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洗衣机的内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98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内桶能够通过改进内桶毂的结构和加强内桶来使高速旋转甩干成为可能,从而提高衣物的甩干率及洗衣机的可靠性。这种用于洗衣机的内桶包括:内桶本体;内桶基座,在内桶本体的下部形成;和连接在内桶基座下表面的内桶毂,所述内桶毂包括连接旋转轴的旋转轴连接部分、径向支承部分和环形支承部分,所述旋转轴用于传递驱动电机产生的旋转力,所述径向支承部分沿旋转轴连接部分的外圆周方向伸出,并且在径向支承部分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所述环形支承部分具有预定宽度并沿径向支承部分的外圆周方向整体地形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洗衣机的内桶,并且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高速旋转甩干的用于洗衣机的内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传统技术的直接驱动型洗衣机的横截面图。这种传统的直接驱动型洗衣机包括带有打开的上部的壳体102;支承在壳体102内的外桶104,其中装有洗涤用水;安装在外桶104内的内桶106,洗涤衣物时可以旋转;和安装在外桶104下部的驱动电机110,用于通过旋转轴108来旋转内桶106。如图1和2所示,内桶106包括圆柱形的内桶本体112,其具有装衣物的预定空间;内桶基座114,形成内桶本体112的底面,并具有与其形成一体或在其中可旋转地连接的震动器120,以产生洗涤水流;和安装在内桶基座114外表面上的内桶毂116,用于连接旋转轴108。其中,如图3所示,在内桶基座114外表面中心形成有供洗涤用水通过的洗涤用水流通孔122,并形成有凹槽124,因此震动器120以洗涤用水流通孔122为中心沿径向设置。如图4所示,内桶毂116呈三角形并与内桶基座114的外表面连接,连接旋转轴108的旋转轴连接孔126在内桶毂116的中心形成,且多条支承肋片128呈射线形以旋转轴连接孔126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形成。另外,在内桶基座116的外侧上形成有许多螺钉连接孔130,用于使用螺钉连接到内桶基座114上。另外,在如上所述的传统洗衣机中,内桶毂制成三角形以连接旋转轴,然而,内桶毂不能支承内桶106。因此,不能做到内桶的高速旋转,也无法提高旋转甩干速度。所以,旋转甩干的效率较低,衣物的甩干程度也较低。即,为了提高衣物的甩干程度,应当提高旋转甩干速度。然而,如果提高旋转甩干速度,则离心力增大,施加给内桶的压力也增大,因此洗衣机的可靠性降低,并会引起振动和噪声。特别是,很难把大容量洗衣机的旋转甩干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之上。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中实施和广义地说明的,提供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内桶,包括内桶本体,用于盛装衣物;内桶基座,在内桶本体的下部形成并包括洗涤用水通过的排水孔;和连接在内桶基座之上的内桶毂,该内桶毂包括连接旋转轴的旋转轴连接部分、径向支承部分和环形支承部分,所述旋转轴用于传递驱动电机产生的旋转力,所述径向支承部分沿旋转轴连接部分的外边界方向伸出并且径向支承部分之间有预定的间隙,所述环形支承部分具有预定宽度并沿径向支承部分的外圆周方向整体地形成。内桶的旋转轴连接部分包括贯穿所述旋转轴连接部分中心的旋转轴连接孔,用于将驱动电机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内桶的旋转轴与所述的旋转轴连接孔连接,多条环形肋片从旋转轴连接孔到外侧形成并且环形肋片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和多条围绕旋转轴连接孔在径向形成的直肋片。在内桶上的旋转轴连接部分的环形肋片与相邻的环形肋片之间,形成许多连通内桶基座排水口的排水孔,以排放洗涤用水。内桶的径向支承部分呈盘形,沿圆周方向在旋转轴连接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与环形支承部分之间形成,并且具有预定的间隔。并且支承肋片在径向支承部分的上表面突出。与旋转轴连接部分及环形支承部分连接的内桶径向支承部分的某些部位为弯曲表面形状,以防止应力集中在这些部位。在旋转轴连接部分与环形支承部分之间,至少形成4个或更多个内桶的径向支承部分。内桶环形支承部分呈具有预定宽度的圆盘形,在径向支承部分的一端形成,并且沿环形支承部分的圆周方向形成许多螺钉孔,以使用螺钉将环形支承部分连接到内桶基座上,螺钉孔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隙。在环形支承部分的内圆周表面边缘和外圆周表面边缘,支承肋片突出预定的宽度。内桶的内桶毂呈圆盘形,其上形成旋转轴连接孔,该内桶毂包括许多在其上突起的、具有预定形状的支承肋片,还包括在其外圆周方向上形成的许多螺钉连接孔,用于通过螺钉与内桶基座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桶,包括内桶本体,其中装入衣物;内桶基座,在内桶本体的下部形成;及与内桶基座下表面连接的内桶毂,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该内桶毂连接;其中,内桶基座包括在其中心形成的洗涤用水流通孔和突起部分,内桶里的洗涤用水通过该流通孔排放,所述突起部分向洗涤用水流通孔的内圆周方向突出,并且所述突起部分间具有预定的间隔。另外,用于使用螺钉与内桶毂连接的螺钉连接孔在内桶基座突起部分的上表面形成。并且,在内桶基座边缘形成凹槽,凹槽间具有预定的间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桶,包括内桶本体,用于盛装衣物;在内桶本体的下部形成的内桶基座,并包括在其中心形成的洗涤用水流通孔和沿洗涤用水流通孔圆周方向突出预定宽度的突起部分,内桶中的洗涤用水通过所述的洗涤用水流通孔流通;和连接在内桶基座下部的内桶毂,包括在其中心形成的旋转轴连接部分、径向支承部分和环形支承部分,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连接部分连接,径向支承部分向旋转轴连接部分的外圆周方向伸长并且径向支承部分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环形支承部分具有预定的宽度并朝向径向支承部分的外圆周方向。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详细说明中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会更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洗衣机从其后部观看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内桶基座的主视图;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内桶毂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的横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从其后部观看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的内桶基座的主视图;和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的内桶毂的立体图。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内桶的实施例可以有许多,但下面只详细说明最优选的实施例。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的局部横截面图,图6示出从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内桶后部观看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包括上部打开的壳体2;支承在壳体2内的外桶4,用于存储洗涤用水;安装在外桶4内的内桶6,洗涤衣物时能够转动;安装在外桶4下部的驱动电机10,通过旋转轴8与内桶5连接,用于产生转动内桶6的驱动力。如图6所示,内桶6包括圆柱形的内桶本体20,用于存放衣物;安装在内桶本体20底面的内桶基座24,包括与其形成一体或旋转连接于其中的震动器22以产生洗涤水流;及与内桶基座24的外表面连接的内桶毂26,用于支承内桶6,旋转轴8与内桶毂26连接。如图7所示,内桶基座24为圆形,在内桶本体20的下部形成。洗涤用水流通孔27在内桶基座24的中心形成,内桶里的水通过该洗涤用水流通孔27。另外,具有预定形状的突起部分28和30沿洗涤用水流通孔27的圆周方向突起并具有预定的间隔,凹槽32在内桶基座24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形成并具有预定的间隔。突起部分28和30在洗涤用水流通孔27和凹槽32之间沿圆周方向以不同的形状依次地形成。此外,突起的上部呈盘形,与内桶毂26连接的螺钉孔34在该上部形成。如图8所示,内桶毂26呈圆盘形,包括在其中心形成的旋转轴连接部分36,旋转轴与该部分连接;径向支承部分38,沿旋转轴连接部位36的外圆周方向伸出,并具有预定的间隙;和环形支承部分40,在径向支承部分38的外圆周方向整体地形成,并具有预定的宽度。旋转轴连接部位36包括在其中心部位贯穿形成的旋转轴连接孔42,旋转轴8与该连接孔连接。第一环形肋片44和第二环形肋片46从旋转轴连接孔42向外突起,并相隔预定的距离。多条直肋片48以旋转轴连接孔42为中心沿径向突起。另外,多个排水孔50与内桶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内桶,包括: 内桶本体,用于盛装衣物; 内桶基座,在内桶本体的下部形成并包括供洗涤用水通过的排水孔;和 连接在内桶基座下表面的内桶毂,所述内桶毂包括连接旋转轴的旋转轴连接部分、径向支承部分和环形支承部分,所述旋转轴用于传递驱动电机产生的旋转力,所述径向支承部分沿旋转轴连接部分的外圆周方向伸出,并且在径向支承部分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所述环形支承部分具有预定宽度并沿径向支承部分的外圆周方向整体地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熙泰张宰源朴承哲朴宽龙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