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71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33
提供了一种马达泵组件,该马达泵组件包括马达、连接到马达的驱动轴、泵和控制歧管,该控制歧管包括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到泵和/或从泵流动的装置。马达、驱动轴、泵和歧管包含在单个共同的壳体内。歧管形成壳体的一体部分并且包括包含泵的泵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并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液压致动器的马达泵组件。包括诸如液压缸的液压致动器的液压系统需要用于将流体驱动到致动器的泵以及诸如用于驱动泵的马达的驱动装置。还需要控制歧管来控制和引导来自泵的加压液压流体和流到罐的减压流体。图1示出液压驱动系统的例子。该系统包括包含在马达壳体2内的电动马达1。泵4包含在泵壳体6内。泵壳体6连接到马达壳体2并且马达的驱动轴(未示出)经由联接器连接到泵的轴并且驱动泵4。流体出口管线8将泵4的出口连接到包含一系列控制阀的控制歧管10。控制歧管又包括可以连接到液压致动器的供应端口的流体出口。返回管线12将控制歧管10连接到泵4的入口端口。控制歧管10还连接到液压致动器的出口端口和罐。支撑框架14连接马达1、泵4和控制歧管10。这种布置的尺寸和/或成本可能对某些应用而言是过高的。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改进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解决上述问题和/或其总体上提供改进。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马达泵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包括马达、连接到马达的驱动轴、泵和控制歧管,控制歧管包括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到泵和/或从泵流动的装置。马达、驱动轴、泵和歧管包含在单个共同的壳体内。术语“单个共同的壳体”是与现有技术形成对比的术语,在现有技术中,马达、泵和歧管中的每个被包含在独立的分开形成的壳体中,这些壳体可操作地连接,但其中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壳体独立于其他壳体并与其他壳体物理分离。将马达、驱动轴、泵和歧管定位在集成壳体内有利地避免了对相互连接多个分离的部件的管道系统的网络的需求,并且使组件的尺寸能够最小化。歧管可以包括壳体的一体部分,并且术语“包含在…内”因此不要求歧管是位于分离的壳体内的独立部件;而是至少歧管的工作元件(即流体通道和阀)至少部分地包含在壳体内。壳体优选地包括包含马达、驱动轴、泵和歧管中的每一个的主壳体主体。壳体可以包括容纳马达的第一部分和包括泵壳体和歧管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固定并且轴延伸穿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者。参考整个壳体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术语“单件”意味着相关壳体部分的主体形成为单件,并且不排除壳体或壳体部分包括附加部件或“零件”,例如端板盖、端口连接件或封闭构件。优选地,歧管一体地形成为壳体的一部分,其中阀室和相关联的流体通道和端口形成在限定壳体的主体内。因此,歧管形成其内包含泵的壳体部分中的一个。形成歧管使得其包括壳体的一部分不需要外部管和连接器将分离的歧管连接到泵。除了减少零件数量外,这也简化了装配并减少了泄漏路径。优选地,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泵室,该泵室配置成容纳该泵,该泵可以是叶片泵或齿轮泵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泵装置。泵室流体地连接到壳体主体内的歧管。泵室优选形成在歧管内。壳体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容纳马达的一体形成的室。马达和泵都在壳体内连接到单个共同的驱动轴。术语“单个共同的驱动轴”意味着轴沿其长度连续且不间断。在马达和泵之间沿驱动轴优选设置单个轴承,这通过使用包含在共同的壳体内的单件轴实现。相比之下,在现有技术的布置中,提供了独立的泵和马达,独立的泵和马达各自具有分离的驱动轴元件,在独立组装在一起时,该分离的驱动轴元件必须被连接。壳体的泵室优选地包括内侧壁,该内侧壁轴向地定位在泵的内部。封闭构件设置在泵的相对轴向侧处,封闭构件形成泵室的外侧壁。泵优选包括齿轮泵筒或叶片泵筒,该齿轮泵筒或叶片泵筒由凸轮环和安装到驱动轴的多个叶片组成。泵筒被夹紧并直接固定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在使用叶片泵的实施方案中,这种布置不需要分离的颊板或其他附加部件以固定泵和保持泵,由此使组件的尺寸能够减小,并且特别是减小了轴向长度。优选地,控制歧管的流体通道轴向地位于泵室和马达室之间。这种布置使泵能够位于组件的端部处,以便于组装。壳体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一体形成的热交换流体通道,该热交换流体通道具有靠近马达室的壁延伸的通路。优选地,通道的矩阵或网络形成为靠近马达室的内壁流过壳体。歧管可配置成引导和控制流体流过热交换流体通道以帮助冷却马达。将歧管定位在马达室附近有利地有助于这种布置并限制冷却通道的长度。该马达泵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歧管模块,该控制歧管模块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阀。除了控制歧管之外还提供了控制歧管模块,并且可选地该控制歧管模块可连接到控制歧管。控制歧管模块配置成固定到控制歧管并且与控制歧管流体地连接。控制歧管模块包括歧管主体和一个或更多个控制阀和附加端口,该控制阀和附加端口被配置为向马达泵组件提供额外的控制功能。例如,控制歧管可以包括被布置为控制流体供应到主液压缸和辅助缸的端口和阀,并且控制歧管模块可以包括被布置成控制流体供应到一个或更多个另外的辅助缸的阀。控制歧管优选地包括布置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控制歧管模块的一个或更多个流体端口。这些流体端口可以是控制歧管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其在基本配置中(即,没有连接附加歧管模块)直接连接到主缸和/或辅助缸。可选择地,控制歧管中可包括当连接到主控制模块时可由控制歧管模块接近的附加端口。主控制歧管和控制歧管模块包括对应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使得控制歧管模块能够用螺栓连接到控制歧管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控制歧管。控制歧管模块优选地包括连接器元件,该连接器元件布置成使得另一个控制歧管模块能够以与该另一个控制歧管模块固定到主控制歧管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被固定到该连接器元件。这样,马达泵组件的功能可以通过添加另外的控制歧管模块以模块化方式被选择性地增加和修改。这实现了制造通用的马达泵单元而不是具有固定的构造和功能的多个不同的单元,该通用的马达泵单元能够通过根据所需功能添加控制歧管模块被选择性地修改。优选地,壳体的包括控制歧管和泵室的至少一部分是单件主体,例如包括控制歧管和泵室的壳体部分可以是单件铸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马达泵组件,其包括马达、连接到马达的驱动轴、泵和控制歧管,该控制歧管包括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到泵和/或从泵流动的装置。歧管限定了包含泵的壳体。马达包含在壳体内和/或包含在直接连接到歧管的壳体部分内,马达壳体和歧管组合以限定壳体组件。现将参考以下说明性附图仅通过示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马达泵组件;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马达泵组件。参照图1,提供了液压驱动系统18,其包括电动马达20、齿轮泵22和控制歧管24。马达20优选为永磁马达。在图2的布置中,两个永磁体串联布置,但是应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多于两个马达中的一个。驱动轴23在第一端21处连接到马达20并且从马达20轴向延伸。齿轮泵22被包装在泵筒25内,该泵筒在第二端26处安装到轴23,轴23充当泵转子。有利地,在直接联接到马达20和泵22两者的组件内仅需要单个公共轴。滚子轴承32位于马达20和泵筒25之间,该滚子轴承可旋转地支撑轴23。由于该组件利用了公共轴,所以沿轴23的长度有利地仅需要单个轴承。相反,在诸如图1的布置中,其中泵单元用螺栓连接到分离的马达单元,在泵单元中以及在马达单元中沿轴需要两个轴承。申请人进一步确定,泵叶片的尖端处的液压压力在第二端处支撑轴23,使得在第二端处不需要额外的轴承。与其他泵类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包括:马达;驱动轴,其连接到所述马达;泵;以及控制歧管,其包括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到所述泵和/或从所述泵流动的装置,其中所述马达、所述驱动轴、所述泵和所述歧管包含在单个共同的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3 GB 1516861.01.一种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包括:马达;驱动轴,其连接到所述马达;泵;以及控制歧管,其包括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到所述泵和/或从所述泵流动的装置,其中所述马达、所述驱动轴、所述泵和所述歧管包含在单个共同的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包含所述马达、所述驱动轴、所述泵和所述歧管中的每一个的主壳体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歧管一体地形成为所述壳体主体的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歧管包括一体地形成的泵室,所述泵容纳在所述泵室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泵室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壳体主体内的所述歧管。6.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泵是齿轮泵。7.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泵是叶片泵。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马达的一体形成的室。9.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轴是连接到所述马达和所述泵两者的单件公共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在所述马达和所述泵之间沿着所述驱动轴优选地仅设置了单个轴承。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包括轴向地定位在所述泵的内部的内壁,所述内壁限定所述阀室的端口面并且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布置成将流体输送至所述泵和从所述泵输送流体。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泵和控制歧管组件,其中,在所述泵室的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里斯·布罗伊克斯保罗·利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派克汉尼汾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