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2269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吡咯110‑130、过硫酸铵4‑5、正硅酸乙酯17‑20、硅烷偶联剂kh550 1‑2、三乙醇胺油酸皂0.7‑1、三氯异氰尿酸2‑3、8‑羟基喹啉铜0.1‑0.5、硅藻土6‑7。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溶胶聚合物乳液与酸化处理的硅藻土共混,通过氨基与酸的反应,实现了各原料间的分散相容性,从而提高了成品材料的力学稳定性。

Silicon based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licon-based conductive material,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weight components: pyrrole 110_130, ammonium persulfate 4_5,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17_20,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50 1_2, triethanolamine oleic acid soap 0.7_1, 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2_3, 8_hydroxyquinoline copper 0.1_0.5, diatomite 6_7.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the sol polymer emulsion and acidified diatomite, and realizes the dispersion compatibility among the raw materials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amino acid with acid, thereby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结构型高分子导电材料,是指高分子结构本身或经过掺杂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高分子材料。根据电导率的大小又可分为高分子半导体、高分子金属和高分子超导体。按照导电机理可分为电子导电高分子材料和离子导电高分子材料。电子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线型或面型大共轭体系,在热或光的作用下通过共轭π电子的活化而进行导电,电导率一般在半导体的范围。采用掺杂技术可使这类材料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如在聚乙炔中掺杂少量碘,电导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成为“高分子金属”。经掺杂后的聚氮化硫,在超低温下可转变成高分子超导体。结构型高分子导电材料用于试制轻质塑料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传感器件、微波吸收材料以及试制半导体元器件等。;然而,目前,这类材料还存在稳定性差(特别是掺杂后的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稳定性差)以及加工成型性、机械性能方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吡咯110‑130、过硫酸铵4‑5、正硅酸乙酯17‑20、硅烷偶联剂kh550 1‑2、三乙醇胺油酸皂0.7‑1、三氯异氰尿酸2‑3、8‑羟基喹啉铜0.1‑0.5、硅藻土6‑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基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吡咯110-130、过硫酸铵4-5、正硅酸乙酯17-20、硅烷偶联剂kh5501-2、三乙醇胺油酸皂0.7-1、三氯异氰尿酸2-3、8-羟基喹啉铜0.1-0.5、硅藻土6-7。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硅藻土,在700-800℃下煅烧1-2小时,冷却后磨成细粉,与三氯异氰尿酸混合,升高温度为60-65℃,保温搅拌30-40分钟,加入到混合料重量4-7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硅藻土分散液;(2)取三乙醇胺油酸皂,加入到其重量100-1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国凡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