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36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包括固定面、基座、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型钢压顶、型钢地梁、夹芯板、斜撑、喷雾系统和显示灯,喷雾系统包括高压泵、喷雾喷头和储水罐。将型钢立柱和夹芯板在基座上进行安装拼接,在夹芯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型钢压顶和型钢地梁进行连接稳固,在通过斜撑对夹芯板进行支撑,使得夹芯板更加的稳固。在施工工地结算后,可以进行拆卸存储,进行重复使用。为了避免施工工地内的粉尘扩散,在围挡的型钢立柱上具有喷雾喷头,通过储水罐和高压泵提高水源,进行除尘处理,同时通过型钢立柱上的显示灯,警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并提供照明,解决围挡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
本技术涉及施工工地围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
技术介绍
施工工地围挡是施工工地实行封闭施工的主要措施之一,施工工地围挡不仅体现一个城市品质,其安全和质量性能更涉及工程的顺利进行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工期较长,在围挡结构的使用上如果能够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而适时调整,同时随着地铁施工段的推进结合交通导改进行围挡频繁转换,对围挡基座及面板加以重复利用,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并加快工程的进度。现今的围挡,在搭建过程主要采用在围挡下搭建砖砌或是混凝土浇捣的下部基座,进而通过机械式胀栓等方式与立柱和钢板连接;或是通过膨胀螺栓直接与地面进行锚固。在围挡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围挡结构在极端荷载如台风荷载下发生了围挡破坏、倾覆等工程问题。此外,大部分传统围挡的基座无法多次重复利用,现场砌筑和围挡搭建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解决现有围挡不能重复利用、不易安装拆卸,以及易遭受恶劣天气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包括固定面、基座、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型钢压顶、型钢地梁、夹芯板、斜撑、喷雾系统和显示灯;所述基座设置在固定面上,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设置在基座上,型钢地梁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型钢地梁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夹芯板的底端设置在型钢地梁的梁槽内,且夹芯板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与第二型钢立柱之间,型钢压顶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梁槽套设在夹芯板的顶面上,所述显示灯设置有多个,显示灯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所述喷雾系统包括高压泵、喷雾喷头和储水罐;所述喷雾喷头设置有多个,喷雾喷头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储水罐的输出端与高压泵的输入端管连接,高压泵的输出端与喷雾喷头管连接;所述斜撑的一端设置在夹芯板的侧面上,斜撑的另一端设置在固定面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基座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包括PVC管道和钢筋,所述钢筋套设于PVC管道内,基座设置有贯穿两端的通孔,PVC管道套设在通孔内,连接杆用于将多个基座接连在一起。进一步地,还包括锚固螺栓,所述第一型钢立柱的底端和第二型钢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端耳,锚固螺栓穿过固定端耳的通孔锁固在基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灯包括报警灯和照明灯,报警灯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顶面上,照明灯设置在第二型钢立柱的顶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夹芯板包括双面彩钢和泡沫板,泡沫板设置在双面彩钢的夹层内。进一步地,所述夹芯板的板面设置有警戒色的塑料涂层。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围挡对施工工地实行封闭,继而通过型钢立柱和夹芯板在基座上进行安装拼接,在夹芯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型钢压顶和型钢地梁进行连接稳固,在通过斜撑对夹芯板进行支撑,使得夹芯板更加的稳固。在施工工地结算后,可以进行拆卸存储,进行重复使用。为了避免施工工地内的粉尘扩散,在围挡的型钢立柱上具有喷雾喷头,通过储水罐和高压泵提高水源,进行除尘处理,同时通过型钢立柱上的显示灯,警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并提供照明,解决围挡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面;11、基座;111、通孔;12、第一型钢立柱;121、固定端耳;13、第二型钢立柱;14、型钢压顶;15、型钢地梁;16、夹芯板;161、双面彩钢;162、泡沫板;163、塑料涂层;17、斜撑;18、喷雾系统;181、高压泵;182、喷雾喷头;183、储水罐;19、显示灯;191、报警灯;192、照明灯;20、连接杆;201、PVC管道;202、钢筋;21、锚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包括固定面10、基座11、第一型钢立柱12、第二型钢立柱13、型钢压顶14、型钢地梁15、夹芯板16、斜撑17、喷雾系统18和显示灯19;所述基座设置在固定面上,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设置在基座上,型钢地梁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型钢地梁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夹芯板的底端设置在型钢地梁的梁槽内,且夹芯板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与第二型钢立柱之间,型钢压顶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梁槽套设在夹芯板的顶面上,所述显示灯设置有多个,显示灯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固定面需要是平整的硬质地面,对于不良地质需进行硬质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需达到100kPa以上,同时场地保持平整,硬质处理可以通过钢筋水泥进行填埋,或采用砂石填埋。所述喷雾系统包括高压泵181、喷雾喷头182和储水罐183;所述喷雾喷头设置有多个,喷雾喷头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储水罐的输出端与高压泵的输入端管连接,高压泵的输出端与喷雾喷头管连接;所述斜撑的一端设置在夹芯板的侧面上,斜撑的另一端设置在固定面上。本实施例中将基座固定安装到固定面上,根据夹芯板的长度,在基座上固定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使用型钢地梁和型钢压顶安装到夹芯板顶端和底端,再通过型钢地梁和型钢压顶固定到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上,而型钢地梁与型钢立柱之间通过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同理型钢压顶也与型钢立柱采用铆接方式连接。对于型钢立柱、型钢压顶和型钢地梁都是采用卷边槽钢的工艺制作,因此可以将夹芯板卡接到型钢立柱、型钢压顶和型钢地梁的梁槽内,起到固定约束的效果。在安装完成夹芯板后,通过斜撑支撑固定夹芯板,同时型钢地梁可以固定在基座端面上,进而提高夹芯板的稳定性能,而基座则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进行制作,继而将型钢立柱锁紧在基座上,由于基座的重量较重,因此整体的围挡重心较低,围挡固定较为稳定,提高围挡的强度,使得围挡不容易被毁坏。在夹芯板的一侧板面上设置一个固定凸起,斜撑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凸起锁紧连接,而斜撑的另一端则预埋在固定面内,起到对夹芯板支撑的作用,而斜撑可以为长条状的铁质角铁。在围挡的型钢立柱上安装有喷雾喷头,喷雾喷头的水源通过储水罐供给,储水罐则会通过自来水管进行补水存储,高压泵会将储水罐内的水输送到喷雾喷头中,进而使得围挡上的每个喷雾喷头都具有水源供给,从而可以对围挡周围进行除尘处理。在型钢立柱的顶端都会安装显示灯,通过显示灯可以进行照明和警示,提醒车辆和行人小心注意,进而提高了围挡的实用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杆20,所述基座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包括PVC管道201和钢筋202,所述钢筋套设于PVC管道内,基座设置有贯穿两端的通孔111,PVC管道套设在通孔内,连接杆用于将多个基座接连在一起,同时提高基座安放的整齐度,便于工人安装放置。对于基座可以通过模具进行批量制作,继而通过连接杆将基座和基座进行连接,解决基座连接的问题,在台风天气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基座、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型钢压顶、型钢地梁、夹芯板、斜撑、喷雾系统和显示灯;所述基座设置在固定面上,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设置在基座上,型钢地梁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型钢地梁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夹芯板的底端设置在型钢地梁的梁槽内,且夹芯板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与第二型钢立柱之间,型钢压顶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梁槽套设在夹芯板的顶面上,所述显示灯设置有多个,显示灯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所述喷雾系统包括高压泵、喷雾喷头和储水罐;所述喷雾喷头设置有多个,喷雾喷头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储水罐的输出端与高压泵的输入端管连接,高压泵的输出端与喷雾喷头管连接;所述斜撑的一端设置在夹芯板的侧面上,斜撑的另一端设置在固定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装配的移动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基座、第一型钢立柱、第二型钢立柱、型钢压顶、型钢地梁、夹芯板、斜撑、喷雾系统和显示灯;所述基座设置在固定面上,第一型钢立柱和第二型钢立柱设置在基座上,型钢地梁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型钢地梁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底端侧面连接,夹芯板的底端设置在型钢地梁的梁槽内,且夹芯板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与第二型钢立柱之间,型钢压顶的一端与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另一端与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侧面连接,型钢压顶的梁槽套设在夹芯板的顶面上,所述显示灯设置有多个,显示灯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顶端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顶端;所述喷雾系统包括高压泵、喷雾喷头和储水罐;所述喷雾喷头设置有多个,喷雾喷头设置在第一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和/或第二型钢立柱的正端面,储水罐的输出端与高压泵的输入端管连接,高压泵的输出端与喷雾喷头管连接;所述斜撑的一端设置在夹芯板的侧面上,斜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季国富付建广李凌枫朱志勇王振莹刘保材潘臻陈剑陈庚徐旺兴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