弓形区并由翼片弹性支撑。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洗涤机的给水阀中,当弹簧将动作器杆朝下推而阻断出水孔时,位于上方的销部定位于第一导面上端,水被留置在贮水槽内而不供入给水管。当对螺线管供给电压时,螺线管产生磁力,动作器杆因磁力作用而上移并压缩弹簧,出水孔因而开启,上销部则沿第一导面朝下滑移。上销部继续滑移,并于动作器杆上移运动的最后阶段时,越过第一梯级并移入第二导面,然后定位于第二导面的下端。当螺线管的电力供应中止且磁力消褪时,动作器杆在弹簧的弹性偏置力作用下,从此一状态再度回返下方。此时,上销部沿着第二导面朝上滑移。上销部继续滑移,越过第二梯级并移入第三导面,然后被扣持在第三导面的上端,水因而供入给水管中。当洗涤槽内的给水完成时,再度导通螺线管,由其再度产生磁力。动作器杆在螺线管的磁力作用下再度上移并压缩弹簧。随着动作器杆的上移运动,上销部沿着第三导面朝下滑移。上销部继续滑移,并于动作器杆上移运动的最后阶段时,越过第三梯级并移入第四导面。当螺线管的电力供应中止且磁力消褪时,动作器杆在弹簧的弹性偏置力作用下,再度回返下方。上销部继续滑移,越过第四梯级并移入第一导面,然后被扣持在第一导面的上端。此时,膜盆紧密接触贮水槽底端,动作器杆完全阻断出水孔,因此切断至给水管的供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优点,可由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参阅附图而更加明确。其附图包括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洗涤机的给水阀的侧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洗涤机的给水阀中所设数种组件的放大分解图;图3A及3B为图2所示设于导槽内的止动器的平面图及透视图;图4A至图4D为概略结构图,显示图1所示洗涤机的给水阀的动作器杆在动作器室内的操作情况;及图5为一习知洗涤机的给水阀的侧剖面图。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其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洗涤机的给水阀的侧剖面图。给水阀的阀体100连接一引水管110,用以引进水流,另于阀体100靠近引水管110处,垂直连接一给水管120,将水供入洗涤槽。给水管120正上方界定一贮水槽130,居间衔接引水管110与给水管120。贮水槽130的底面上设置一膜盆200,其紧密接触引水管110及给水管120,以分隔二者和贮水槽130。膜盆200的外侧部设有进水孔210,居间衔接引水管110与贮水槽130,使水经由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涤机的给水阀,其包含:一阀体,其包括在其中间部分界定的动作器室及位于动作器室下方并与该室相互衔接的贮水槽;一引水管,其与贮水槽相互衔接以引水进入贮水槽;一给水管,其一端与贮水槽相互衔接,其另一端则与洗涤机的洗涤槽相互衔接; 一动作器杆,可在动作器室及贮水槽内上下移动;一膜盆,其设于贮水槽内,可依照动作器的上升/下降而上下移动;该膜盆具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当膜盆紧密接触贮水槽的下底面而分隔贮水槽与引水管及给水管时,进水孔居间衔接引水管与贮水槽,出水孔居 间衔接给水管与贮水槽;当动作器杆位于其最低位置时,可阻断出水孔;一第一装置,可提升动作器杆;一止动器,其包含一第二装置用以与动作器杆组合,及一与第二装置结合的导板;导板内设有倒心形的导槽,导槽具有四个导面,共同构成一闭合圈,每一导面 的终端高于下一导面的始端;一第三装置,其置于贮水槽内;一第四装置,用以对动作器杆施加朝下的偏置力;以及一钩杆,其包括一杆体部及二销部,销部之一在闭合圈内沿导面循环运行,另一销部侧由第三装置弹性支撑;其中,每当对螺线管供给电压 一次而使动作器杆上升至其最高位置时,钩杆即沿导面滑移,因此,给水管在开启及关闭状态间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镇秀,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