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35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3:13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接触件模组,接触件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间隔且并排地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接触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接触固持部、主体固持部及焊接固持部,每一接触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接触固持部内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中部向顶侧凸起设置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平面的金属接触面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凸台部通过接触段与接触固持部的贯穿而暴露于所述接触固持部的顶面。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模组的接触件的前端的接触部的中部凸设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完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可稳固讯号传输,提高传输的稳定性。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 module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es a contac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nd a number of contacts spaced and held side by side within the insulating body. The insulating body comprises a contact holder, a body holder and a welding holder, each of which comprises a contact part housed in the contact hold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ntact part is convex to the top side, and the convex part has a planar metal contact surface for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the connection connector. The convex part is expos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ontact fixing part through the penetration of the contact section and the contact fixing par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ntact part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tact part of the contact part module of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is convex, and the convex part is completely expos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body, which can stabilize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模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微小连接的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模组。
技术介绍
在各类电子系统中,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电连接器一般由固定端电连接器,即阴接触件(简称插座),与自由端电连接器,即阳接触件(简称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接电缆,通过对插卡扣、连接螺帽等实现插头、插座连接。电连接器由壳体、绝缘体、接触体三大基本单元组成。电连接器壳体一般是指插头、插座的外壳、尾部附件。外壳作用是保护插头、插座的绝缘体和接触体(插针插孔的通称,有时也被称作端子)等电连接器内部零件不被损伤。尾部附件用于保护导线与接触体端接处不受损伤并用于固定电缆。壳体还具有一定电磁屏蔽作用。壳体一般采用金属加工(机加、冷挤压、压铸)而成。钢壳体多用于玻璃封焊和耐高温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绝缘体一般用以保持插针插孔在设定位置上,并使各个接触体之间及各接触体与壳体之间相互电气绝缘。为适应产品的耐高温,低温,阻燃,保证零件几何尺寸稳定可靠。绝缘体大都采用热固塑料模塑成形。接触体一般包括阳接触件与阴接触件,有时也称插针插孔,连接方式分为焊接式、压接式、压入式和绕接式等,用以实现电路连接。插针插孔是电连接器关键元件,它直接影响着电连接器的可靠性。插针插孔大多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弹性铜合金材料机加工而成,表面采用镀银镀金达到接触电阻小及防腐蚀的目的。现有的接触体形状、与绝缘体的固持特点千变万化,功能也是各有千秋。但在某些领域,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趋势,接触体及绝缘体的形状、配合固持特点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微小连接的接触体与绝缘体的配合结构模组,以保证制程简单的同时,结构及功能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微小连接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接触件模组,所述接触件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间隔且并排地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接触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接触固持部、自所述接触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固持部及自所述主体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每一接触件自前向后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主体固持部及焊接固持部地开设接触件收容孔,所述每一接触件对应地收容于相应的接触件收容孔内,所述接触件收容孔对应所述接触固持部包括接触段,所述接触段向顶侧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所述接触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接触固持部内的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主体固持部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焊接固持部之间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的中部向顶侧凸起设置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平面的金属接触面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凸台部通过所述接触段暴露于所述接触固持部的顶面。具体实施结构如下: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台部前端的前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和所述凸台部之间的交界处形成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形成直角状的第一台阶部。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台部后端的后接触部,所述后接触部和所述凸台部之间的交界处形成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形成直角状的第二台阶部。所述接触部的凸台部与所述金属接触面相对的一侧形成凹陷部。所述凸台部的形成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固持部包括分为三段式,分别为前段、自所述前段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中段及自所述中段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后段,所述位于所述前段的接触件收容孔向顶侧贯穿所述前段的顶面,所述接触件的主体部的前端的顶面暴露于所述前段的顶面。所述接触件收容孔分别于中段和后段部分向顶面贯穿,所述接触件的主体部的后端部分暴露于所述中段及后段的顶面。所述接触件的主体部的位于前段的部分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位于中段及后段部分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接触件的接触部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接触件的主体部的位于前段的部分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一致,所述接触件的焊接部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接触件的主体部的位于后段的部分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一致。本技术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微小连接的接触件模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件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间隔且并排地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接触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接触固持部、自所述接触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固持部及自所述主体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每一接触件自前向后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主体固持部及焊接固持部地开设接触件收容孔,所述每一接触件对应地收容于相应的接触件收容孔内,所述接触件收容孔对应所述接触固持部包括接触段,所述接触段向顶侧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所述接触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接触固持部内的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主体固持部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焊接固持部之间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的中部向顶侧凸起设置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平面的金属接触面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凸台部通过所述接触段暴露于所述接触固持部的顶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优点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模组的接触件的前端的接触部的中部凸设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完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可稳固讯号传输,提高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接触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本技术接触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1所示的接触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接触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接触组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电连接器(未标示)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实现电性连接,其包括一接触件模组100。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模组100主要适用于用于微小连接的接触件模组结构。本技术接触件模组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绝缘本体10及间隔且并排地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接触件20。所述绝缘本体10用以保证接触件20间的电气绝缘、固定接触件20的几何位置、为接触件20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撑、将接触件20从应用环境中隔离开来,减少对腐蚀的敏感及对接触件20与一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配合引导。所述绝缘本体10概呈矩形板状,具体地,其自前向后依次包括首尾相接的接触固持部11、主体固持部12及焊接固持部13。对应地,所述每根接触件20均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接触固持部11、主体固持部12和焊接固持部13内的位于前端的接触部21、自所述接触部21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部22及自所述主体部22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3。进一步地,所述每一接触件20还进一步包括位于接触部21与主体部22之间的用于连接过渡的向下倾斜延伸的前端过渡部24及位于主体部22与焊接部23之间的用于连接过渡的向上倾斜延伸的后端过渡部25。所述前端过渡部24与所述后端过渡部25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所述接触固持部11和主体固持部12之间及主体固持部12与焊接固持部13之间的过渡部分(未标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覆固定所述接触件20以将其固持其中。所述主体固持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接触件模组,所述接触件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间隔且并排地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接触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接触固持部、自所述接触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固持部及自所述主体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每一接触件自前向后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主体固持部及焊接固持部地开设接触件收容孔,所述每一接触件对应地收容于相应的接触件收容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收容孔对应所述接触固持部包括接触段,所述接触段向顶侧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所述接触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接触固持部内的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主体固持部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焊接固持部之间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的中部向顶侧凸起设置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平面的金属接触面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凸台部通过所述接触段暴露于所述接触固持部的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接触件模组,所述接触件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间隔且并排地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接触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接触固持部、自所述接触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固持部及自所述主体固持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每一接触件自前向后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主体固持部及焊接固持部地开设接触件收容孔,所述每一接触件对应地收容于相应的接触件收容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收容孔对应所述接触固持部包括接触段,所述接触段向顶侧贯穿所述接触固持部,所述接触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接触固持部内的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主体固持部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向后延伸形成并固持于所述焊接固持部之间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的中部向顶侧凸起设置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平面的金属接触面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凸台部通过所述接触段暴露于所述接触固持部的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台部前端的前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和所述凸台部之间的交界处形成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形成直角状的第一台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台部后端的后接触部,所述后接触部和所述凸台部之间的交界处形成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形成直角状的第二台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凸台部与所述金属接触面相对的一侧形成凹陷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的形成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固持部包括分为三段式,分别为前段、自所述前段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中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