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724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包括放线轴,所述放线轴的一侧设有放线动力模块,放线动力模块远离放线轴的一侧设有放线缓冲模块,放线缓冲模块远离放线动力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向轮,第一转向轮上缠绕有芯线,芯线上设有缠绕素线,缠绕素线远离第一转向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层包带,第一层包带远离缠绕素线的一侧设有第二层包带,第二层包带远离第一层包带的一侧设有火花检测模块,火花检测模块远离第二层包带的一侧设有热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产品几乎不存在破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同时整个机台占地面积小,极大提高了厂房的利用率,机台整体性更好,也更容易操作。

A new winding belt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winding belt wrapp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release shaft with a release power module on one side, a release buffer module on one side away from the release shaft, a first steering wheel on one side away from the release power module, and a core wire wound on the first steering wheel. A wrapped prime line is arranged on the core line, and the side of the wrapped prime line away from the first steering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rapped band, the side of the first wrapped band away from the wrapped prime lin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wrapped band, the side of the second wrapped band away from the first wrapped band is provided with a spark detection module, and the side of the spark detection module away from the second wrapped band is provided with Se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lmost no damage to the product, greatl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 the whole machine covers a small area, greatly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factory building, better machine integrity and easi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带机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传统卧式缠绕包带机是芯线放线采用被动退扭式放线,缠绕部分静止被动缠绕到芯线上,收线也采用悬臂旋转绕上收线轴,整个过程芯线是旋转的,对产品存在一定的破坏,多多少少会影响产品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包带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综合传统缠绕机,极细包带机和绞线机优点实现对USB3.1、极细同轴和特种医疗仪器等高难度电线的铜线、隔离线缠绕用达到高屏蔽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包括放线轴,所述放线轴的一侧设有放线动力模块,放线动力模块远离放线轴的一侧设有放线缓冲模块,放线缓冲模块远离放线动力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向轮,第一转向轮上缠绕有芯线,芯线上设有缠绕素线,缠绕素线远离第一转向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层包带,第一层包带远离缠绕素线的一侧设有第二层包带,第二层包带远离第一层包带的一侧设有火花检测模块,火花检测模块远离第二层包带的一侧设有热熔装置;热熔装置远离火花检测模块的一侧设有引取轮,热熔装置的下方设有收线缓冲模块,收线缓冲模块靠近放线轴的一侧设有收线轴,收线轴远离收线缓冲模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向轮。优选的,所述芯线为棉质材料制成,芯线分别缠绕在放线轴、第一转向轮、引取轮和收线轴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轮的数量为两个,引取轮的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芯线上设有人机界面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放线轴、放线动力模块、放线缓冲模块、第一转向轮、芯线、人机界面模块、缠绕素线、第一层包带、第二层包带、火花检测模块、热熔装置、引取轮、收线缓冲模块、收线轮和第二转向轮的配合,当使用时,首先,把放线轴及收线轴分别装好,将芯线由放线轴引出依次经由放线缓冲、第一转向轮、缠绕素线中心管、第一层包带、第二层包带、热熔装置、引取轮、收线缓冲模块、火花检测模块,第二转向轮和收线轴,完成芯线拉线动作,将缠绕素线绑在原先拉好的芯线上,完成缠绕素线拉线动作,分别将第一层包带和第二层包带也绑在原先拉好的芯线上,完成包带拉带动作,最后通过人机界面模块设定好所需的参数,即可启动机台进行生产,芯线放线采用动力主动放线,缠绕部分缠绕层素线采用主动旋转主动缠绕在芯线上,收线采用动力主动收线,整个过程芯线不存在旋转。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产品几乎不存在破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同时整个机台占地面积小,极大提高了厂房的利用率,机台整体性更好,也更容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线轴、2放线动力模块、3放线缓冲模块、4第一转向轮、5芯线、6人机界面模块、7缠绕素线、8第一层包带、9第二层包带、10火花检测模块、11热熔装置、12引取轮、13收线缓冲模块、14收线轮、15第二转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包括放线轴1,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放线动力模块2,放线动力模块2远离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放线缓冲模块3,放线缓冲模块3远离放线动力模块2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向轮4,第一转向轮4上缠绕有芯线5,芯线5上设有缠绕素线7,缠绕素线7远离第一转向轮4的一侧设有第一层包带8,第一层包带8远离缠绕素线7的一侧设有第二层包带9,第二层包带9远离第一层包带8的一侧设有火花检测模块10,火花检测模块10远离第二层包带9的一侧设有热熔装置11;热熔装置11远离火花检测模块10的一侧设有引取轮12,热熔装置11的下方设有收线缓冲模块13,收线缓冲模块13靠近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收线轴14,收线轴14远离收线缓冲模块13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向轮15,通过放线轴1、放线动力模块2、放线缓冲模块3、第一转向轮4、芯线5、人机界面模块6、缠绕素线7、第一层包带8、第二层包带9、火花检测模块10、热熔装置11、引取轮12、收线缓冲模块13、收线轮14和第二转向轮15的配合,当使用时,首先,把放线轴1及收线轴14分别装好,将芯线5由放线轴1引出依次经由放线缓冲模块3、第一转向轮4、缠绕素线7中心管、第一层包带8、第二层包带9、热熔装置11、引取轮12、收线缓冲模块13、火花检测模块10、第二转向轮15和收线轴14,完成芯线5拉线动作,将缠绕素线7绑在原先拉好的芯线5上,完成缠绕素线拉线动作,分别将第一层包带8和第二层包带9也绑在原先拉好的芯线5上,完成包带拉带动作,最后通过人机界面模块6设定好所需的参数,即可启动机台进行生产,芯线5放线采用动力主动放线,缠绕部分缠绕层素线7采用主动旋转主动缠绕在芯线5上,收线采用动力主动收线,整个过程芯线5不存在旋转,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产品几乎不存在破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同时整个机台占地面积小,极大提高了厂房的利用率,机台整体性更好,也更容易操作。本专利技术中,综合传统缠绕机,极细包带机和绞线机优点实现对USB3.1、极细同轴和特种医疗仪器等高难度电线的铜线、隔离线缠绕用达到高屏蔽作用;芯线5分别缠绕在放线轴1、第一转向轮4、引取轮12和收线轴14上,第一转向轮4的数量为两个,引取轮12的数量为两个,芯线5上设有人机界面模块6,通过放线轴1、放线动力模块2、放线缓冲模块3、第一转向轮4、芯线5、人机界面模块6、缠绕素线7、第一层包带8、第二层包带9、火花检测模块10、热熔装置11、引取轮12、收线缓冲模块13、收线轮14和第二转向轮15的配合,当使用时,首先,把放线轴1及收线轴14分别装好,将芯线5由放线轴1引出依次经由放线缓冲模块3、第一转向轮4、缠绕素线7中心管、第一层包带8、第二层包带9、热熔装置11、引取轮12、收线缓冲模块13、火花检测模块10、第二转向轮15和收线轴14,完成芯线5拉线动作,将缠绕素线7绑在原先拉好的芯线5上,完成缠绕素线拉线动作,分别将第一层包带8和第二层包带9也绑在原先拉好的芯线5上,完成包带拉带动作,最后通过人机界面模块6设定好所需的参数,即可启动机台进行生产,芯线5放线采用动力主动放线,缠绕部分缠绕层素线7采用主动旋转主动缠绕在芯线5上,收线采用动力主动收线,整个过程芯线5不存在旋转,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产品几乎不存在破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同时整个机台占地面积小,极大提高了厂房的利用率,机台整体性更好,也更容易操作。本专利技术中,传统卧式缠绕包带机采用平铺成一条线的方式设计,存在绕线,操作不方便等弊端,尤其是存在占地面大,造成厂房利用率降低的缺点,而本专利技术最新采用上下结构式设计,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基础上,整个机台长宽为2.55m*0.8m,机台整体性也更好,节省了占地面积,大大地提高了厂房的利用率,放线动力模块2以电机为驱动源进行驱动放线,放线缓冲模块3通过弹簧来对放线的速度进行减速起到缓冲的效果,火花检测模块10主要用来检测芯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包括放线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放线动力模块(2),放线动力模块(2)远离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放线缓冲模块(3),放线缓冲模块(3)远离放线动力模块(2)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向轮(4),第一转向轮(4)上缠绕有芯线(5),芯线(5)上设有缠绕素线(7),缠绕素线(7)远离第一转向轮(4)的一侧设有第一层包带(8),第一层包带(8)远离缠绕素线(7)的一侧设有第二层包带(9),第二层包带(9)远离第一层包带(8)的一侧设有火花检测模块(10),火花检测模块(10)远离第二层包带(9)的一侧设有热熔装置(11);热熔装置(11)远离火花检测模块(10)的一侧设有引取轮(12),热熔装置(11)的下方设有收线缓冲模块(13),收线缓冲模块(13)靠近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收线轴(14),收线轴(14)远离收线缓冲模块(13)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向轮(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缠绕包带机,包括放线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放线动力模块(2),放线动力模块(2)远离放线轴(1)的一侧设有放线缓冲模块(3),放线缓冲模块(3)远离放线动力模块(2)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向轮(4),第一转向轮(4)上缠绕有芯线(5),芯线(5)上设有缠绕素线(7),缠绕素线(7)远离第一转向轮(4)的一侧设有第一层包带(8),第一层包带(8)远离缠绕素线(7)的一侧设有第二层包带(9),第二层包带(9)远离第一层包带(8)的一侧设有火花检测模块(10),火花检测模块(10)远离第二层包带(9)的一侧设有热熔装置(11);热熔装置(11)远离火花检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贞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杰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