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23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包括有洗衣机箱体和内置在箱体中形成贮水槽的洗衣桶、内置于洗衣桶内并可在其中旋转的滚筒、设在箱体前端的箱门以及防止箱门和洗衣桶入口之间漏水的垫圈、洗衣桶底端的排出桶内污水的排水管,其中:所述垫圈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排水管侧面也设有通孔,在两个通孔之间通过残水去除软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残水去除软管,可以将垫圈底部的残水通过排水管排出,使得垫圈总是处在干燥的状态,因此洗涤时不会有残水污染衣物的现象。而且寒冷的冬天也不会结冰,因此不会出现垫圈结冰损坏的情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特别是可去除洗衣桶前端垫圈中残留污水的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
技术介绍
滚筒洗衣机的洗涤原理是在放置了洗涤剂,洗涤物以及水之后,受到电动机驱动的滚筒与洗涤物产生摩擦,达到洗涤衣物的效果。使用这种方法洗涤出来的衣物几乎不受到损坏,不会缠绕,达到与手洗一样的效果。图1是具有干燥功能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结构剖面图。箱体1内部装有存贮洗涤水的洗衣桶2,洗衣桶内部置有放置洗涤物的可旋转的滚筒3。并且在洗衣桶2后部或底部装有驱动滚筒旋转的电动机。若是皮带式驱动,则电动机安装在洗衣桶底部。若是直线往复式驱动则电动机一律安装在洗衣桶后部。在箱体1前端有箱门5,在箱门5和洗衣桶2之间设有垫圈4。垫圈4上方侧面有用来与干燥管6相连接的连接单元(图未示),并且与垫圈4上方侧面相联接的干燥管6内部装有加热滚筒,洗衣桶内部循环空气的加热器7。在箱体1上部内侧和洗衣箱2上部外侧有用来支持洗衣桶2的弹簧(图面中省略),箱体1下部内侧和洗衣桶2下部内侧有用来减少脱水时洗衣桶2震动的减震器(图面中省略)。洗衣桶2底部装有排水管20,洗涤结束后污水将从这里排出到洗衣机外部。但是这种结构的滚筒式洗衣机有如下问题。在洗涤过程中应供给或排除温水或者冷水,进入的水在滚筒中完成洗涤以后排出洗衣机外部,但有一部分水会残留在洗衣桶或滚筒上。这些残水中残留在滚筒内部的残水W在干燥过程中可以去除,从图2中可以看出,箱门和洗衣桶之间的垫圈中残留的残水则不能在干燥过程中去除。因此,在垫圈上残留下来的残水W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会在洗衣机内部变质,造成洗衣机内部的恶臭,并且在洗涤过程中这些污水会跟洗涤水相混合,使得洗涤质量下降。而且在冬天,由于气温的下降,垫圈上的残水会在上面结冰,这将破坏垫圈。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洗涤过程结束以后能立即去除残留在垫圈上的残水,可防止残水的污染以及结冰引起的垫圈破裂的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为了达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包括有洗衣机箱体和内置在箱体中形成贮水槽的洗衣桶、内置于洗衣桶内并可在其中旋转的滚筒、设在箱体前端的箱门以及防止箱门和洗衣桶入口之间漏水的垫圈、洗衣桶底端的排出桶内污水的排水管,其中所述垫圈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排水管侧面也设有通孔,在两个通孔之间通过残水去除软管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残水去除软管,可以将垫圈底部的残水通过排水管排出,使得垫圈总是处在干燥的状态,因此洗涤时不会有残水污染衣物的现象。而且,寒冷的冬天也不会结冰,因此不会出现垫圈结冰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滚筒式洗衣机的剖面图;图2是一般滚筒式洗衣机完成洗涤、干燥作业后的内部剖面图;图3提供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滚筒式洗衣机内置残水去除软管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滚筒式洗衣机内置残水去除软管和垫圈以及排水管通孔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残水去除软管与各个通孔引管间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箱体2洗衣桶 3滚筒5箱门8螺纹 10残水去除软管12塞管 20排水管 21排水管通孔22排水管 40垫圈120连接部件200通孔引管 420通孔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进行详细说明。为了避免叙述上的重复,与传统技术相一致的部分继续引用传统图面符号。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结构如下。本滚筒式洗衣机的箱体1呈直六面体形状,箱体1内部有形成贮水槽的洗衣桶2,洗衣桶内部有可自由旋转的滚筒3,箱体1前端有箱门5,箱门5与洗衣桶2入口相连,其间镶嵌垫圈40,防止洗衣桶内水外流,洗衣桶2底部有排水管20。在垫圈40下部有通孔41,排水管侧面也有通孔21,两个通孔41、21通过残水去除软管10相连。连接垫圈40和排水管20的残水去除软管10可以与垫圈40和排水管20制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分别制作成可拆卸部件。若要把残水去除软管10做成可拆卸的部件,垫圈40通孔41底部则设置一个向下凸出的圆筒形状引管42。同样排水管20侧面的通孔21上也设置向外凸出的圆筒形状引管22。连接垫圈40的通孔41和排水管20的通孔21的残水去除软管10可以用塑胶或金属材料做成固定形状,最好使用橡胶或合成橡胶等有柔韧性特性的材料制作。垫圈40的通孔41和排水管20的通孔21通过引管22、42与残水去除软管10相连接,并且残水去除软管10的两端有与引管22、42完成连接的连接部件120。在本专利技术中连接部件使用了塞管12,将垫圈通孔引管42和排水管通孔引管22用塞管12夹紧。但如果塞管12的材料不是橡胶,而是塑胶或金属等硬性材料时,应在塞管12内部垫一橡胶垫圈12a。从图5、6中可以看出,垫圈40底部的通孔引管420和排水管20侧面的通孔引管200外面都设有螺纹8。引管200、420的材料最好使用不容易变形的金属材料等硬性材料。连接通孔引管200、420的残水去除软管10两端有连接部件120。连接部件120的形状如下,其两端是贯通的,并且内侧有螺纹8,用来实现螺纹连接。与连接部件120相连接的残水去除软管10的外部有螺纹8,因此随着连接部件120的旋转,可以调整连接部件120的上下高度。但最好不要将连接部件的高度调到临界值,以防止连接部件120和残水去除软管10发生脱离。套在残水去除软管10上的连接部件120与垫圈40和排水管20以及通孔引管420、200还可以用螺栓方式坚固地连接在一起。下面结合图2、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向滚筒式洗衣机中通水,执行洗涤,则洗衣桶2内部将进行由大量的水和洗涤剂混合作用的洗涤作业,且执行脱水和干燥,滚桶3和洗衣桶2内部的水会随着排水管20排出到洗衣机外部。但是箱体前面的垫圈40的底部会残留洗涤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残水,即使经过脱水和干燥过程也不会消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垫圈40底部形成一个空间41,在其底部连接了引管42。此引管如上所述,其材质使用了硬性材料。排水管20的侧面也形成与垫圈通孔相同的空间21,并引出引管22。垫圈40的通孔引管42和排水管20的通孔引管22之间由残水去除软管10连接。残水去除软管10的两端有橡皮塞管12,使用时把引管42、22塞进塞管中,将垫圈40和排水管20相连。垫圈40的底部残留的残水通过垫圈通孔41流到排水管20,并排出到洗衣机外部。连接残水去除软管10时要注意的是将残水去处软管10设置在略高于排水管20侧面的引管,以使残水从残水去除软管10内部全部排出。图4是残水去除软管的又一个实施例,与图3的将残水去除软管10塞到垫圈引管420和排水管引管200不同,这里使用螺栓拴紧的方法。残水去除软管10两端的连接部件120内侧有螺纹8,连接部件120可以在残水去除软管10的两端自由旋转,可以用螺栓与垫圈40的通孔引管420和排水管20的通孔引管200紧固。也可以将引管420、200视作螺栓,将连接部件120看成是螺母,它们的连接就像螺母和螺栓的连接。用这种方法连接残水去除软管10,同样可以将垫圈40底部的残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垫圈残水去除软管的滚筒式洗衣机,包括有洗衣机箱体和内置在箱体中形成贮水槽的洗衣桶、内置于洗衣桶内并可在其中旋转的滚筒、设在箱体前端的箱门以及防止箱门和洗衣桶入口之间漏水的垫圈、洗衣桶底端的排出桶内污水的排水管,其特征是:所述垫圈(40)底部设有通孔(41),所述排水管(20)侧面也设有通孔(21),在两个通孔之间通过残水去除软管(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寿金在汶朴三济李贤宰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