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91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熨斗,带有一个由一加热体(3)加热的熨斗底板(1)和一个用于调节加热体(3)的调节装置(4),该调节装置有一个温度探头(6),该温度探头在一接触点(6)上与熨斗底板(1)实现热连接。为了改善接触点与加热体的热连接,提出如下方案:熨斗底板(1)配备一个缝隙空间(2),该缝隙空间位置限定在接触点(6)及一个所属的加热体区段(14)的范围内,而且该缝隙空间至少减小由加热体(3)发出的热流偏离于接触点(6)方向中的导热。其优点在于:如果接触点(6)直接处于加热体(3)上或者至少离它很近的话,还可改善在熨斗底板(1)上的热量调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电熨斗。这类电熨斗已在DE 42 12 286 A1中公开过。该电熨斗包含一个金属的熨斗底板和一个U-形电阻加热体。该加热体依形状刚性接合地嵌置在用压铸法制造的熨斗底板中。在熨斗工作时,加热体经过在U-形加热体的两个腿部的端头上的电接触而得到电能供给。加热体以热量的形式向熨斗底板提供所输入的电能。为了调节熨斗底板的温度,配置了一个恒温器,该恒温器测得熨斗底板的瞬时温度,并控制一个调节器,该调节器根据瞬时的熨斗底板温度和使用者所预选的熨衣温度来接通和关断电加热体的电源。为此,恒温器具有一个温度探头,该温度探头通常是用一种双金属制成的。为了能进行可靠的温度调节,必须确保熨斗底板的温度改变可直接作为恒温器上的温度变化被觉察出来。因此,熨斗底板通常配有一个接触点,恒温器被固定在此接触点上。接触点通常由一个拱顶形实心突起部构成,该突起部直接成形在熨斗底板上。为了恒温器在最短时间内便能反应微小的温度波动,从而非常精确地保持已调定的熨斗底板的温度,在DE 42 12 286 A1中提出配置一个专门的导热桥,该导热桥从接触点通到加热体的至少一个腿部,从而可传输更高的热流。这一解决方案特别在下述情况下是合适的在这些情况下,接触点不是直接毗连加热体,而是布置得离加热体有明显的距离。不过,其缺点是如果接触点已经直接布置在加热体上,能够提高从加热体至接触点的热流的专门导热桥只带来微不足道的改善,或者不带来改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改进接触点与加热体的热联接。依本专利技术,上述任务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的熨斗底板具有一个缝隙空间,该缝隙空间位置限定在接触点和一个所属的加热体区段的范围内,而且该缝隙空间至少减小从加热体产生的热流沿离开接触点方向的热传导。由于从加热体发出的热流在一个偏离于接触点方向的方向中被防止或者至少被减小,所以向接触点的方向中产生一个改善的热流。依此,从加热体至接触点的热流被如此得到改善由加热体产生的热量主要向接触点方向被输送,而离开接触点的热传输被防止或者至少被减小。尤其在接通熨斗之后的第一个加热过程中,可以防止局部过热。加热调节上的这个难题通过本专利技术得到了特别有效的解决,借以防止被熨衣物被烧坏。在下述条件下还可得到进一步改善阻止或者至少减小已经达到接触点的热量的流失。缝隙空间最好布置在加热体的一个侧边上,该侧边背离加热体的朝向接触点的那个侧边。因此,缝隙空间可以布置在加热体的不直接对准接触点的任务侧边上。按本专利技术的一项优选的设计,缝隙空间被布置在对应于接触点的加热体区段的对置于接触点的一个侧边上。这一位置的优点在于直接处于加热体附近的热量可以特别有效地被导引到接触点,因为在上述加热体区段和接触点之间的路程是最短的,而且避免了由于路程长有可能产生的热量损失。如果将接触点相对于U-形加热体的对称轴线偏心地布置在加热体的两个腿部之一旁边,那么至少一个孔眼可以沿着该腿部的外棱边在接触点的范围内延伸。一种方案是将缝隙空间或者说至少一个专门的孔眼设计成在熨斗底板上的长孔,该长孔在外面沿着U-形加热体延伸。若将熨斗底板如此加以设计,使得加热体呈U-形地围绕着接触点,并沿着U-形加热体分布若干个有均匀间距的蒸汽逸出孔,则缝隙空间可由熨斗底板上的至少一个专门孔眼形成,该孔眼沿着U-形加热体的外侧延伸。其优点在于该专门孔眼还承担了作为蒸汽逸出孔的另一个功能。通过这样一个缝隙空间,就可在配置给接触点的加热体区段的范围内防止或减少沿熨斗底板外棱边方向的热量流失。由于尽管要求恒温器有较短的反应时间,还需要熨斗底板尽可能均匀的加热,所以应保证在熨斗底板的整个底面积上的一定散热。为了实现尽可能快速的恒温器反应行为,和保证熨斗底板内的均匀温度分布,长孔最好在2厘米和6厘米之间的长度上。特别有利和优选的是,长孔在常规的熨斗尺寸的情况下在3厘米和5厘米之间的一个长度上在外面沿着U-形加热体延伸。长孔基本上防止或减小在熨斗底板外棱边方向中的散热。优选向接触点方向导引从加热体区段发出的热量的第二种方案是将缝隙空间作为凹槽成形在熨斗底板的底边上,该凹槽在配置给接触点的加热体区段的下方延伸。通过这样一个缝隙空间就能在该加热体区段范围内防止或减小熨斗底板的底面方向中的散热。为了防止或减小从接触点至熨斗底板的底面的散热,缝隙空间可以通过在熨斗底板的底边上的一个凹槽加以成形,该凹槽在接触点的下方延伸。其中,缝隙空间处在拱顶形接触点的基础中。由此可达到下述目的从加热体发出的已经到达接触点的热量不会再通过接触点的底面丧失。一般侧向从加热体传输到接触点的热量也最好向上沿固定在接触点上的恒温器的方向加以导引,从而可防止或减小经过接触点的底面进入熨斗底板的热量的散失。凹槽最好具有这样一个基面,其大小至少相当于接触点的基面。在将接触点设计成拱顶状隆起部的情况下,可取的是将凹槽的基面的大小选择在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之间。为了保证在恒温器的短的反应时间和熨斗底板内的均匀热量分布之间有一个特别合宜的比例,凹槽的基面最好应在7平方厘米和17平方厘米之间。缝隙空间的高度应在0.5毫米和5毫米之间。若缝隙空间的高度特别在2毫米和4毫米之间,则可达到特别合适的结果。通过对长孔和凹槽的所述尺寸的选择,便可达到一个尽可能短的恒温器反应时间和在熨斗底板上的一个非常均匀的温度分布。敏感的被熨烫衣物,即可以加以处理的被熨烫衣物,不会有由于不均匀的温度分布而受到损坏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熨斗底板可以具有两个缝隙空间,依此,其中一个缝隙空间设计成一个专门的孔眼,该孔眼延伸在加热体区段的对置于接触点的一边上;另一个缝隙空间则作为至少一个凹槽成形在熨斗底板的底边上,该凹槽延伸在加热体区段和/或接触点的下方。优选的是,如权利要求3至5所述的长孔也可以与一个如权利要求6至10所述的凹槽相联合。这两个缝隙空间可以如此加以布置,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点上彼此相连通,即这两个缝隙空间彼此汇合。这样,加热体区段的热断联作用是特别有效的,这是因为在两个缝隙空间之间根本不保留任何可能排热的隔片。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电蒸汽熨斗,它也涉及电干燥熨斗。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熨斗的熨斗底板可用不同材料制成,特别是用压铸铝制成,可以有选择地配专门的底板。依此,底板可优先用特种钢、铝制成或用有搪瓷或陶瓷涂层的底板。若熨斗底板具有这样一个底板,它固定在熨斗底板的底边上与之实现平面接触,那么,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凹槽或缝隙空间的一个边受到该底板的限界。下面参照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形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附图表示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熨斗底板的仰视图,图2图1所示熨斗底板的俯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熨斗的一个横断面,图4图1所示熨斗底板的一个横断面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熨斗底板1的底边,在用铝压铸法制造的熨斗底板1中成形了一个电阻加热体3。加热体3是U-形的,并沿着蒸汽逸出孔7延伸,这些蒸汽逸出孔将一个蒸汽室8同熨斗底板1的底边连通起来。U-形加热体3的两个腿部的端头9和10从蒸汽室8中伸出,并具有电触点。在蒸汽室8的下方,在熨斗底板1上铸成了一个拱顶形的接触点6。接触点6形成一个管座,一个调节装置4的温度探头5触点接通该管座。拱顶形接触点6直接毗连U-形加热体3的一个腿部的加热体区段14。拱顶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熨斗,带有一个由一加热体(3)加热的熨斗底板(1)和一个用于调节加热体(3)的调节装置(4),该调节装置包括一个温度探头(5),该温度探头在一个接触点(6)上与熨斗底板(1)热连接,其特征在于:熨斗底板(1)有一个缝隙空间(2),该缝隙空间位置限制在接触点(6)及其所属的一个加热体区段(14)的范围内,该缝隙空间至少减小了从加热体(3)发出的热流离开接触点(6)方向的热传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阿尔万多斯鲁伊斯德奥A弗朗柯弗
申请(专利权)人: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