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62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装置包括头带(1)、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当用户戴上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的参考电极、感应电极和接地耳夹获取用户脑电波,脑电反馈单元将脑电波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发送至外部待控制装置,方便可靠;同时基于上述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还提供了两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两种方式均无需用户取手动触碰任何东西才能开启或关闭智能家居设备,只用使用脑电波控制即可。

Head mounted EEG control device and smart home contro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d-mounted EEG wave control device and an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The device comprises a headband (1), a reference electrode (2), an induction electrode (3), a grounding ear clip (4), an EEG feedback unit (5), a first wireless transmission unit (6) and a power supply unit (7).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d-moun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control device. When a user wears a head-moun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control device, the reference electrode, the induction electrode and the earth ear clip of the head-moun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control device acquire the user's electroencephalogram,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feedback unit processes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data and transmits it to the first wireless transmission unit. External pending control device i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and based on the above head-mounted EEG control device, two kinds of smart home control systems are provided, both of which can be turned on or off without the user touching anything manually, using only EEG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脑电波采集与应用领域,尤其涉及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现有技术对于家电控制或者照明控制采用的是智能终端的远程控制,需要人工进行点选等,方便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包括头带、参考电极、感应电极、接地耳夹、脑电反馈单元、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的参考电极、感应电极、接地耳夹、脑电反馈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和电源单元均设置于头带上;所述的感应电极与参考电极沿头带轴向对称设置,所述的参考电极、感应电极和接地耳夹的输出端均与脑电反馈单元连接,脑电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为脑电反馈单元和第一无线传输单元进行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的头带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头带和外头带,电源单元与脑电反馈单元之间的电源连接线、电源单元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之间的电源连接线、参考电极与脑电反馈单元之间的数据连接线、感应电极与脑电反馈单元之间的数据连接线均设置于内头带和外头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感应电极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的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沿A轴对称设置,所述的A轴为头带的其中一点为参考电极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的参考电极和感应电极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套、干电极底座、干电极固定座和限位板;所述的安装套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安装套外壁与头带固定连接;所述的干电极底座包括中空限位柱和在中空限位柱的其中一端设置的限位挡板,所述的中空限位柱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所述的限位挡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的干电极固定座包括固定底座、导向杆和弹簧,所述的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供电极本体安装的电极安装孔,固定底座的外圆周与中空限位柱的内圆周适配;导向杆的一端穿出限位孔与限位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底座;弹簧套在限位挡板与固定底座之间的导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干电极底座还包括在中空限位柱另外一端设置的减压环。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无线传输单元为蓝牙传输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的脑电反馈单元包括TGAM模块,所述的TGAM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参考电极、感应电极、接地耳夹连接,TGAM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脑电反馈单元包括TGAM模块和第一单片机,所述的TGAM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参考电极、感应电极、接地耳夹连接,TGAM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连接。本技术还提供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的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和与所述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无线连接的智能家居;所述的智能家居包括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第二单片机、驱动电路、家居负载和负载电源;所述的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无线连接,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连接,第二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与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设置于家居负载与负载电源之间。本技术还提供另外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的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与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无线连接的控制主机、和与控制主机无线连接的智能家居;所述的控制主机包括第三无线传输单元、第三单片机和第四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的第三无线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无线连接,第三无线传输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三单片机连接,第三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第四无线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的智能家居包括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第二单片机、驱动电路、家居负载和负载电源;所述的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第四无线传输单元无线连接,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连接,第二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与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设置于家居负载与负载电源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当用户戴上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的参考电极、感应电极和接地耳夹获取用户脑电波,脑电反馈单元将脑电波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发送至外部待控制装置,方便可靠。(2)采用内头带和外头带的方式保护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各个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不暴露与外部,提高后期使用寿命。(3)感应电极设置为两个,使得后期数据获取与对比更加准确。(4)参考电极和感应电极具有伸缩功能,可以降低现有技术的固定电极对使用者造成的压力以及束缚感;同时还具有方便安装与更换的优势。(5)本技术基于上述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还提供了两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一种为通过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直接控制智能家居,另外一种为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连接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去控制智能家居;两种方式均无需用户取手动触碰任何东西才能开启或关闭智能家居设备,只用使用脑电波控制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模块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1中A点放大示意图;图4为感应电极/参考电极压缩状态正面示意图;图5为感应电极/参考电极压缩状态背面示意图;图6为感应电极/参考电极非压缩状态正面示意图;图7为感应电极/参考电极非压缩状态背面示意图;图8为安装套结构示意图;图9为干电极底座结构正面示意图;图10为干电极底座结构背面示意图;图11为干电极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12为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系统的其中一个连接示意图;图14为驱动电路的其中一个示意图;图15为驱动电路的另外一个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系统的另外一个连接示意图;图中,1-头带,1-1-内头带,1-2-外头带,2-参考电极,3-感应电极,3-1-第一感应电极,3-2-第二感应电极,4-接地耳夹,5-脑电反馈单元,6-无线传输单元,7-电源单元,8-安装套,9-干电极底座,10-干电极固定座,11-限位板,12-内螺纹,13-中空限位柱,14-限位挡板,15-外螺纹,16-限位孔,17-固定底座,18-导向杆,19-电极安装孔,20-第一固定孔,21-第二固定孔,22-电极本体,23-减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包括头带1、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所述的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均设置于头带1上;所述的感应电极3与参考电极2沿头带1轴向对称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的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和接地耳夹4的输出端均与脑电反馈单元5连接,脑电反馈单元5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带(1)、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所述的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均设置于头带(1)上;所述的感应电极(3)与参考电极(2)沿头带(1)轴向对称设置,所述的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和接地耳夹(4)的输出端均与脑电反馈单元(5)连接,脑电反馈单元(5)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7)为脑电反馈单元(5)和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进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带(1)、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所述的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接地耳夹(4)、脑电反馈单元(5)、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和电源单元(7)均设置于头带(1)上;所述的感应电极(3)与参考电极(2)沿头带(1)轴向对称设置,所述的参考电极(2)、感应电极(3)和接地耳夹(4)的输出端均与脑电反馈单元(5)连接,脑电反馈单元(5)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7)为脑电反馈单元(5)和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进行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带(1)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头带(1-1)和外头带(1-2),电源单元(7)与脑电反馈单元(5)之间的电源连接线、电源单元(7)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6)之间的电源连接线、参考电极(2)与脑电反馈单元(5)之间的数据连接线、感应电极(3)与脑电反馈单元(5)之间的数据连接线均设置于内头带(1-1)和外头带(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电极(3)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感应电极(3-1)和第二感应电极(3-2);所述的第一感应电极(3-1)和第二感应电极(3-2)沿A轴对称设置,所述的A轴为头带(1)的其中一点为参考电极(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脑电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考电极(2)和感应电极(3)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套(8)、干电极底座(9)、干电极固定座(10)和限位板(11);所述的安装套(8)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安装套(8)外壁与头带(1)固定连接;所述的干电极底座(9)包括中空限位柱(13)和在中空限位柱(13)的其中一端设置的限位挡板(14),所述的中空限位柱(13)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12)配合使用的外螺纹(15),所述的限位挡板(14)上设置有限位孔(16);所述的干电极固定座(10)包括固定底座(17)、导向杆(18)和弹簧,所述的固定底座(17)上设置有若干供电极本体(22)安装的电极安装孔(19),固定底座(17)的外圆周与中空限位柱(13)的内圆周适配;导向杆(18)的一端穿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兵谢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