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53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3:46
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包括自上而下通过粘接剂复合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薄膜层、无机纤维布层、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中间层、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为12~25μm,无机纤维布层的厚度为10~15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8~15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8~15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的厚度为15~20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装膜具有高阻隔性,有效保护内容物,使用安全,而且保证环保卫生。

A new high barrier composite packaging film

A novel high barrier composite packaging film consists of a polyimide film layer, an inorganic fiber cloth layer, a first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layer, an intermediate layer, a secon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layer, and a 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 film layer, which is laminated from top to bottom by a binder composite layer, and a polyimide film layer thickness. The thickness of inorganic fiber cloth is 10-15 micron,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is 8-15 micr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is 8-15 micron,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 film is 15-20 micron. The packing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barrie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contents, safe 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ygi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包装膜不局限于双层或者三层结构,为了实现包装膜更强的功能特性,需要多种不同材质的薄膜经过印刷复合等工艺形成最终的包装膜,以适应产业上对包装膜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传统的复合包装膜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双向拉伸聚酯膜层、镀铝双向拉伸聚酯膜层和聚乙烯层,这种包装膜的阻隔性较差,内容物容易受潮变质,包装膜易卷曲,影响产品的档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其具有高阻隔性,有效保护内容物,使用安全,而且保证环保卫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包括自上而下通过粘接剂复合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薄膜层、无机纤维布层、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中间层、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为12~25μm,无机纤维布层的厚度为10~15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8~15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8~15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的厚度为15~20μm。所述中间层为二氧化钛中空微球层。所述二氧化钛中空微球层包括若干均布的球体,球体呈单层排列分布,球体的直径为85~125μm。所述所述粘接剂为聚氨酯胶或水性胶。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内夹设有氢氧化镁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为15μm,无机纤维布层的厚度为为12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10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10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的厚度为17μm。聚酰亚胺薄膜层,其极限氧指数一般在35%~75%之间,发烟率低,属于自熄性材料,聚酰亚胺纤维还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阻燃性能,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无机纤维布层,抗拉强度大,韧性好,且分隔效果好,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和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其透明度与热封性好,能防水、防潮,提高包装膜的化学稳定性,延长包装膜的使用寿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其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上述多层结构经过复合制出的包装膜,具有高阻隔性的特点,适应现有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包括自上而下通过粘接剂复合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薄膜层1、无机纤维布层2、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中间层4、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聚酰亚胺薄膜层1的厚度为12~25μm,无机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10~15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的厚度为8~15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的厚度为8~15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的厚度为15~20μm。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薄膜层1的厚度为15μm,无机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为12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的厚度为10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的厚度为10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的厚度为17μm。聚酰亚胺薄膜层1,其极限氧指数一般在35%~75%之间,发烟率低,属于自熄性材料,聚酰亚胺纤维还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阻燃性能,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无机纤维布层2,抗拉强度大,韧性好,且分隔效果好,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和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其透明度与热封性好,能防水、防潮,提高包装膜的化学稳定性,延长包装膜的使用寿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其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上述多层结构经过复合制出的包装膜,具有高阻隔性的特点,适应现有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4为二氧化钛中空微球层,二氧化钛中空微球层4的隔热阻燃效果显著,厚度较薄,而且质量较轻,提高包装膜的阻隔性能。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钛中空微球层包括若干均布的球体41,球体41呈单层排列分布,球体41的直径为85~125μm,本实施例中,球体41的直径为100μm。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粘接剂为聚氨酯胶或水性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进一步地,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1内夹设有氢氧化镁层7,氢氧化镁层7阻燃性能优良。另外,该包装膜还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强度,不易破损,能够很好地保护被包装的物品,实用性好,可靠性高。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通过粘接剂复合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薄膜层(1)、无机纤维布层(2)、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中间层(4)、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聚酰亚胺薄膜层(1)的厚度为12~25μm,无机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10~15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的厚度为8~15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的厚度为8~15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的厚度为15~2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高阻隔型复合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通过粘接剂复合层叠设置的聚酰亚胺薄膜层(1)、无机纤维布层(2)、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中间层(4)、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聚酰亚胺薄膜层(1)的厚度为12~25μm,无机纤维布层(2)的厚度为10~15μm,第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的厚度为8~15μm,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5)的厚度为8~15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6)的厚度为15~20μm。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金粤盛塑胶彩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