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93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08:32
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架、左右凸模和凸模条,所述左右凸模和凸模条平行设置于上模架下表面处,所述左右凸模位于凸模条两边;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架、左右凹模、顶出器,所述下模架与左右凹模、顶出器之间设置有凹模垫板,所述左右凹模、顶出器分别与所述左右凸模、凸模条相对应;所述顶出器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顶出器弹簧,所述顶出器弹簧下端与下弹压板连接;所述下弹压板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全丝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步完成折弯工序和落料工序,工序二合一,生产效率提高,并且无需对工件进行二次重复定位,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Die for automobile side plate supporting bar

The upper die part includes upper die frame, left and right punch and punch strip, the left and right punch and punch strip are parallel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upper die frame, the left and right punche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unch strip, and the lower die part includes the lower die frame, the left and right concave die and the ejector, the lower die fram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unch strip. A concave die pa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cave die and the ejector, and the left and right concave die and the ejector correspond to the left and right punch and the punch strip respectively; at least two ejector springs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ejecto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ejector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lastic pressure plate;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lower elastic pressur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ll screws. The utility model can synchronously complete the bending process and blanking process, the process is two in on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workpiece does not need to be re-positioned, further 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accuracy of th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采用冲压工艺制造各部分零件是常用的手段,而在冲压加工中常常采用落料和成型的手段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外状和折弯的工件,现有的汽车边板撑条模具需要先在落料模具中将工件落料,然后放入折弯模具中成型,或者先在折弯模具中成型,再放入落料模具中落料,上述两种情况的两道工序需要两套模具分步完成,生产效率低,且需要对工件进行二次重复定位,加上工件本身体积小,不易定位,影响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同时也因为工件体积小,不方便取出已完成的作业的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能够可以同步完成折弯工序和落料工序,节省生产时间,同时无需对工件进行二次重复定位,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架、左右凸模和凸模条,所述左右凸模和凸模条平行设置于上模架下表面处,所述左右凸模位于凸模条两边;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架、左右凹模、顶出器,所述下模架与左右凹模、顶出器之间设置有凹模垫板,所述左右凹模、顶出器分别与所述左右凸模、凸模条相对应;所述顶出器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顶出器弹簧,所述顶出器弹簧下端与下弹压板连接;所述下弹压板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全丝螺杆。进一步,所述上模架上表面处设置有模柄。进一步,所述下模架下表面设置有一个倒凸型下支脚,所述下支脚两端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支脚板。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导套,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与导套、导柱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导柱通过通孔设置于上模架与下模架之间,所述导套设置于所述导柱上。进一步,所述顶出器弹簧为具有浮动结构的叠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同步完成折弯工序和落料工序,工序二合一,生产效率提高,并且无需对工件进行二次重复定位,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通常一套模具必需至少配备一套使用人员,本技术至少可以减少配备一套使用人员,从而节约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边板撑条模具的加工装配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边板撑条模具的加工装配侧视图。图中:1、模柄,2、上模架,3、左右凸模,4、左右凹模,5、顶出器,6、凹模垫板,7、下模架,8、下支脚,9、支脚板,10、下弹压板,11、全丝螺杆,12、顶出器弹簧,13、顶出器螺钉,14、导套,15、导柱,16、凸模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根据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上模部分包括上模架2、左右凸模3和凸模条16,左右凸模3和凸模条16平行设置于上模架2下表面处,并且左右凸模3位于凸模条16两边,在上模架2上表面处设置有模柄1;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架7、左右凹模4、顶出器5,所述下模架7与左右凹模4、顶出器5之间设置有凹模垫板6,左右凹模4、顶出器5分别与所述左右凸模3、凸模条16相对应;在顶出器5下表面设置有七个顶出器弹簧12,顶出器弹簧12下端与下弹压板10连接;在下弹压板10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全丝螺杆11,在下模架7下表面设置有一个倒凸型下支脚8,在下支脚8两端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支脚板9;导向机构包括导柱14、导套15,在上模架2与下模架7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与导套15、导柱14相适配的通孔,导柱14通过通孔设置于上模架2与下模架7之间,且导套15设置于所述导柱14上;进一步,顶出器弹簧为具有浮动结构的叠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架(2)、左右凸模(3)和凸模条(16),所述左右凸模(3)和凸模条(16)平行设置于上模架(2)下表面处,所述左右凸模(3)位于凸模条(16)两边;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架(7)、左右凹模(4)、顶出器(5),所述下模架(7)与左右凹模(4)、顶出器(5)之间设置有凹模垫板(6),所述左右凹模(4)、顶出器(5)分别与所述左右凸模(3)、凸模条(16)相对应;所述顶出器(5)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顶出器弹簧(12),所述顶出器弹簧(12)下端与下弹压板(10)连接;所述下弹压板(10)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全丝螺杆(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边板撑条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架(2)、左右凸模(3)和凸模条(16),所述左右凸模(3)和凸模条(16)平行设置于上模架(2)下表面处,所述左右凸模(3)位于凸模条(16)两边;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架(7)、左右凹模(4)、顶出器(5),所述下模架(7)与左右凹模(4)、顶出器(5)之间设置有凹模垫板(6),所述左右凹模(4)、顶出器(5)分别与所述左右凸模(3)、凸模条(16)相对应;所述顶出器(5)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顶出器弹簧(12),所述顶出器弹簧(12)下端与下弹压板(10)连接;所述下弹压板(10)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全丝螺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豪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