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及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431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吸器和变速箱,该呼吸器的呼吸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中部设置有防尘垫,所述呼吸器主体与所述呼吸器盖之间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迷宫式通道连通所述透气通道与外界。该呼吸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保证了箱体结构的内外压力平衡,即使在箱体结构内部压力较大时润滑油也不会渗漏外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器及变速箱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器,其适用于箱体类结构的油气分离,也涉及一种变速箱。
技术介绍
对于箱体类结构,如汽车用自动变速箱、减速箱或主减速器等齿轮箱,由于其内部齿轮高速旋转会产生大量热量和高压,而自动变速器或减速器的内部零部件及润滑油需要在一定的气压、温度下工作,如果不及时将旋转产生的高压气体和热量排出,会造成齿轮箱密封件过早磨损、润滑油渗漏及胀裂壳体等现象,因此必须将高压气体和热量与外界空气交换,但是不能出现漏油现象,亦不能有外界的污物杂质进入自动变速箱或减速箱。目前,行业里一般采用单向阀式呼吸器或引导管式呼吸器。其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将齿轮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连通,使齿轮箱内部与外界气压平衡,第二是将外界大气中的尘埃或水分挡住,尽量使之少进入齿轮箱内,且使其内部油雾中的油最低限度的排出齿轮箱外,减少润滑油损失并防止污染大气。单向阀式呼吸器的特征在于内有密封圈,单向通气,适用于变速器内部压力不太大的情况;引导管式呼吸器的特征在于呼吸器设有引导管,但是引导管较长,油气混合物在引导管内传输过程中实现油气分离的效果。在申请号为201220411417.3的技术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用呼吸器,包括螺栓体,螺栓体包括头部和螺杆,螺杆的圆周面上设有螺纹,螺杆设有延长部,延长部的圆周面上设有螺旋油道,为了实现自动变速器内部与外界相通,螺栓体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与螺旋油道连通,通气孔的另一端贯穿头部,为了加工方便,通气孔设置在螺栓体的表面,通气孔包括在螺杆上设置的轴向凹槽和在头部上设置的径向凹槽,轴向凹槽的一端与径向凹槽连通,轴向凹槽的另一端与螺旋油道连通。使用时,螺杆与自动变速箱固定连接,自动变速箱内的油气混合物经过螺旋油道时,润滑油在螺旋油道内逐渐冷却,油气混合物中的气体部分则通过通气孔溢出。上述自动变速器用呼吸器主要通过螺旋油道、轴线凹槽和径向凹槽的连通来实现自动变速器内的油气分离,而当变速器的内部压力过大时,上述技术方案存在漏油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呼吸器和变速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力过大时漏油、油气分离效果差的现象,从而达到油气分离效果好、不漏油、结构简单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器,该呼吸器适用于箱体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箱体结构内的油气分离,其包括呼吸器主体、防尘垫和呼吸器盖;其中,所述呼吸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中部设置有防尘垫,所述防尘垫将所述透气通道覆盖,用于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所述箱体结构内部;所述呼吸器盖套接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上部,并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与所述呼吸器盖之间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迷宫式通道连通所述透气通道与外界。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迷宫式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透气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外界依次连通。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呼吸器主体包括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设置有径向凹槽,所述径向凹槽与所述呼吸器盖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凸台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通槽,所述轴向通槽与所述呼吸器盖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二通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呼吸器主体包括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二凸台的直径大于所述呼吸器盖的直径,在所述呼吸器盖的侧壁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呼吸器主体内部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防尘垫设置在所述环形台阶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防尘垫上部设置有环形压板。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呼吸器盖与所述呼吸器主体之间过盈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呼吸器主体的下部为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箱体结构通过螺纹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与所述箱体结构之间,用于防止所述呼吸器松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速箱,设置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所述的呼吸器,用于对所述变速箱内的油气进行分离。本技术有如下有效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呼吸器的呼吸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中部设置有防尘垫,用于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所述箱体结构内部,所述呼吸器主体与所述呼吸器盖之间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迷宫式通道连通所述透气通道与外界。在工作时,当箱体结构内的齿轮高速旋转产生大量油雾、蒸汽和热量时,油雾、蒸汽通过透气通道向上运动,一部分吸附在透气通道的内壁,经冷却后流回箱体结构内,另一部分遇到防尘垫,而防尘垫不仅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杂质进入变速箱内部,还可以阻挡油雾,并使其在防尘垫上凝结为液滴,最终也流回箱体结构内部;蒸汽和少部分油雾穿过防尘垫后,再通过很长的迷宫式通道,最终将热量排出外界,使箱体结构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平衡,而少部分油雾还可以继续经冷却后流回箱体结构内部。该技术方案使油雾经过多层冷却阻挡,并最终流回到箱体内,防止了漏油现象的发生;同时将箱体内的高压气体排出外界,使箱体结构内外压力平衡,并防止了外界空气中的灰尘杂物进入箱体结构内,保证了箱体结构的安全。设置有上述呼吸器的变速箱,油气分离更加彻底,即使在变速箱内部压力较大时也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内外压力平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Z-Z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X-X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呼吸器主体;2-防尘垫;3-呼吸器盖;4-透气通道;5-第一通道;6-第二通道;7-第三通道;8-第一凸台;9-径向凹槽;10-轴向通槽;11-第二凸台;12-环形台阶;13-环形压板;14-下连接部;15-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其特征在于,该呼吸器适用于箱体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箱体结构内的油气分离,其包括呼吸器主体、防尘垫和呼吸器盖;其中,所述呼吸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中部设置有防尘垫,所述防尘垫将所述透气通道覆盖,用于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所述箱体结构内部;所述呼吸器盖套接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上部,并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与所述呼吸器盖之间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迷宫式通道连通所述透气通道与外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其特征在于,该呼吸器适用于箱体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箱体结构内的油气分离,其包括呼吸器主体、防尘垫和呼吸器盖;其中,所述呼吸器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中部设置有防尘垫,所述防尘垫将所述透气通道覆盖,用于防止灰尘及杂物进入所述箱体结构内部;所述呼吸器盖套接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上部,并在所述呼吸器主体与所述呼吸器盖之间形成迷宫式通道,所述迷宫式通道连通所述透气通道与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透气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外界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主体包括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呼吸器主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设置有径向凹槽,所述径向凹槽与所述呼吸器盖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凸台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通槽,所述轴向通槽与所述呼吸器盖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旗姜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