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驾驶和可躺式座椅的内部上部座椅靠背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804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48
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侧元件的框架。座椅靠背和头部防护头枕被支撑在框架上。板状件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该板状件被设置为邻近座椅靠背的顶部部分,位于头部防护头枕下方。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板状件和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使板状件向前枢转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和颈部中的一个的膨胀状态和使板状件向后枢转到座椅靠背内的收缩状态之间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驾驶和可躺式座椅的内部上部座椅靠背支撑件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支撑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驾驶和可躺式座椅(sleeperseat)的内部上部座椅靠背支撑件。
技术介绍
座椅总成和这些座椅总成的灵活性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具有可调节座椅总成的价值在于为个人提供增加的工作时间和增加的舒适度。一些座椅总成包括可在前后位置之间调节的上部胸部支撑件。设置与座椅的其余部分一致并且总体上无缝的美观的上部背部支撑件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侧元件的框架。座椅靠背和头部防护头枕被支撑在框架上。板状件(paddle)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该板状件被设置为邻近座椅靠背的顶部部分,位于头部防护头枕下方。囊状容器(bladder)被设置在板状件和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使板状件向前枢转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和颈部中的一个的膨胀状态和使板状件向后枢转到座椅靠背内的收缩状态之间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座椅总成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侧元件的框架。座椅靠背被支撑在框架上。板状件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板状件与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与板状件的向前位置相对应的膨胀状态和与板状件的向后位置相对应的收缩位置之间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框架。座椅靠背被支撑在框架上。板状件可与框架的上部部分枢转地连接。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板状件和框架之间,并被配置为膨胀以使板状件相对于框架在向前位置和向后位置之间枢转。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总成,该车辆座椅总成包含:具有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的框架;被支撑在框架上的座椅靠背和头部防护头枕;板状件,该板状件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在框架的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板状件被设置为邻近座椅靠背的顶部部分,位于头部防护头枕下方;和囊状容器,该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板状件和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以下两个状态之间操作:膨胀状态,其中板状件向前枢转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和颈部中的一个;和收缩状态,其中板状件向后枢转到座椅靠背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从座椅靠背向上延伸的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配置为与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对齐第一槽和第二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设置在板状件上的缓冲垫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凸肩,该凸肩被设置在下枢转杆的每个端部上,并且包括被配置用于防止板状件过度转动的超程凸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限定在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中的孔,该孔配置为以卡扣安装接合的方式容纳下枢转杆的凸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设置在下枢转杆的下方的弹簧片,该弹簧片被配置为一经囊状容器收缩就使板状件向后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总成,该座椅总成包含:具有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的框架;被支撑在框架上的座椅靠背;板状件,该板状件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在框架的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和囊状容器,该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板状件和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与板状件的向前位置相对应的膨胀状态和与板状件的向后位置相对应的收缩状态之间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座椅总成还包含:从座椅靠背向上延伸的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座椅总成还包含:被配置为与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对齐第一槽和第二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座椅总成还包含:被设置在板状件上的缓冲垫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座椅总成还包含:凸肩,该凸肩被设置在下枢转杆的每个端部上,并且包括被配置用于防止板状件过度转动的超程凸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座椅总成还包含:被限定在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中的孔,该孔配置为以卡扣安装接合的方式容纳下枢转杆的凸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座椅总成还包含:被设置在下枢转杆的下方的弹簧片,该弹簧片被配置为一经囊状容器收缩就使板状件向后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总成,该车辆座椅总成包含:框架;被支撑在框架上的座椅靠背;板状件,该板状件可与框架的上部部分枢转地连接;和囊状容器,该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板状件和框架之间,并且被配置为膨胀以使板状件可相对于框架在向前位置和向后位置之间枢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从座椅靠背向上延伸的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配置为与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对齐的第一槽和第二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设置在板状件上的缓冲垫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凸肩,该凸肩被设置在下枢转杆的每个端部上,并且包括被配置用于防止板状件过度转动的超程凸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被设置在下枢转杆的下方的弹簧片,该弹簧片被配置为一经囊状容器收缩就使板状件向后转动。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和领会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和特征。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顶部透视图;图2是设置在车辆中的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正视透视图;图3是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局部正视图;图4是和本公开的座椅总成一起使用的下枢转杆的局部透视图;图5是可与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座椅框架枢转地连接的杆帽的局部正视图;图6是与本公开的座椅总成一起使用的板状件的正视透视图;图7A是与本公开的座椅总成可操作地连接并且处于缩回位置的板状件的侧视截面图;图7B是图7A的座椅总成的侧视截面图,其中板状件处于伸出位置;图8是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座椅框架的后视透视图;图9是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俯视图;图10是用于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处于缩回位置的上部胸部缓冲支撑件的侧视透视图;图11是用于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处于伸出位置的上部胸部缓冲支撑件的侧视透视图;和图12是使用本公开的座椅总成的上部胸部支撑件的乘员的后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在此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及其派生应当如图1所示的取向与本专利技术相关联。然而,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采取各种替代方向,除非明确地指定相反。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专利技术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特定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明确地另有说明。在本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在这些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术语“包含”、“包括”或其任何其它变体旨在涵盖非排他性包括,使得包括元素列表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不仅包括那些元素,而且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固有的其他元素。在没有更多的约束的情况下,前缀以“包括……一个”的元素不排除了在包含该元素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含: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座椅靠背和头部防护头枕,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头部防护头枕被支撑在所述框架上;板状件,所述板状件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侧元件和所述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所述板状件被设置为邻近所述座椅靠背的顶部部分,位于所述头部防护头枕下方;和囊状容器,所述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所述板状件和所述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以下两个状态之间操作:膨胀状态,其中所述板状件向前枢转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和颈部中的一个;和收缩状态,其中所述板状件向后枢转到所述座椅靠背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9 US 15/428,9231.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含: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侧元件和第二侧元件;座椅靠背和头部防护头枕,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头部防护头枕被支撑在所述框架上;板状件,所述板状件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侧元件和所述第二侧元件之间的下枢转杆,所述板状件被设置为邻近所述座椅靠背的顶部部分,位于所述头部防护头枕下方;和囊状容器,所述囊状容器被设置在所述板状件和所述框架之间,并且可在以下两个状态之间操作:膨胀状态,其中所述板状件向前枢转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和颈部中的一个;和收缩状态,其中所述板状件向后枢转到所述座椅靠背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从所述座椅靠背向上延伸的第一上支撑凸缘和第二上支撑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上支撑凸缘和所述第二上支撑凸缘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缓冲垫组件,所述缓冲垫组件被设置在所述板状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还包含:凸肩,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纳森·安德鲁·莱恩马克·席尔瓦·康德拉德罗伯特·达梅罗保罗·雅各班丹尼尔·费雷蒂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