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279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研磨辊、动子转盘和定子齿圈上的研磨块之间的磨合对石墨材料进行整形,结构简单,全自动化作业,操作容易,在机箱内研磨作业分为三级:研磨辊上的研磨条与斜轨之间进行的研磨为第一级研磨;第一转盘上的第一研磨块和第一定子齿圈之间的研磨为第二研磨;第二转盘上的特殊构造的第二研磨块和特殊构造的第二定子齿圈之间的研磨为第三季研磨,三级研磨对石墨的整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全自动化研磨作业以及高效率,产品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
本技术涉及整形机技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
技术介绍
石墨材料以其良好的导电性、优良的充放电电压平台、较高的比容量、和广泛的来源,在铿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铿电池用石墨材料主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以鳞片石墨为主,人造石墨包括针状焦、石油焦、碳纳米管和中间相碳微球等。两种石墨因形成条件及加工工艺的影响,材料结构有所不同,导致材料性能也有较大差异。与人造石墨相比,天然石墨比容量大、工艺简单、价格相对较低,但稳定性差、倍率性能不佳、电解液适应性差。为了提高石墨的循环稳定性和振实密度,工业上把天然石墨做成球形或近球形,但因受其制备工艺的限制,导致产品产率低、能耗大、成本高,且制得球形石墨的球形度不高,产品的性能不理想。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除外)因硬度较大,球形化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粉碎,现有设备及工艺很难做成球形。目前,国内的石墨球形化设备主要为涡流磨,没有专业的整形设备,整形机理多为冲击整形,如果冲击力过大就会将石墨颗粒打碎,导致产率降低,而对于硬度较大的人造石墨该设备整形效果不佳,只能起到粉碎作用。国外虽然有其它对石墨进行整形的设备,但是价格昂贵,对人工石墨的整形效果依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顶端外左侧设有入料口,所述机箱内上方左侧壁设置有斜轨,所述斜轨上方机箱顶端内侧壁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在机箱顶端内侧壁上,所述支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套设在横杆两侧,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研磨辊,所述研磨辊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研磨条,所述横杆右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机箱底部中心设置有贯穿壳体的转杆,所述转杆顶端连接有第一动子转盘,所述斜轨下方机箱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子齿圈,所述第一动子转盘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定子齿圈对应的第一研磨块,所述第一动子转盘下方转杆上固定设有第二动子转盘,所述第一定子齿圈下方机箱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子齿圈,所述第二动子转盘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二定子齿圈对应的第二研磨块,所述第二动子转盘下方转杆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导向轨,所述机箱底端外两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转杆低端连接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与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子转盘和第二动子转盘上表面为向两边倾斜的斜面。优选的,所述第一研磨块为一柱形模块。优选的,所述第二定子齿圈右侧壁下方部设有阻流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研磨辊、动子转盘和定子齿圈上的研磨块之间的磨合对石墨材料进行整形,结构简单,全自动化作业,操作容易,在机箱内研磨作业分为三级:研磨辊上的研磨条与斜轨之间进行的研磨为第一级研磨;第一转盘上的第一研磨块和第一定子齿圈之间的研磨为第二研磨;第二转盘上的特殊构造的第二研磨块和特殊构造的第二定子齿圈之间的研磨为第三季研磨,三级研磨对石墨的整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全自动化研磨作业以及高效率,产品质量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的研磨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的第二定子齿圈(10)正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的第二定子齿圈(10)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入料口,3-研磨条,4-研磨辊,5-斜轨,6-第一动子转盘,7-第一定子齿圈,8-第一研磨块,9-第二动子转盘,10-第二定子齿圈,11-横杆,12-第二研磨块,13-机箱,14-出料口,15-导向轨,16-第二轴承,17-转杆,18-第二联轴器,19-第二电机,21-第一轴承,22-第一联轴器,23-第一电机,24-阻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包括机箱13,所述机箱13顶端外左侧设有入料口2,所述机箱13内上方左侧壁设置有斜轨5,所述斜轨5上方机箱13顶端内侧壁设有支架1,所述支架1上端固定在机箱13顶端内侧壁上,所述支架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21,所述第一轴承21固定套设在横杆11两侧,所述横杆11上设置有研磨辊4,所述研磨辊4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研磨条3,所述横杆11右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22,所述第一联轴器22与第一电机23输出端连接,所述机箱13底部中心设置有贯穿壳体的转杆17,所述转杆17顶端连接有第一动子转盘6,所述斜轨5下方机箱13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子齿圈7,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定子齿圈7对应的第一研磨块8,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下方转杆17上固定设有第二动子转盘9,所述第一定子齿圈7下方机箱13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子齿圈10,所述第二动子转盘9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二定子齿圈10对应的第二研磨块12,所述第二动子转盘9下方转杆17上设置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固定在导向轨15,所述机箱13底端外两侧设置有出料口14,所述转杆17低端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8,所述第二联轴器18与第二电机19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和第二动子转盘9上表面为向两边倾斜的斜面,保证入料口2投入的材料可以沿着斜轨5进入机箱。所述第一研磨块8为一柱形模块。所述第二定子齿圈10右侧壁下方部设有阻流槽24,符合要求的石墨颗粒可以从阻流槽24通过,否则会再次研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待研磨石墨材料从入料口2投入机箱13,材料沿着斜轨5向下,经过研磨辊4研磨,符合要求的材料落入上表面倾斜的第一动子转盘6上,经过第一研磨块8和第一定子齿圈7的研磨,符合要求的材料落入上表面倾斜的第二动子转盘9上,经过第二研磨块12和第二定子齿圈10的研磨,符合要求的材料落入机箱13底部,沿着导向轨15从出料口出来,此时研磨整形工作完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包括机箱(1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3)顶端外左侧设有入料口(2),所述机箱(13)内上方左侧壁设置有斜轨(5),所述斜轨(5)上方机箱(13)顶端内侧壁设有支架(1),所述支架(1)上端固定在机箱(13)顶端内侧壁上,所述支架(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21),所述第一轴承(21)固定套设在横杆(11)两侧,所述横杆(11)上设置有研磨辊(4),所述研磨辊(4)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研磨条(3),所述横杆(11)右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22),所述第一联轴器(22)与第一电机(23)输出端连接,所述机箱(13)底部中心设置有贯穿壳体的转杆(17),所述转杆(17)顶端连接有第一动子转盘(6),所述斜轨(5)下方机箱(13)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子齿圈(7),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定子齿圈(7)对应的第一研磨块(8),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下方转杆(17)上固定设有第二动子转盘(9),所述第一定子齿圈(7)下方机箱(13)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子齿圈(10),所述第二动子转盘(9)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二定子齿圈(10)对应的第二研磨块(12),所述第二动子转盘(9)下方转杆(17)上设置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固定在导向轨(15),所述机箱(13)底端外两侧设置有出料口(14),所述转杆(17)低端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8),所述第二联轴器(18)与第二电机(19)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整形机,包括机箱(1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3)顶端外左侧设有入料口(2),所述机箱(13)内上方左侧壁设置有斜轨(5),所述斜轨(5)上方机箱(13)顶端内侧壁设有支架(1),所述支架(1)上端固定在机箱(13)顶端内侧壁上,所述支架(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21),所述第一轴承(21)固定套设在横杆(11)两侧,所述横杆(11)上设置有研磨辊(4),所述研磨辊(4)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研磨条(3),所述横杆(11)右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22),所述第一联轴器(22)与第一电机(23)输出端连接,所述机箱(13)底部中心设置有贯穿壳体的转杆(17),所述转杆(17)顶端连接有第一动子转盘(6),所述斜轨(5)下方机箱(13)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子齿圈(7),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下表面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定子齿圈(7)对应的第一研磨块(8),所述第一动子转盘(6)下方转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增李辉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新卡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