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船扫浅装置及扫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85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疏浚扫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及扫浅方法。该挖泥船扫浅装置包括:抓斗本体和扫浅组件;扫浅组件铰接于抓斗本体上,使得扫浅组件与抓斗本体形成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处于第一工位,扫浅组件靠接于抓斗本体的外壁;当处于第二工位,抓斗呈张开状态,扫浅组件连接于抓斗本体的底部。扫浅组件和抓斗之间铰接,只需要对扫浅组件的工位进行调整,就能在挖泥工作与扫浅工作之间相互转换,结构简单,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清淤效率。

Dredging equipment and dredging method for dredger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edging and shallow sweeping, in particular to a shallow sweeping device of a dredger and a shallow sweeping method. The shallow sweeping device of the dredger includes: grab body and shallow sweeping component; shallow sweeping component is articulated on the grab body so that shallow sweeping component and grab body form the first and second working positions; when in the first working position, shallow sweeping component is attach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grab body; when in the second working position, the grab is opened and the shallow sweeping group is formed. The piec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grab body.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the shallow sweeping component and the grab only needs to adjust the workstation of the shallow sweeping component, which can transform mutually between the dredging work and the shallow sweeping work.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dredging workload is reduced, thus improving the dredg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泥船扫浅装置及扫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疏浚扫浅
,尤其是涉及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及扫浅方法。
技术介绍
在疏浚工程中,对于土质较硬的粘土、砂等常采用抓斗挖泥船施工。由于抓斗挖泥船抓斗闭合时的运行轨迹为曲线,挖掘后的地面平整度差,容易形成浅点,需在疏浚施工后期进行清浅,以确保河底(海底)高程达到设计要求。在清浅阶段,因浅点分散,开挖泥层薄等原因,采用抓斗逐点清挖,很难保证一次性清挖到位,需反复测量、反复定位和清挖,同时也易造成超深过多,增加额外土方外运量,从而使得清浅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是目前抓斗挖泥船在清浅作业中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相关技术中,在挖泥船的抓斗下方安装扫浅板,利用挖泥船带动扫浅板进行扫浅作业,抓斗与扫浅板的连接复杂,只能在需要的时候安装扫浅板,不需要的情况下需要拆除扫浅板,增加整个清淤的工量。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缓解了相关技术中,挖泥船抓斗与扫浅板的连接复杂,扫浅板与抓斗的连接于拆卸增加整个清淤的工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扫浅方法,缓解了相关技术中,挖泥船抓斗与扫浅板的连接复杂,扫浅板与抓斗的连接于拆卸增加整个清淤的工量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挖泥船抓斗,包括:抓斗本体和扫浅组件;所述扫浅组件铰接于所述抓斗本体上,使得所述扫浅组件与所述抓斗本体形成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扫浅组件靠接于所述抓斗本体的外壁;当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所述抓斗呈张开状态,所述扫浅组件连接于所述抓斗本体的底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抓斗具有第一斗瓣和第二斗瓣;所述扫浅组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斗瓣的底部,所述第一斗瓣上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扫浅组件的第二端的锁紧部,所述第二斗瓣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扫浅组件的第二端的固定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扫浅机构包括第一扫浅板和第二扫浅板,且所述第一扫浅板形成中空内腔;所述第一扫浅板21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斗瓣底部;所述第二扫浅板设置于所述中空内腔内。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扫浅板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扫浅板的内壁。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部包括与第一扫浅板的第二端相匹配的锁紧环。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环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垫。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挖泥船扫浅装置还包括相连接的控制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扫浅组件上。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接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扫浅组件的横移位置信息并反馈到所述控制组件。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扫浅组件底部的深度检测仪,所述深度检测仪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接,所述深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扫浅组件的入水深度。针对上述目的之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浅方法,采用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中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进行扫浅作业,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确定扫浅区域,规划扫浅顺序,调节所述扫浅组件使整个装置处于第二工位;对所述扫浅组件的下边缘进行零点校准,确定扫浅分层厚度及分层底标高,确定扫浅事实方向;定位:将挖泥船固定于设定位置;下水:将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下放到预设的水深处;扫浅清点:按照设定程序操作吊臂带动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移动进行扫浅作业;自检测量:通过测图对扫浅效果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挖泥船扫浅装置及扫浅方法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包括抓斗本体和扫浅组件;扫浅组件铰接于抓斗本体上,使得扫浅组件与抓斗本体形成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处于第一工位,扫浅组件靠接于抓斗本体的外壁;当处于第二工位,抓斗呈张开状态,扫浅组件连接于抓斗本体的底部。当挖泥船进行挖泥清淤时,操作扫浅组件使其靠接于抓斗的外壁,此时,扫浅组件处于第一工位,扫浅组件不会影响抓斗的开合动作,保证挖泥船的正常作业。当挖泥船进行扫浅作业,操作扫浅组件使其连接于张开的抓斗底部,此时,扫浅组件处于第二工位,移动抓斗,扫浅组件对地面进行扫浅作业。可以看出,扫浅组件和抓斗之间铰接,只需要对扫浅组件的工位进行调整,就能在挖泥工作与扫浅工作之间相互转换,结构简单,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清淤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扫浅方法,该挖泥船包括船体以及设于船体上的上述挖泥船扫浅装置,该挖泥船集挖泥与扫浅功能于一体,能够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快速转换,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处于第一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处于第二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挖泥船扫浅装置中的扫浅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挖泥船扫浅方法的流程图。图标:11-第一斗瓣;111-铰接部;112-锁紧部;113-加固扣;12-第二斗瓣;121-固定部;13-抓齿;131-限位块;2-扫浅组件;21-第一扫浅板;22-第二扫浅板;23-弹簧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泥船抓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斗本体和扫浅组件(2);所述扫浅组件(2)铰接于所述抓斗本体上,使得所述扫浅组件(2)与所述抓斗本体形成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扫浅组件(2)靠接于所述抓斗本体的外壁;当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所述抓斗呈张开状态,所述扫浅组件(2)连接于所述抓斗本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泥船抓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斗本体和扫浅组件(2);所述扫浅组件(2)铰接于所述抓斗本体上,使得所述扫浅组件(2)与所述抓斗本体形成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扫浅组件(2)靠接于所述抓斗本体的外壁;当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所述抓斗呈张开状态,所述扫浅组件(2)连接于所述抓斗本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斗具有第一斗瓣(11)和第二斗瓣(12);所述扫浅组件(2)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斗瓣(11)的底部,所述第一斗瓣(11)上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扫浅组件(2)的第二端的锁紧部(112),所述第二斗瓣(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扫浅组件(2)的第二端的固定部(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浅机构包括第一扫浅板(21)和第二扫浅板(22),且所述第一扫浅板(21)形成中空内腔;所述第一扫浅板(21)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斗瓣(11)底部;所述第二扫浅板(22)设置于所述中空内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扫浅板(22)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扫浅板(21)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泥船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112)包括与第一扫浅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勇杨健徐浩陈亚宾陈亮张诚宋文轩昌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