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19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29
一种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包括中心电极、外环电极和堵头;外环电极套设在中心电极外,使中心电极的外圆周面与外环电极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气体缝隙;堵头设有轴向通孔,其套设并固定在中心电极的端部,中心电极的端部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凹陷,形成一环形的储气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在中心电极的端部设置储气凹槽,与堵头之间形成缓冲、储藏气体的空间,能够保证气体具备所需的浓度,使气体更均匀。

An ozone generator with gas storage groove

An ozone generator with a gas storage groove is provided, which comprises a central electrode, an outer ring electrode and a plug; an outer ring electrode is sleeved outside the central electrode, forming a gas gap between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central electrode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outer ring electrode; the plug is provided with an axial through-hole, which is sleeved and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central electrode, and the central electricity is generated.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extreme end is concav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o form an annular gas storage groove. The ozone generator of the invention can ensure that the gas has the required concentration and makes the gas more uniform by setting a gas storage groove at the end of the central electrode and forming a space for buffer and storage of the gas between the gas and the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器通常包括一中心电极管和一外环电极管,其接入交变高压电场电击氧气产生臭氧。现有的臭氧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空气或氧气的供气情况可能会产生一定波动,或者臭氧发生器本身的气密性不良而有一定的气体泄露,容易导致臭氧发生器内气体的浓度产生波动,导致气体不均匀,不能保证生产所需浓度,降低臭氧发生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包括中心电极、外环电极和堵头;外环电极套设在中心电极外,使中心电极的外圆周面与外环电极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气体缝隙;堵头设有轴向通孔,其套设并固定在中心电极的端部,中心电极的端部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凹陷,形成一环形的储气凹槽。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在中心电极的端部设置储气凹槽,与堵头之间形成缓冲、储藏气体的空间,能够保证气体具备所需的浓度,使气体更均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气凹槽朝向中心电极端部的第一端形成一突起部;堵头的轴向通孔的内壁由外向里依次形成环形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堵头的第一台阶与中心电极的储气凹槽的突起部抵接,堵头的第二台阶与外环电极的端部抵接;堵头中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储气凹槽、气体缝隙依次连通。通过堵头上的双台阶(第一台阶、第二台阶)设置,分别与中心电极和外环电极抵接,形成气密结构,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气密安全性以及臭氧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气凹槽朝向中心电极中心的第二端形成在外环电极的内部。由此,能够使储气凹槽将通气孔与气体缝隙直接连通,并保证其路径宽敞通达,进一步起到保证气体均匀化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堵头的第一台阶处还设有第一密封圈,中心电极的储气凹槽的突起部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堵头的第一台阶抵接;堵头的第二台阶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外环电极的端部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堵头的第二台阶抵接;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为“L”字型,使第二密封圈与堵头的第二台阶的形状适配。由此,提高密封性能,并保证中心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同轴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电极中空,其内部设有管形散热件,管形散热件的横截面为具有缺口的环形结构;管形散热件的内壁固定有向内伸出的散热片。中心电极中设有具有缺口的管形散热件,便于装配和拆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环电极包括中空的陶瓷内管和套设在陶瓷内管上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由两个半圆结构组接而成;散热翅片包括沿径向交替固定的竖型片和Y型片,竖型片的横截面为竖条型,Y型片的的横截面为“Y”字型,其分支朝外。散热翅片采用太阳花结构(交替固定的竖型片和Y型片),提高散热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固定件;中心电极的末端部伸出于堵头外,固定件分别固定在中心电极的末端部,并使堵头与中心电极、外环电极的端部压合固定;固定件为设有内螺纹的导电圆环件,固定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工具插孔,其中一固定件上还设有电极端子固定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支架,其分别套设在中心电极的两端处,并通过固定件压合固定在堵头的外端面上;支架包括一立部和固定在立部底端的卧部,立部与中心电极固定,并设有对流孔,两个支架的对流孔沿轴向相对;卧部上设有六角形固定孔。支架上设置对流孔,加强风冷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堵头上设有一凸起的通气柱,通气孔贯穿通气柱,通气柱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倾斜面,其外径向外缩小;还包括固定螺母,固定螺母通过螺纹旋合在通气柱上,固定螺母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的外径向外缩小,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隔开并相对;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为锥面,或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为弧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平行。通气柱和固定螺母上设置倾斜面,能够保证气管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堵头的通气孔沿朝向堵头内部的方向分别形成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在臭氧发生器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夹角α,0<α≤180°。两个通气孔的轴线的投影形成夹角,能够使气体流通方向交错,气体能够更均匀地遍布储气凹槽、气体缝隙的圆周方向上各个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发生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发生器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电极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堵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器。如图所示,该臭氧发生器包括中心电极1、外环电极2、两个堵头3、两个支架5、两个固定件6和两个固定螺母7。该臭氧发生器大致为对称结构,其中,外环电极2套设在中心电极1外,堵头3、支架5和固定件6依次分别固定在中心电极1的两端,固定螺母7固定在堵头3上。中心电极1为金属制的电极管。请参阅图4,中心电极1的两端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凹陷,分别形成一环形的储气凹槽11,储气凹槽1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朝向中心电极端部,第二端朝向中心电极的中心,在第一端处形成一突起部111。中心电极1中空,其内部设有金属制的管形散热件12,优选地,管形散热件12的横截面为具有缺口的环形结构,其内壁固定有向内伸出的散热片121。该管形散热件12采用具有缺口的结构,使其能够具有微小的弹性,其外径根据受力情况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该管形散热件12在装配时,可采用工具将其夹紧,其外径缩小,放置到中心电极1内后,松开工具,管形散热件12则向外扩张,顶住中心电极1的内圆周面,即可固定。需要拆卸时,可使用例如顶出工具,抵住管形散热件12的端部,并将其从中心电极1内顶出,拆卸十分方便。外环电极2包括一中空的陶瓷内管21和套设在陶瓷内管21上的散热翅片22。陶瓷内管21套设在中心电极1外,其内圆周面与中心电极1的外圆周面之间形成一轴向的气体缝隙4,用于通入氧气或空气,通过电晕产生臭氧。具体地,散热翅片22由两个半圆结构组接而成,其包括沿径向交替固定的竖型片221和Y型片222,竖型片221的横截面为竖条型,Y型片222的的横截面为“Y”字型,一端为单支,另一端为两个分支,其中分支朝外。该Y型片222的分支端能够有效增加散热片121的散热面积,同时单支端能够确保与相邻竖形片具有一定距离,不会导致散热片过密,保证散热空间。散热翅片22为铝合金翅片,其经过氧化处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铝垢或粉末,以影响散热效果而加大能耗。堵头3设有轴向通孔31,请参阅图5,该轴向通孔31的内壁由外向里(“里”指靠近臭氧发生器的中心的方向,“外”指远离臭氧发生器的中心的方向)依次形成环形的第一台阶32和第二台阶33,其中第一台阶32的内径小于第二台阶33的内径。堵头3分别套设在中心电极1的两端,并使中心电极1的末端部伸出于堵头3外。堵头的第一台阶32与中心电极的储气凹槽11的突起部111抵接,形成气密结构,进一步地,堵头的第一台阶32处还设有第一密封圈34,中心电极的储气凹槽11的突起部111通过第一密封圈34与堵头的第一台阶32抵接,提高气密性。堵头的第二台阶33与陶瓷内管21的端部抵接,形成气密结构,进一步地,堵头的第二台阶33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35,陶瓷内管21的端部通过第二密封圈35与堵头的第二台阶33抵接,提高气密性。该第一密封圈34和第二密封圈35除了提高气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电极(1)、外环电极(20)和堵头(3);所述外环电极(20)套设在所述中心电极(1)外,使所述中心电极(1)的外圆周面与外环电极(20)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气体缝隙;所述堵头(3)设有轴向通孔(31),其套设并固定在所述中心电极(1)的端部,所述中心电极(1)的端部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凹陷,形成一环形的储气凹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电极(1)、外环电极(20)和堵头(3);所述外环电极(20)套设在所述中心电极(1)外,使所述中心电极(1)的外圆周面与外环电极(20)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气体缝隙;所述堵头(3)设有轴向通孔(31),其套设并固定在所述中心电极(1)的端部,所述中心电极(1)的端部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凹陷,形成一环形的储气凹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凹槽(11)朝向所述中心电极(1)端部的第一端形成一突起部(111);所述堵头(3)的轴向通孔(31)的内壁由外向里依次形成环形的第一台阶(32)和第二台阶(33),所述堵头(3)的第一台阶(32)与所述中心电极(1)的储气凹槽(11)的突起部(111)抵接,所述堵头(3)的第二台阶(33)与所述外环电极(20)的端部抵接;所述堵头(3)中设有通气孔(37),所述通气孔(37)、储气凹槽(11)、气体缝隙(4)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凹槽(11)朝向所述中心电极(1)中心的第二端形成在所述外环电极(20)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3)的第一台阶(32)处还设有第一密封圈(34),所述中心电极(1)的储气凹槽(11)的突起部(111)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34)与所述堵头(3)的第一台阶(32)抵接;所述堵头(3)的第二台阶(33)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35),所述外环电极(20)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35)与所述堵头(3)的第二台阶(33)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34)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密封圈(35)的横截面为“L”字型,使所述第二密封圈(35)与所述堵头(3)的第二台阶(33)的形状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1)中空,其内部设有管形散热件(12),所述管形散热件(12)的横截面为具有缺口的环形结构;所述管形散热件(12)的内壁固定有向内伸出的散热片(1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储气凹槽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电极(20)包括中空的陶瓷内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珍澳臭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