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555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包括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外壳、磁性座、设置在磁性座上的内凹圆弧面和导磁体制成的球体,球体与内凹圆弧面贴合,外壳通过连接件与磁性座固定连接,磁性座包括磁性材料层、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磁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旋转角度大、能够固定、能够无限的连接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万向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五金零件领域,更具体涉及磁性万向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万相连接装置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通常应用在各种支架上以便于实现多个方向的旋转。但是现有的万相连接装置为常见的万向节、万向头等都不具备锁紧的功能。其余的能够锁紧的设备上,通常旋转的角度都比较小,往往不满足工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旋转角度大、能够固定、能够无限的连接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包括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外壳、磁性座、设置在磁性座上的内凹圆弧面和导磁体制成的球体,球体与内凹圆弧面贴合,外壳通过连接件与磁性座固定连接,磁性座包括磁性材料层、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磁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中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材料层的N极和S极与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相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材料层、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与球体竖直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材料层的宽度为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宽度之和的15%-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球体上设有第二连接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上规则和\或不规则的第一凸起、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外侧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第二凸起以及灌注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的粘合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上的键、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和第二导磁材料层外侧的与键对应的键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包括导磁材料制成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内第一凹圆弧面和磁性球体,磁性球体与内第一凹圆弧面贴合,磁性球体包括第一磁性材料层、第三导磁材料层和第四导磁材料层,第一磁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三导磁材料层和第四导磁材料层中间,磁性球体外部固定连接非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底部设有第三连接件,第一外壳顶部设有第四连接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磁性万向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磁性万向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磁性万向连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磁性万向连接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磁性万向连接装置的连接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所述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包括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外壳1、磁性座2、设置在磁性座2上的内凹圆弧面3和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球体4与内凹圆弧面3贴合,外壳1通过连接件5与磁性座2固定连接,磁性座2包括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磁性材料层21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中间。通过磁性座2的吸力使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吸附在内凹圆弧面3内,使球体4能够在内凹圆弧面3内旋转多个角度且还能够通过磁性座2固定住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外壳1和磁性座2的形状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或者其他规则不规格的形状。磁性材料层21的N极和S极与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层相垂直。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与球体4竖直设置。磁性材料层21的宽度为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层宽度之和的15%-40%。在固有的观念中会认为,将磁性座2完全由磁性材料制成在上表面设置内凹圆弧面3,这样磁性座2对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的吸附力会更大,但是实际是并不是这样,因为磁性座2完全由磁性材料制成,则会使磁性座2的6个面其中两个对称的面是N极和S极,这样对于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的吸附力反而会非常小。通过磁性材料层21的N极和S极与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层相垂直。使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一个为的N极另一个为S极,使内凹圆弧面3内的两侧分别是N极和S极,这样对于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的吸附力最大。同时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与球体4竖直设置保证凹圆弧面3内的两侧分别是N极和S极,这样对于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的吸附力最佳。磁性材料层21的宽度为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层宽度之和的15%-40%,比例过小会导致吸力小,比例过大导致凹圆弧面3内的两侧分别是N极和S极占比过小吸附不牢。要保证凹圆弧面3必须同时开设在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上。为了加工生产的便利,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外壳1最优是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不导磁、轻便而且强度高。导磁体为例经济型以及加工的便利一般采用钢铁制成。上述技术方案中球体4与内凹圆弧面3的犀利的大小,还可以通过采用N35、N38、N40、N42、N50、N52等不同磁性材质、磁性材料层21的宽度为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层宽度之和的占比以及球体4与内凹圆弧面3的大小来控制。外壳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11。球体4上设有第二连接件41。通过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41便于连接需要安装的工业设备,也可以将多个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41连接,实现全角度的旋转。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包括导磁材料制成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内第一凹圆弧面2’和磁性球体3’,磁性球体3’与内第一凹圆弧面2’贴合,磁性球体3’包括第一磁性材料层31、第三导磁材料层32和第四导磁材料层33,第一磁性材料层31设置在第三导磁材料层32和第四导磁材料层33中间,磁性球体3’外部固定连接非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4’。其原理与上述技术方案一致,但是这一方案存在的缺陷是:1、磁性球体3’的加工不方便;2、第一外壳4’的加工以及与磁性球体3’固定不方便。底座1’底部设有第三连接件11’,第一外壳4’顶部设有第四连接件41’,便于连接需要安装的工业设备,也可以将多个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通过第三连接件11’和第四连接件41’连接,实现全角度的旋转。如图4所示,连接件5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壁上规则和\或不规则的第一凸起51、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外侧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第二凸起52以及灌注在第一凸起51和第二凸起52之间的粘合剂53。粘合剂53最优采用环氧树脂,干燥快、强度高。第一凸起51和第二凸起52以及填充其间的环氧树脂便于使外壳和磁性座2的固定更加稳定。如图5所示,连接件5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壁上的键54、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外侧的与键对应的键槽55。键54突出的长度应该小于磁性材料层21宽度的一半,具体安装时先将第一导磁材料层22放置与外壳1内,并使键槽55与键54配合,再将第二导磁材料层23放置与外壳1内,并使键槽55与键54配合,最后插入第一导磁材料层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外壳(1)、磁性座(2)、设置在磁性座(2)上的内凹圆弧面(3)和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所述球体(4)与内凹圆弧面(3)贴合,所述外壳(1)通过连接件(5)与磁性座(2)固定连接,所述磁性座(2)包括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所述磁性材料层(21)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外壳(1)、磁性座(2)、设置在磁性座(2)上的内凹圆弧面(3)和导磁体制成的球体(4),所述球体(4)与内凹圆弧面(3)贴合,所述外壳(1)通过连接件(5)与磁性座(2)固定连接,所述磁性座(2)包括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所述磁性材料层(21)设置在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材料层(21)的N极和S极与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材料层(21)、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与球体(4)竖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材料层(21)的宽度为第一导磁材料层(22)和第二导磁材料层(23)宽度之和的15%-40%。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1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磁性万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4)上设有第二连接件(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曼格尼特磁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