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04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顶针,涉及模具技术领域。该模具顶针包括:第一顶针杆;第二顶针杆,第二顶针杆呈圆台状结构,第二顶针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端的外径,第二顶针杆的第一端与第一顶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顶针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有朝向第一端方向延伸的安装孔且第二端的外周面设有朝向其轴线凹陷的凹槽;弹性件,弹性件设在安装孔内且弹性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安装孔;和顶盖,顶盖套设在第二端的外周面且能够相对第二端滑动,顶盖的远离第一顶针杆的一端构造成圆弧面,顶盖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该模具顶针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

A mold thimb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uld thimble, which relates to the mold technical field. The die ejector includes: the first ejector pin rod; the second ejector pin rod; the second ejector pin ro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ejector pin ro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end is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ejector pin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ejector pin rod; and the second end face of the second ejector pin rod is formed. There are mounting holes extending toward the first end and grooves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econd end facing its axis depression; elastic parts, elastic parts located in the mounting hole and at least part of the elastic parts protruding out of the mounting hole; and the top cover is sleev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econd end and can slide relative to the second end, and the top cover is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top. One end of the needle bar is formed into a circular arc surface, and the top cover forms a receiving cavity with an open end at one end. The mould thimb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针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顶针。
技术介绍
模具顶针是用于顶出模具中成型的制品,传统的模具顶针是一根外径相等的圆柱体顶杆,这种结构的模具顶针安装在模具中模具顶针安装孔内,当需要顶出成型制品时,模具顶针的顶针杆从安装孔内伸出,将成型制品顶出。现有技术中,顶针与成型的产品之间为刚性接触,且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对顶针的使用寿命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针,使上述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顶针,包括:第一顶针杆;第二顶针杆,所述第二顶针杆呈圆台状结构,所述第二顶针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顶针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延伸的安装孔且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设有朝向其轴线凹陷的凹槽;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孔;和顶盖,所述顶盖套设在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端滑动,所述顶盖的远离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构造成圆弧面,所述顶盖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顶针杆且所述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抵持,所述顶盖的内周面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凹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针杆与所述第二顶针杆同轴设置。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顶针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顶针杆的远离所述第二顶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环状结构。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由所述圆弧面的边缘至其中心,所述圆弧面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的距离之间增大。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与产品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顶针与产品的摩擦力较小,同时,由于采用弹性件,缓解了顶针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有利于延长顶针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标:100-底座;110-第一顶针杆;120-第二顶针杆;121-凹槽;122-安装孔;130-顶盖;131-圆弧面;132-限位部;133-容纳腔;14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顶针,该模具顶针包括底座100、第一顶针杆110、第二顶针杆120、弹性件和顶盖130。具体地,底座100为块状结构,第一顶针杆11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00上,第一顶针杆110的另一端与第二顶针杆1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杆110为圆柱状结构,第二顶针杆120为圆台状结构,且第一顶针杆110的轴线与第二顶针杆120的轴线共线,换言之,第一顶针杆110和第二顶针杆120同轴设置。其中,第二顶针杆1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参阅图2,第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端的外径,而第二顶针杆120的的第一端即与第一顶针杆110的一端固定连接,而第二顶针杆120的第二端的端面则形成有朝向第一端方向延伸的安装孔122,其中,该安装孔122为盲孔,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22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此外,第二端的外周面设有朝向其轴线方向凹陷的凹槽121。凹槽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当其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均匀分布在第二端的外周面上,当其数量为一个时,该凹槽121则环绕第二端的端面设置。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140。弹簧140安装在安装孔122内且弹簧14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22外。本实施例中,顶盖130即套设在第二端的外周面且能够相对第二端滑动。参阅图2,具体地,顶盖130的远离第一顶针杆110的一端构造成圆弧面131,且由圆弧面131的边缘至其中心,圆弧面131与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由此,使得顶盖130与产品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较小了产品与该模具顶针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该模具顶针的使用寿命。参阅图2,顶盖130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133,且该容纳腔133的开口端朝向第一顶针杆110,其中,弹簧140的一端设置在安装孔122的底部,而弹簧140的另一端则与容纳腔133的内表面相抵持,这样,通过弹簧140则能够有效缓解模具顶针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本实施例中,为避免使顶盖130相对第二顶针杆120脱离,在顶盖130的内周面设有限位部132,其中,在第二顶针杆120的轴线方向上,凹槽121的高度大于限位部132的高度,同时,当顶盖130套设在第二端的外周面时,该限位部132则伸入至凹槽121内,由于凹槽121的限制,使得限位部132始终在凹槽12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移动,从而降低了顶盖130脱离第二顶针杆120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部132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以便顶盖130能够与第二顶针杆120进行装配,使限位部132能够更加容易进入凹槽121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顶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杆;第二顶针杆,所述第二顶针杆呈圆台状结构,所述第二顶针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顶针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延伸的安装孔且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设有朝向其轴线凹陷的凹槽;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孔;和顶盖,所述顶盖套设在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端滑动,所述顶盖的远离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构造成圆弧面,所述顶盖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顶针杆且所述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抵持,所述顶盖的内周面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凹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杆;第二顶针杆,所述第二顶针杆呈圆台状结构,所述第二顶针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顶针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延伸的安装孔且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设有朝向其轴线凹陷的凹槽;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孔;和顶盖,所述顶盖套设在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端滑动,所述顶盖的远离所述第一顶针杆的一端构造成圆弧面,所述顶盖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顶针杆且所述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松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全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