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669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沉积物先进行预培养,然后添加修复材料,进行模拟修复;S2水丝蚓分离于天然沉积物中,实验室培养后加入到已修复的沉积物中;S3水丝蚓培养28天后,通过筛分获得存活的水丝蚓,培养过程不进行喂食和换水,最后通过水丝蚓计数、称重和幼虫数量获得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估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应用于沉积物修复评估方法,可有效解决水环境沉积物修复后评估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过高等缺点。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pairing effect of water worm on contaminated sedi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mediation effect of filamentous earthworm applied to contaminated sedimen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sediment is pre-cultured, then remediation material is added to simulate the remediation; S2 filamentous earthworm is separated from natural sediment, cultured in laboratory and added to remediated sediment; S3 filamentous earthworm is cultured 28. The surviving filamentous earthworms were screened and cultured without feeding or changing water. Finally, the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sediment restoration effect were obtained by counting, weighing and larval number of filamentous earthworms.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mediation effect of polluted sediment by using the water filament earthworm and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mediation effect of the polluted sedimen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shortcomings of complicated operation and high cost of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medi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修复效果评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自然水体的底泥是污染物的源与汇,现有污染沉积物所含污染物质种类较多,通过添加修复材料可以将污染物有效去除和控制。但是污染物种类繁多,无法通过去除单一污染物来表征沉积物修复效果。水丝蚓作为一种重污染河流底泥常见的底栖生物,具有存活能力强,分布广泛等优点,其生长率、存活率和繁殖率受到沉积物的综合毒性的影响。因此,将水丝蚓应用于底泥修复效果的评估是一个研究方向。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丝蚓应用于重污染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价方法,能够用于表征重污染沉积物的修复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丝蚓应用于重污染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沉积物先进行预培养,然后添加修复材料,进行模拟修复。S2.水丝蚓分离于天然沉积物中,实验室培养后加入到已修复的沉积物中。S3.水丝蚓培养28天后,通过筛分获得存活的水丝蚓。培养过程不进行喂食和换水,通过水丝蚓计数、称重和幼虫数量获得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估参数。进一步地,所述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受污染沉积物放入酸洗后的玻璃容器,然后加入上覆水,上覆水采用曝气24h以上自来水,其中,受污染沉积物与上覆水的质量比为1:5,在加入修复材料前培养2天以上。进一步地,添加修复材料包括,活性炭、生物炭等可对沉积物中污染物起到固定作用等材料。添加方法包括自然遮盖法或经人工搅拌混合法。进一步地,模拟修复具体为,加入修复材料后,将培养装置放于室温下,连续培养15天以上。培养过程中不换上覆水。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从低污染沉积物中分离获得水丝蚓。采用80目尼龙网筛,将水丝蚓筛分出来。B:将筛分获得水丝蚓放置于经曝气24后的自来水中,放于室温培养,连续培养15天,挑选成年水丝蚓,称重后加入到受污染沉积物。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水丝蚓为,种类选取霍普水丝蚓,为常见沉积物中的耐污种。进一步地,步骤B所述成年水丝蚓为,单体重量为5-10mg,长度为3-5cm。加入到沉积物前需要进行称重,称重前用滤纸将水丝蚓表面上去除,然后用高精度天平称重,获得初始水丝蚓重量。进一步地,步骤B所述水丝蚓加入沉积物的数量为,受污染沉积物、上覆水与水丝蚓的质量比为1:5:2。进一步地,步骤S3所述具体内容包括,培养结束后,通过80目尼龙网筛筛分得到存活水丝蚓。对存活的水丝蚓成年及幼虫进行称重、计数。进一步的修复效果评价参数包括,存活率由培养前后的水丝蚓数量确定;生物量变化由培养前后的水丝蚓总质量确定;繁殖率由培养结束后水丝蚓幼虫数量比初始水丝蚓投加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水丝蚓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为沉积物中原著生物,属颤蚓科、线虫线虫水丝蚓属,因此选择水丝蚓作为表征物成本低廉、易于采集;2、水丝蚓生存环境以沉积物为主,其本身的生长状况可以指示其生长环境的优劣;3、在河流和湖库沉积物修复过程中,水丝蚓的生长率、存活率和繁殖率可作为沉积物修复效果标识指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修复材料添加对水丝蚓生物量变化的影响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修复材料添加对水丝蚓的存活率的影响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修复材料添加对水丝蚓繁殖产率的影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沉积物进行预培养后,添加修复材料,进行模拟修复,S11将受污染沉积物放入酸洗后的玻璃容器,加入上覆水,培养2天以上;S12向沉积物中添加修复材料,所述修复材料包括活性炭、生物炭;S13将培养装置放于室温下,连续培养15天以上;S2将水丝蚓加入到已修复的沉积物中;S3对水丝蚓培养28天后,筛分获得存活的水丝蚓,其中,培养过程不进行喂食和换水。作为优选,S11中上覆水采用曝气24h以上自来水,受污染沉积物与上覆水的质量比为1:5。作为优选,所述修复材料的添加方式包括自然遮盖法或经人工搅拌混合法。作为优选,S13培养过程中不换上覆水。进一步的,S2具体包括:S21从低污染沉积物中采用80目尼龙网筛,筛分出水丝蚓;S22将筛分获得的水丝蚓放置于经曝气24后的自来水中,放于室温培养,连续培养15天,挑选成年水丝蚓,称重后加入到已修复后的沉积物中。作为优选,S21中所述水丝蚓为霍普水丝蚓。作为优选,S22中所述成年水丝蚓的单体重量为5-10mg,长度为3-5cm,加入到沉积物前需要进行称重,称重前用滤纸将水丝蚓表面上污物去除,然后用高精度天平称重,获得初始水丝蚓重量。作为优选,S22中所述水丝蚓加入沉积物的数量为,受污染沉积物、上覆水与水丝蚓的质量比为1:5:2。步骤S3进一步包括:培养结束后,通过80目尼龙网筛筛分得到存活水丝蚓,对存活的水丝蚓成年及幼虫进行称重、计数获得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估参数。修复效果评价参数包括:存活率,由培养前后的水丝蚓数量确定;生物量变化,由培养前后的水丝蚓总质量确定;繁殖率,由培养结束后水丝蚓幼虫数量比初始水丝蚓投加量。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丝蚓应用于重污染沉积物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可按照如下实施例进行具体应用:实施例一取某河流重污染河段的沉积物20g,放入玻璃容器中,加上曝气24小时后的自来水100ml,沉积物与水混合培养2天,加入修复材料再5天。修复材料添加量为沉积物干重的0-15%。水丝蚓可从自然水体沉积物分离获得,分离后实验室培养30天以上,再挑选合适的水丝蚓进行试验,挑选的水丝蚓单体质量为8±1mg;长度为3-5cm。加入水丝蚓进行培养28天,然后用80目网筛将水丝蚓沉积物进行分离。室温培养;培养过程不进行喂食和换水。生物量变化由培养前后的水丝蚓总质量确定。实施例二与实例一不同地,修复效果指标为存活率,存活率由培养前后的水丝蚓数量确定。实施例三与实例一不同地,修复效果指标为繁殖率,繁殖率由培养结束后水丝蚓幼虫数量比初始水丝蚓投加量。上述实施例一通过添加外源修复材料后,未添加修复材料前水丝蚓生物量变化率出现负增长,当添加量修复材料超过3%时,水丝蚓生物量的变化率出现增长。通过修复材料的添加,水丝蚓生长环境得到改善,水丝蚓生长率显著增加。上述实施例二通过添加外源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对沉积物进行预培养后,添加修复材料,进行模拟修复,S11将受污染沉积物放入酸洗后的玻璃容器,加入上覆水,培养2天以上;S12向沉积物中添加修复材料,所述修复材料包括活性炭、生物炭;S13将培养装置放于室温下,连续培养15天以上;S2 将水丝蚓加入到已修复的沉积物中;S3 对水丝蚓培养28天后,筛分获得存活的水丝蚓,其中,培养过程不进行喂食和换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沉积物进行预培养后,添加修复材料,进行模拟修复,S11将受污染沉积物放入酸洗后的玻璃容器,加入上覆水,培养2天以上;S12向沉积物中添加修复材料,所述修复材料包括活性炭、生物炭;S13将培养装置放于室温下,连续培养15天以上;S2将水丝蚓加入到已修复的沉积物中;S3对水丝蚓培养28天后,筛分获得存活的水丝蚓,其中,培养过程不进行喂食和换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1中上覆水采用曝气24h以上自来水,受污染沉积物与上覆水的质量比为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材料的添加方式包括自然遮盖法或经人工搅拌混合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3培养过程中不换上覆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丝蚓应用于受污染底泥修复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保庆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乾和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