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710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内的载盘及位于载盘顶部的揉筒,载盘底部设有拨盘,拨盘上设有若干内齿口,拨盘底部设有底盘,底盘上设有凹槽和空腔,空腔内设有传动盘,传动盘上设有偏心拨杆,底座底部设有偏心轴,偏心轴底部设有球体,机架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转轴上设有L型翻转块,翻转块内部设有球腔,与偏心轴之间设有压盖,机架外设有PLC控制器,揉筒外设有旋转机构,揉筒内设有压盘,压盘连接有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紧凑、设计合理、易于控制,可防止茶叶粘结,充分翻转揉捻茶叶,便于快慢轻重调节,提高自动化加工效率和茶叶塑形质量,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特级品茶叶的产出。

A kneading device for processing white jade screw te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lling device for processing white jade snail tea, which comprises a rack, a carrier plate arranged in the rack and a kneading cylinder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carrier plate. A dial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rier plate,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teeth are arranged on the dial plate, a chassis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ial plate, a groove and a cavity are arranged on the chassis, a transmission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and a transmiss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ransmission plate. There are eccentric pole, eccentric shaft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sphere at the bottom of eccentric shaft, L-shaped turning block on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of the second rotating motor of the rack, ball cavity inside the turning block, pressure cover between the eccentric shaft, PLC controller outside the rack, rotating mechanism outside the kneading barrel, pressure plate inside the kneading barrel and pressure plate connect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and compact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and easy control, which can prevent the tea from sticking, fully flip and roll the tea, facilitate the adjustment of speed and weight, improve the automatic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tea molding, thereby saving the cost and improving the output of super-grade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属于茶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白玉螺,它浓郁的茉莉花香以及鲜嫩耐泡的茶坯,花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深受广大茉莉茶茶友的青睐。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除了茶叶原料本身的因素外,一套有效的制茶工艺将大大影响茶叶的品质,传统的白玉螺茶加工工艺中通过杀青: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揉捻:边抖,边炒,边揉,把叶细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样子,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基本采用人工操作,由于人工制茶对于熟练程度不一,揉捻轻重不一,茶叶批质量无法保证,无法批量化生产,特别是其中的揉捻加工工艺,用于茶叶塑性,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而现有技术中的揉捻机通常采用莲花座结构,在载盘上设置供茶叶放置的滚筒,滚筒通过三角架和曲柄带动滚筒绕载盘旋转,并以揉筒内的压盖升降控制压力,对茶叶进行揉捻,由于载盘是固定的,并需设置用于揉筒内茶叶翻转的螺旋条纹,极易卡住茶叶,使茶叶无法充分均匀地揉捻,使得机加工作业时同批次的部分茶叶已过揉,而部分茶叶由于未能充分翻转被粘在载盘上仍未塑形,无法自动化快慢调节,从而限制了自动化生产效率和茶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控制,可防止茶叶粘结,充分翻转揉捻茶叶,便于快慢轻重调节,提高自动化加工效率和茶叶塑形质量,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特级品茶叶的产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内的载盘及位于载盘顶部的揉筒,其中,所述载盘底部设有拨盘,所述拨盘上设有若干内齿口,所述拨盘底部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凹槽和空腔,所述凹槽与载盘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空腔内设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上设有偏心拨杆,且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偏心拨杆与内齿口配合使用,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底座,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底座,且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底部设有球体,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和位于第二旋转电机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呈L型结构,且内部设有球腔,所述球腔与球体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翻转块与偏心轴之间设有压盖,所述压盖上设有扩口,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与第一伸缩杆和底盘之间均设有万向联轴器;所述机架外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一气缸电连接,所述揉筒外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揉筒内设有压盘,所述压盘连接有升降机构。上述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中,若干内齿口绕拨盘一周均匀间隔设置。上述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中,所述载盘顶表面设有若干弧形凸棱,若干弧形凸棱绕载盘一周均匀间隔设置。上述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中,所述底盘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机架两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弧形滑槽,所述滑块端部为弧形,且与弧形滑槽配合使用。上述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中,所述揉筒上设有凸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位于机架外侧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及第三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主动曲柄,所述主动曲柄与第三旋转电机之间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上均设有从动曲柄,所述主动曲柄和从动曲柄与凸环之间均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横臂;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起升杆、第二横臂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主动曲柄上的第一横臂上,且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第二横臂、起升杆和压盖依次垂直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新颖紧凑、设计合理、使用装配方便,通过PLC控制器即可自动化便捷控制,通过拨盘以偏心拨杆与内齿口配合带动载盘间序式旋转,并在第二旋转电机和翻转块的带动和滑块与弧形滑槽配合导向下,由两个第一气缸驱动即可由底盘带动载盘摆动,改变传统固定式的载盘结构,避免在旋转机构带动揉筒内的茶叶旋转时,若干弧形凸棱翻料过程中产生茶叶粘结,并以升降机构带动压盖上下运动对茶叶施压,以便按“轻、重、轻”进行“慢、快、慢”循序加压减压变化,使揉叶成条,充分翻转揉捻茶叶,提高自动化加工效率和茶叶塑形质量,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条索紧细、卷曲呈螺、淡黄绿色、匀净、叶底玉白且叶脉翠绿的特级品白玉螺茶叶的产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偏心拨杆与内齿口配合结构图。(图中,机架1、载盘2、揉筒3,拨盘4,内齿口5,底盘6,凹槽7,空腔8,传动盘9,偏心拨杆10,第一转轴11,底座12,第一旋转电机13,偏心轴14,球体15,第二旋转电机16,第一气缸17,第二转轴18,翻转块19,球腔20,压盖21,扩口22,第一伸缩杆23,连杆24,联轴器25,弧形凸棱26,滑块27,导向柱28,滑道29,弧形滑槽30,PLC控制器31,旋转机构32,压盘33,升降机构34,凸环35,第一立柱36、第二立柱37,第三立柱38,第三旋转电机39,主动曲柄40,第三转轴41,从动曲柄42,第一横臂43,起升杆44,第二横臂45,第二气缸46,第二伸缩杆4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内的载盘2及位于载盘2顶部的揉筒3,其中,所述载盘2底部设有拨盘4,所述拨盘4上设有若干内齿口5,若干内齿口5绕拨盘4一周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拨盘4底部设有底盘6,所述底盘6上设有凹槽7和空腔8,所述凹槽7与载盘2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空腔8内设有传动盘9,所述传动盘9上设有偏心拨杆10,且连接有第一转轴11,所述偏心拨杆10与内齿口5配合使用,所述底盘6底部设有底座12,所述第一转轴11穿过底座12,且与底座12之间设有第一旋转电机13;所述底座12底部设有偏心轴14,所述偏心轴14底部设有球体15,所述机架1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16和位于第二旋转电机16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气缸17,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6上设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上设有翻转块19,所述翻转块19呈L型结构,且内部设有球腔20,所述球腔20与球体15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翻转块19与偏心轴14之间设有压盖21,所述压盖21上设有扩口22,所述第一气缸17上设有第一伸缩杆23,所述第一伸缩杆23上设有连杆24,所述连杆24两端与第一伸缩杆23和底盘6之间均设有万向联轴器25;所述载盘2顶表面设有若干弧形凸棱26,若干弧形凸棱26绕载盘2一周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底盘6两侧设有滑块27,所述机架1两侧设有导向柱28,所述导向柱28上设有滑道29,所述滑道29内设有弧形滑槽30,所述滑块27端部为弧形,且与弧形滑槽30配合使用;所述机架1外设有PLC控制器31,所述PLC控制器31与第一旋转电机13、第二旋转电机16和第一气缸17电连接,所述揉筒3外设有旋转机构32,所述揉筒3内设有压盘33,所述压盘33连接有升降机构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内的载盘及位于载盘顶部的揉筒,其特征为,所述载盘底部设有拨盘,所述拨盘上设有若干内齿口,所述拨盘底部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凹槽和空腔,所述凹槽与载盘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空腔内设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上设有偏心拨杆,且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偏心拨杆与内齿口配合使用,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底座,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底座,且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底部设有球体,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和位于第二旋转电机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呈L型结构,且内部设有球腔,所述球腔与球体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翻转块与偏心轴之间设有压盖,所述压盖上设有扩口,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与第一伸缩杆和底盘之间均设有万向联轴器;所述机架外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一气缸电连接,所述揉筒外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揉筒内设有压盘,所述压盘连接有升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玉螺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内的载盘及位于载盘顶部的揉筒,其特征为,所述载盘底部设有拨盘,所述拨盘上设有若干内齿口,所述拨盘底部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凹槽和空腔,所述凹槽与载盘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空腔内设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上设有偏心拨杆,且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偏心拨杆与内齿口配合使用,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底座,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底座,且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底部设有球体,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和位于第二旋转电机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呈L型结构,且内部设有球腔,所述球腔与球体外壁形状配合,所述翻转块与偏心轴之间设有压盖,所述压盖上设有扩口,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与第一伸缩杆和底盘之间均设有万向联轴器;所述机架外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一气缸电连接,所述揉筒外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揉筒内设有压盘,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成
申请(专利权)人:句容市龙山茶场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