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219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发电开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装置中运动模块可相对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第一驱动部与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推杆与第二驱动部抵接,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推杆先将第二驱动件推开间隙距离,第一驱动部再与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运动模块相对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驱动间隙的驱动结构,给运动模块的动力接收部腾出自由运动的空间,使运动模块在工作时的运动速度更快,最终带来了发电量的提升。

A self generating switch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lf generating switch, and provides a self generating switch device. In the device, the motion module can move relative to the static module to generate inductive voltage, and the motion module has a power receiving unit; the first driving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power receiving unit; in the initial state, a ga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driving unit and the power receiving unit; and the second driving unit is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first side of the power receiving unit. On the second side, the push rod is butted with the second driving part. When the first driving part is working, the push rod pushes the second driving part away from the clearance distance, and the first driving part contacts the power receiving part, and drives the moving module to move relative to the static module to generate the induced voltag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ing structure with driving clearance, which frees the power receiving part of the moving module from free movement, makes the moving module move faster at work, and eventually brings about an increase in power ge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发电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普及,少用电池和采用无电池的技术解决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以遥控领域为例,采用自发电的遥控触发端,并结合由外围供电的响应端,形成了一套无需电池供电的解决方案。由此,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研发也被业内越来越重视,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自发电开关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因为其要求的开关做工幅度较小,并且体积较小,因此受到了各大自发电器件开发商的青睐。图3是现有技术中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应用实例,其中的动力接收部111由刚性材料制成,且始终与弹簧接触。当自发电开关装置的驱动键被按压时,由于驱动键、自发电开关装置中的动力接收部以及所述弹簧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动力接收部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弹簧的反作用力,从而影响了自发电开关装置中的动力接收部的运动速度,最终影响了自发电量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电量的自发电开关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所述推杆先将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开所述间隙距离,所述第一驱动部再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所述运动模块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为弹簧或者弹片。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末端。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通过第二驱动部与所述推杆连接。优选的,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动力接收部的行程距离。优选的,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扭簧,所述推杆抵接在扭簧的中部区域。优选的,所述动力接受部由刚性材料所制成。优选的,所述运动模块上设有永磁组件,所述静止模块上设有线圈;或者,所述运动模块上设有线圈,所述静止模块上设有永磁组件。优选的,所述永磁组件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同极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耦合,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之间可相对运动。优选的,所述永磁组件贯穿所述线圈的卷绕区域。优选的,装置还包括软磁体,所述线圈套设在软磁体上。优选的,所述软磁体为U形结构,所述软磁体的U形两臂构成所述永磁组件的可移动区域。优选的,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与所述线圈的输出端电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驱动间隙的驱动结构,能够依托于第一驱动部和推杆,以及第二驱动部形成的间隙,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部在受外力按压工作时,能够先推开第二驱动部,从而给运动模块的动力接收部腾出自由运动的空间,使运动模块在工作时的运动速度加快,进而提高了自发电装置中线圈内磁感线变化的速度,最终带来了发电量的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图1所示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AA’方向上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初始状态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另一状态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中开关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扭簧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初始状态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扭簧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另一状态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初始状态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中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所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所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改进的永磁组件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剖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改进的永磁组件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改进的永磁组件的另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符号“/”表示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的含义。而对于符号“A和/或B”则表明由该符号连接的前后对象之间的组合包括“A”、“B”、“A和B”三种情况。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定律最基本的公式是e=-n(dΦ)/(dt),其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e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从公式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如果要提高感应电动势(即感应电量),可以从提高磁通量的变化量以及减少磁通量变化量所用的时间两方面进行考虑,因此,以下实施例及其他可变换的实施例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考虑。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适用于各种自发电应用场景,例如自发电门铃开关、自发电报警器开关、自发电点灯开关等等,如图4所示,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发电组件1,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11和静止模块12,所述运动模块11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12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11设有动力接收部111,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在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技术方案所涉及结构所能带来的显著效果,优选的,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由刚性材料所制成,其在接收动力时不会发生形变或者进行运动能量的储蓄。当然,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诸多可实现方案中的一种,所述动力接收部111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所述推杆先将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开所述间隙距离,所述第一驱动部再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所述运动模块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所述推杆先将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开所述间隙距离,所述第一驱动部再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所述运动模块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为弹簧或者弹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末端。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华程小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