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段花式染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387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彩段花式染线机,属于染色设备,特别是用于将纱线、绒线染制成多色彩段的专用设备。由坯线输送装置、轧染装置、传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原轧染机的整机结构、降低了设备造价,是进口设备的1/40;具有彩段长度(可染单色段长度为20~40mm)和花式品种的可染适应性好、被染物均染效果好、色差小、节省染料等优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彩段花式染线机,属于染色设备,特别是用于将纱线、绒线染制成多色彩段的专用设备。目前对纱线、腈毛绒线等的彩段染色是采用一种简易的机械装置来实现的。这种装置存在下述缺点首先,染制花式品种适应能力差,譬如说只能染10mm长的色段品种,从而使品种单调贫乏;其次,这种机械装置的操作要求较为苛刻,譬如说操作人员必须全神贯注地把被染坯线套准该装置的输送链条的弯钩上才能达到彩段染色效果,稍有偏差便会出次品;再次是均染性差,例如绞线内部不易染透,出现外深内浅的色差,影响产品质量;最后,由于这种简易的机械装置因设计上的欠缺,存在染液储量少,需不时地停机而进行补充染液。那么从国外进口的一种喷射式彩段染线机,基本上克服了上述缺点,如彩段花式品种适应性及均染性较好,但缺点是价格十分昂贵,每台约80万元,且染料料液利用率较低。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造价低、节省染料、染制彩段花式品种适应性强、色差小的彩段花式染线机。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现有的彩段花式染线机由坯线输送装置、轧染装置、传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组成,坯线输送装置由前导辊(31)、后导辊(32)、张力辊(33)组成,前导辊(31)、后导辊(32)通过球面轴承(42)分别安装在机架(41)的前、后端,张力辊(33)的一端通过球面轴承(42)安装在摇臂(35)上,摇臂(35)通过铰链接头(36)与机架(41)的前端下侧连接,张力辊(33)的另一端通过球面轴承(42)安装在对应的摇臂(35)上;轧染装置由前、后道上轧辊(11)、(60)和前、后道下轧辊(12)、(61)及气动加压装置组成,前、后道上轧辊(11)、(60)分别套在上轧辊轴(28)上,前、后道上轧辊(11)、(60)上部装有气动加压装置,前、后道下轧辊(12)、(61)分别套在下轧辊轴(29)上,在前道下轧辊(12)的下端增设了料液回收装置。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设计后,简化了整机结构,降低了设备造价,是进口设备的1/40;由于采用了前、后道上、下轧辊(11)、(12)、(60)、(61),且其宽度和间距可调,数量可增减,增强了彩段长度(可染单色段长度为20~40mm)和花式品种的适应性以及被染物的均染度,色差小;由于增设了料液回收装置,可将料液回收后再利用,克服了进口机由于喷射后染液混色不能再用的缺点,节约了染料。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彩段花式染线机结构图。图2本技术传动结构图。本技术的坯线输送是由前导辊(31)、后导辊(32)、张力辊(33)作周而复始地运动来拖动网布(34)而完成的,前、后导辊(31)、(32)通过球面轴承(42)分别安装在机架(41)的前、后端,以后导辊(32)为主动导辊,通过传动部分连同由前、后道上、下轧辊(11)、(12)、(60)、(61)组成的轧辊组一起同步运转,从而达到将坯线输送染制。张力辊(33)的一端通过球面轴承(42)安装在摇臂(35)的一端,摇臂(35)的另一端通过摇臂轴固定脚(62)、铰链接头(36)与机架(41)前后端下侧连接,使张力辊(33)能在摇臂(35)的自由端以弧形规迹自由运动,靠张力辊(33)的辊体的自重力使网布(34)绷紧,张力辊(33)的另一端通过球面轴承(42)安装在相应的摇臂(35)上,与摇臂(35)保持一定距离的活动行程。由电机(51)通过减速器(47)带动减速器输出轴链轮(46)经套筒滚子链(45)再通过丝杆螺母来调节张力辊(33)的一端,使张力辊(33)作前后移动,从而达到校正网布(34)的走偏。即当网布(34)走偏时,控制部分能根据偏位信号方向来操作电机(51),使张力辊(33)作前或后移动,通过修正张力辊(33)的轴线斜向可使网布(34)在运转中产生一个小量的横向移动力,该移动力即为网布(34)所走偏的相反方向的移动力,从而达到自动调整网布(34)的目的。本技术的料液回收装置设在前道下轧辊(12)的下端,由浸渍槽(13)、积液槽格(19)、档液盘(22)、导液管(20)、回收桶(21)组成,浸渍槽(13)上设有溢流管(18),积液槽格(19)与档液盘(22)连接,导液管(20)的一端与档液盘(22)中的积液槽格(19)连接,另一端通入回收桶(21)。当前道上、下轧辊(11)、(12)挤轧时有多余的即未被坯线吸尽的染液便流到浸渍槽(13)中,由浸渍槽(13)上的液流管(18)将染液送进积液槽格(19),当积液槽格(19)内积满时,便溢至档液盘(22)内,此外坯线上的滴液也可滴至档液盘(22)内。由导液管(20)将染液导入回收桶(21),最后将回收桶(21)内的染液由人工送至染液槽(3)而回用。此外当要换一种颜色进行轧染时,可将浸渍槽(13)内剩余积液通过导液软管(16)经放液阀(17)而排放。本技术的前道上、下轧辊(11)、(12)和后道上、下轧辊(60)、(61)均制成圆盘状。每一种颜色由一对前道上、下轧辊(11)、(12)和一对后道上、下轧辊(60)、(61),一般可有4~6对,前道上、下轧辊(11)、(12)外包吸液层(56),后道上、下轧辊(60)、(61)外包不吸液层(57)。吸液层(56)最好是毛毡,也可以是海棉,不吸液层(57)为软橡胶。前道上、下轧辊(11)、(12)为一组,起主轧染作用,即为初轧,后道上、下轧辊(60)、(61)为另一组,主要是为了使染液均匀化而设置的,即为复轧,前、后道上轧辊(11)、(60)分别套在上轧辊轴(28)上并作动配合,在套装时左、右配置尼龙固定圈,以便卡紧不致前、后道上轧辊(11)、(60)在上轧辊轴(28)上产生轴向移动。上轧辊轴(28)用不锈钢管制成,与轴承(43)相配合,通过轴承(43)与机架(41)固定。前、后道下轧辊(12)、(61)分别套在下轧辊轴(29)上,其上开有轴孔,轴孔上开有键槽,下轧辊轴(29)由不锈钢制成,其上配有长键,用固定销分别插入前、后道下轧辊(12)、(61)的轴孔的键槽内,使之与下轧辊轴(29)充分固定,不致其在下轧辊轴(29)上产生轴向移动,下轧辊轴(29)与轴承(43)配合并固定在机架(41)上。后道上、下轧辊(60)、(61)的宽度比前道上、下轧辊(11)、(12)要宽些,以便在复轧时把色段边上的染液轧匀。对前、后道上轧辊(11)、(60)的加压是采用气动加压装置来实现的。气动加压装置由上承压槽钢(23)、气压软管(24)、下承压板(25)、加压摇架(26)、摇架固定轴(27)组成,上承压槽钢(23)固定在机架横钢(58)上,气压软管(24)设在上承压槽钢(23)和下承压板(25)之间,下承压板(25)与加压摇架(26)连接。加压摇架(26)通过摇架固定轴(27)由摇架轴固定脚(30)固定,摇架轴固定脚(30)与机架横钢(58)固定。气压软管(24)采用夹布胶管,两端用尼龙塞子堵封,其上配有导气管,并与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由电控操作达到控制压力空气的充放,使气压软管(24)受一个膨胀力的作用,该力作用在上承压槽钢(23)和下承压板(25)之间,然后通过多只加压摇架(26)把力分布到前、后道上轧辊(11)、(60)的上轧辊轴(28)上,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段花式染线机,属于染色设备,特别是用于将纱线、绒线染制成多色彩段的专用设备,由坯线输送装置、轧染装置、传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坯线输送装置由前导辊(31)、后导辊(32)、张力辊(33)组成,前导辊(31)、后导辊(32)通过球面轴承(42)分别安装在机架(41)的前、后端,张力辊(33)的一端通过球面轴承(42)安装在摇臂(35)上,摇臂(35)通过铰链接头(36)与机架(41)的前端下侧连接,张力辊(33)的另一端通过球面轴承(42)安装在对应的摇臂(35)上;轧染装置由前、后道上轧辊(11)、(60)和前、后道下轧辊(12)、(61)及气动加压装置组成,前、后道上轧辊(11)、(60)分别套在上轧辊轴(28)上,前、后道上轧辊(11)、(60)上部装有气动加压装置,前、后道下轧辊(12)、(61)分别套在下轧辊轴(29)上,在前道下轧辊(12)的下端增设了料液回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振新毛纺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