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仰佳欣专利>正文

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58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包括检测机构和保护壳;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保护壳一侧;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中央微处理器;所述中央微处理器与检测机构线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所述上检测台上设置有发光器,所述下检测台上设置有光强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红光、红外光发射器和多个光强传感器,得到叶片多点的SPAD值,大幅减少受到叶脉,叶片颜色不均的干扰;通过检测水稻叶片,给出合理的施肥建议,帮助农民生产实践,有利于解决现在的滥用肥料问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

Structure of plant fertilizing guidance instru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ructure of a plant fertilization instructor, including a detection mechanism and a protective case;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protective case; a central microprocessor is arranged in the protective case; the central microprocessor is wired to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n upper detection platform and a lower detection platform,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detection platforms.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detection platform, and a light intensity senso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detection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obtains the SPAD value of multi-points of the leaf through a plurality of red light, infrared light emitters and a plurality of light intensity sensors, greatly reduces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veins of the leaf and the uneven color of the leaf; by detecting the rice leaf, the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help farmers in production practic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busing fertilizer at pres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
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为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中国,过度施肥已经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农民无法获得科学合理的施肥指南,使用的肥料中有约六成被白白浪费。现在,市面上并没有可以直接给出施肥建议的仪器,但是存在各式各样的叶绿素测定方法。现有的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SPAD速测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叶绿素含量最为准确,但是需要先将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提取出来再进行测定,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所需时间长;而SPAD速测法则是利用光电传感器直接测量植株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具有快速得出检测结果、无损植物叶片的优点,但容易受到外界光线的干扰,仪器稳定性差,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而且,所有技术都不具备给出施肥建议的功能。现有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给出的SPAD值表示的是植物营养含量,但是转化为实际施肥建议必须查阅相关文献,仅作为科研用途。广大农民群体无法看懂SPAD值,不能用来指导实际的生产。2.现有技术中只能测量单点的SPAD值,容易受到叶脉,叶片颜色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干扰,不能反映整片叶子的营养情况。3.现有技术中红光led和红外led同时工作时,会互相造成干扰(红光led同时辐射出红外光),导致稳定性差,测量准确度不高。4.现有技术中光强传感器容易受到空间内的噪声(其他波段的波)干扰,可能会发生数据出错的情况。5.市面上的叶绿素检测仪(如SPAD-502计)过于昂贵,单价超过8000元人民币,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包括检测机构和保护壳;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保护壳一侧;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中央微处理器;所述中央微处理器与检测机构线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所述上检测台上设置有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包括多个红光发射器和若干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红光发射器和红外光发射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下检测台上设置有光强传感器,所述光强传感器包括与每一个红光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光光强传感器,以及与每一个红外光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外光光强传感器;所述红光光强传感器和红外光光强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优选地,所述上检测台与下检测台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的一端形成检测入口,第一间隙的另一端邻接连通第二间隙的一端;第二间隙的另一端邻接连通第三间隙的一端;第三间隙的另一端被保护壳封闭;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共同形成的连通空间包括板状延伸的叶片容纳腔。优选地,所述上检测台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下检测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槽口相对;发光器位于第一凹槽内;光强传感器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槽口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间隙;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相对端之间相互分离;红光发射器与红外光光强传感器之间的光路被第一隔板和/或第二隔板隔断;红外光发射器与红光光强传感器之间的光路被第一隔板和/或第二隔板隔断。优选地,所述上检测台与下检测台之间的距离为2~4mm;上检测台与下检测台之间的缝隙较窄,能减少环境光进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述各红光发射器之间的间距为1~4mm,各红外光发射器之间的间距为1~4mm。优选地,所述650nm红光发射器为2~6个,所述红光发射器为红光波长为650nm的发射器,红外光发射器为红外光波长为940nm的发射器。所述红光发射器和红外光发射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可消除叶脉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射器为650nm红光激光二极管,所述红外光发射器为940nm红外光激光二极管。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射器和红外光发射器的直径均为4~6mm,所述红光发射器和红外光发射器发射的红光和红外光的光斑面积均为15~30mm2;各所述光强传感器为光接收面积均为9~15mm2的传感器。光班面积大于等于传感器接收面积,确保接收器处的光强稳定。优选地,所述发光器与光强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3~6mm;若距离小于3mm,发光器与光强传感器将与待测叶片接触,挤压叶片;若距离大于6mm,将造成红光和红外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导致透过叶片后光强过小。所述红光光强传感器和红外光光强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滤波器。优选地,所述保护壳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和多个操作按键;所述操作按键包括电源键、校准键、测量键和建议键;所述显示屏和操作按键均与中央微处理器线连接。优选地,所述保护壳下方设置有电池盒。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1、按电源键启动机器;2、按校准键进行校准,此时发光器同时发光,光强传感器读取光强的初始读数,发光器只对本波段的光敏感,降低环境光影响;3、通过按键选择植物现在的生长周期,取植物叶片置于上下监测台中央;4、按测量键,此时发光器同时发光,由于叶片的存在,透过的光强有所变化,光强传感器读取第二次读数。空间中的杂波被滤波器去除,将数据传入微处理器,得到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显示在屏幕上。5、按建议键,进一步得到植物此生长阶段的建议施肥量,显示在屏幕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检测植物叶片,能够得出植物的营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施肥建议,帮助农民生产实践,有利于解决现在的滥用肥料问题。2、通过多个红光、红外光发射器和多个光强传感器,得到叶片多点的SPAD值并取平均值,大幅减少受到叶脉,叶片颜色不均的干扰。3、650nm的红光和940nm的红外光以激光形式发出,均延直线向垂直方向传播,不会互相干扰,提高稳定性,准确度。4、通过设置滤波器,可自动筛除空间中的杂波,不会受到噪声干扰,稳定性提高。5、本技术的施肥指导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生产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的平面结构图;其中:1、保护壳;2、电池盒;3、显示屏;4、操作按键;5、上检测台;6、下检测台;7、红光发射器;8、红外光发射器;9、滤波器;10、红光光强传感器;11、红外光光强传感器;12、第一隔板;13、中央微处理器;14、第二隔板;15、第一间隙;16、第二间隙;17、第三间隙;18、第一凹槽;19、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包括检测机构和保护壳;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保护壳一侧;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中央微处理器;所述中央微处理器与检测机构线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所述上检测台上设置有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包括多个红光发射器和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和保护壳;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保护壳一侧;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中央微处理器;所述中央微处理器与检测机构线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所述上检测台上设置有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包括多个红光发射器和若干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红光发射器和红外光发射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下检测台上设置有光强传感器,所述光强传感器包括与每一个红光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光光强传感器,以及与每一个红外光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外光光强传感器;所述红光光强传感器和红外光光强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和保护壳;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保护壳一侧;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中央微处理器;所述中央微处理器与检测机构线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所述上检测台上设置有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包括多个红光发射器和若干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红光发射器和红外光发射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下检测台上设置有光强传感器,所述光强传感器包括与每一个红光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光光强传感器,以及与每一个红外光发射器相对应的红外光光强传感器;所述红光光强传感器和红外光光强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检测台与下检测台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的一端形成检测入口,第一间隙的另一端邻接连通第二间隙的一端;第二间隙的另一端邻接连通第三间隙的一端;第三间隙的另一端被保护壳封闭;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共同形成的连通空间包括板状延伸的叶片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施肥指导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检测台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下检测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槽口相对;发光器位于第一凹槽内;光强传感器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槽口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间隙;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相对端之间相互分离;红光发射器与红外光光强传感器之间的光路被第一隔板和/或第二隔板隔断;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皓轩仰佳欣陈佳茜权泰勋
申请(专利权)人:仰佳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