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9239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曝气系统包括生态陶粒床、曝气池、向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空气管道,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生态陶粒床位于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曝气池内污水接触;生态陶粒床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池壁靠近并且相对于曝气池便于放入或取出的长度。由此,通过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作用,同时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而且结构紧凑、成本低。

An ecological ceramic bed and aeration system for small sewage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cological ceramsite bed and aeration system for small sewage treatment. The ecological ceramsite bed comprises a purification tank made of steel wires, a ceramsite filter bed filled in the lower half of the purification tank, a humic acid granular bed filled in the upper half of the purification tank, and a water-repellent aquatic plant planted in the purification tank. The ae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an ecological ceramsite bed, an aeration tank, an aeration device for aeration, an aeration diffusion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aeration tank, and an air pipeline. The ecological ceramsite bed is suspended at the top of the opposite wall of the aeration tank through supporting components, and the ecological ceramsite bed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side of the aeration tank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wage in the aeration tank. Contact; the eco-ceramsite bed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close to the suspended wall of the tank and is easy to fit in or take out relative to the aeration tank. Therefore,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and plant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the composite degradability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of the treatment system are improved, and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the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小型污(废)水处理设施(如村、镇污水处理)中,多采用生化曝气池作为主反应单元,由于充氧曝气反应,会造成池面集聚形成泡沫或浮渣层;并且,由于污水中污染物生化降解机理,常伴随有臭(气)味产生,影响现场感官;此外,由于生化降解不完全,导致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及DO的过量残留,导致处理效果不彻底;冬季运行时,由于气温低,曝气扩散过程中,接近生化池面的水温温降大,不利于冬季生化系统运行。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氧化塘、稳定塘、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但就该技术而言,一般是作为生化处理曝气池的后续深度处理净化单元,或单独作为生态净化单元。由此,一方面需要的占地面积大,对于用地紧张的地区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当冬季运行时,尤其是北方地区,过冬运行处理效率极其低。此外,无论是作为曝气池的后续深度处理净化单元还是单独作为生态净化单元,都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根据本技术,通过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作用,同时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而且结构紧凑、成本低。本技术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所述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净化槽设置成长方体形状,槽深为40cm~60c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滤料的粒径为3mm~6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滤料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且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的槽深。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生态陶粒床,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曝气池、向所述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所述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的空气管道;所述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所述曝气池内污水接触;所述生态陶粒床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靠近并且相对于所述曝气池便于放入或取出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两端对称且呈直角弯折的“弓”字形托起,并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托起的中部凹处,所述托起通过所述两端钩挂在被悬挂的所述池壁的上侧和外侧,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沿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顶端固定设置的支撑带;垂直于所述支撑带固定设置的支撑杆;两端向外伸出并在中部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底部和侧面的支撑凹槽;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凹槽两端的O形环;所述O形环活动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陶粒床浸入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污水的深度不超过所述陶粒滤料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池壁顶端并排悬挂有多个所述生态陶粒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两个以上。本技术针对小型污(废)水处理设施(如村、镇污水处理),通过在曝气池池面加装水生态净化植物陶粒床,起到植物降解与生化降解协同作用,通过陶粒床与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隔热与降解,从而达到臭气净化、池面保温与氮磷营养物生态吸收降解等功能,大大提高曝气处理池的生态景观美学性能。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技术的生态陶粒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概略地示出本技术的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放大示出本技术的曝气系统中支撑生态陶粒床的承托部件的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放大示出本技术的曝气系统中支撑生态陶粒床的承托部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5,如图1所示,所述生态陶粒床5具有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54,净化槽54优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实现生态净化、除臭等功能即可。通常情况下,净化槽54槽深优选为40cm~60cm。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槽深40cm~60cm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应用场所、所种植植物以及对净化率的要求等综合因素适当调整为其它合理的数值。此外,在所述净化槽54的上半部填充腐植酸颗粒51,形成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54的下半部填充陶粒滤料52,形成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54中种植挺水性水生植物53。具体而言,在所述净化槽54中,首先在净化槽54的底部填充厚度约20cm~30cm的陶粒滤料52,形成陶粒滤料层。陶粒滤料具有表面坚硬、内部多微孔、孔隙率高等特点,堆积比重轻、强度大,截污能力强。本技术中,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是粒径为3mm~6mm的陶粒滤料,从而可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使污水与滤料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进一步,在陶粒滤料层之上,填充厚度约20cm~30cm的腐殖酸颗粒51,形成腐殖酸颗粒层。腐植酸颗粒资源丰富、储量大,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并且腐植酸颗粒由死亡生物物质经微生物降解产生,难以进一步降解,非常适合应用于生态床。然后,在所述净化槽54中种植挺水性水生植物53。与上相同,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填充厚度20cm~30cm以及粒径3mm~6mm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应用场所、生态陶粒床的深度、所处理污水的污染状况以及性价比等综合因素,选取其它合理的数值。并且,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54的槽深。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1、向所述曝气池1充氧的鼓风设备2、位于所述曝气池1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3、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2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3的空气管道4。此外,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所述生态陶粒床5。具体而言,所述生态陶粒床5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1的相向的池壁顶端,所述生态陶粒床5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靠近并且便于放入所述曝气池1或从其取出的长度。并且,使所述生态陶粒床5位于所述曝气池1内上侧且与所述曝气池1内污水接触,以便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所述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所述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设置成长方体形状,槽深为40cm~6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滤料的粒径为3mm~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滤料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的槽深。5.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陶粒床;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曝气池、向所述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所述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的空气管道;所述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崔丹红董德风吕丹丹刘梦曲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