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53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包括:全桥整流模块BR1、电源开关延时电路、晶闸管Q3和排气扇MG1,其中,排气扇和全桥整流模块BR1串联后,外接220V市电;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连,电源开关延时电路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相连,用于控制晶闸管Q3的阴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负极输出端连通和断开,实现对排气扇MG1的即时启动、即时停止和延时停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的开关S1从A、B两点移接到C、D两点,A、B两点和排气扇串联后直接接入市电并且不分火零线,在不改变现有开关S1外观及安装位置的基础上,就能部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操作简单、部署便捷,用户体验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
本技术涉及延时开关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
技术介绍
厕所的排气扇工作存在有以下问题:1、如果用触摸的或按制的延时开关,一般都是延时5分钟,有的人上侧所的时间会比较长,还没有出来时,风扇延时时间就到了,即会有人还没走,排气扇就自动关闭的问题。2、如果使用人体感应开关,就是说只要有人进厕所,排气扇都会转,有时进去只是洗一下手,排气扇也会转,造成电力的浪费。3、如果用普通的开关,有时上完厕所出来后还是很臭,不方便马上关闭排气扇。但是,如果不是出来顺手关掉,又会很容易忘记关电,造成电量的浪费。现在市面上的延时开关,不论是哪一种触发方式的延时开关,都只做到简单的延时功能,并且不工作时也一直在耗电,没做到真正的节能。这一类开关只适合于路灯或楼道灯使用,没有一款适合于厕所专用的排气扇使用。4、如果原来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要改成感应开关,会出现安装位置不合适,或开关的外观和原来的装修风格不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在简化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排气扇的即时启动、即时停止和延时停止。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包括:全桥整流模块BR1、电源开关延时电路、晶闸管Q3和排气扇MG1,其中,所述排气扇和全桥整流模块BR1串联后,外接220V市电;所述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晶闸管Q3的阴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负极输出端连通和断开,从而实现对排气扇MG1的即时启动、即时停止和延时停止。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包括:处理器U1,三极管Q1、Q2,稳压二极管D1、D2,二极管D3、D4、D5,电阻R1、R2、R3、R4、R6、R7、R9,其中,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同时,基极通过与电阻R3串联的正接的二极管D5、开关S1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及与电阻R2串联的稳压二极管D1接地,同时通过与电阻R2串联的电阻R1与处理器U1的第一引脚相连,为处理器U1供电;晶闸管Q3的控制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7和稳压二极管D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处理器U1的第二引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9、正接的二极管D3、开关S1接地;处理器U1的第三引脚通过串联的正接的二极管D4、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相连,同时,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其中,所述开关S1为现有技术中已经安装部署的开关。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还包括:极性电容C3,所述极性电容C3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负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3用于为输入处理器U1的工作电压进行滤波。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1,滤波电容C1的一端与处理器U1的第一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2,滤波电容C2的一端与处理器U1的第二引脚相连,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还包括: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接,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还包括:电阻R8,所述电阻R8与电容C4串联,串联后的电路一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接,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还包括:反接的二极管D6,反接的二极管D6与电阻R8、电容C4串联,串联后的电路一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接,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优选地,所述处理器U1的型号为:松翰公司的SN8P2511B。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电源开关延时电路,提供四种工作模式:1、开关S1不动作时,不通电;2、开关S1闭合时,即时启动;3、开关闭合时,延时停止;4、开关S1误操作或不需要延时的时候,即时停止。其中,第1种工作模式,相比现有技术中感应式的延时开关,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延时开关,不工作时不耗电,能够真正做到省电节能。第2种工作模式,排气扇即时启动后,可以使排气扇长时间一直工作,适合长时间上厕所或浴霸与排气扇合为一体情况使用。第3种工作模式,适合上完厕所后异味很重,需要继续抽空气一段时间的人使用。第4种工作模式,适合用户误触碰开关S1时或出来后无异味时,需要取消延时功能,使排气扇马上停止转动的情况下使用。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电源开关延时电路,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的排气扇工作模式选择,用户体验度更高。另外,市面上所有的延时开关都是采用标准的运算放大器或时基电路去作为定时器使用,由于元器件多,电路设计焊接复杂,而本技术的电源开关延时电路采用处理器,运放、计时器等电路元件都集成在处理器内部,可以简化电源开关延时电路的电路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后期维护管理更方便,故障定位更快。另外,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的开关S1从A、B两点移接到C、D两点,A、B两点串联排气扇后直接接入市电并且不分火零线,在不改变现有开关S1外观及安装位置的基础上,就能部署安装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操作简单、部署便捷,用户体验度高。而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A、B两点不安装开关,而全桥整流模块BR1接入交流电时,不区分正负,所以A、B两点接入市电的时候,不需要区分A、B两点哪个点接入火线,哪个点接入零线,可以实现盲接,省时省力,能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的示意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包括:全桥整流模块BR1、电源开关延时电路、晶闸管Q3和排气扇MG1,其中,所述排气扇和全桥整流模块BR1串联后,外接220V市电;所述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晶闸管Q3的阴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负极输出端连通和断开,从而实现对排气扇MG1的即时启动、即时停止和延时停止。参见图2,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包括:处理器U1,三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桥整流模块BR1、电源开关延时电路、晶闸管Q3和排气扇MG1,其中,所述排气扇和全桥整流模块BR1串联后,外接220V市电;所述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晶闸管Q3的阴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负极输出端连通和断开,从而实现对排气扇MG1的即时启动、即时停止和延时停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桥整流模块BR1、电源开关延时电路、晶闸管Q3和排气扇MG1,其中,所述排气扇和全桥整流模块BR1串联后,外接220V市电;所述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与晶闸管Q3的阳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晶闸管Q3的阴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负极输出端连通和断开,从而实现对排气扇MG1的即时启动、即时停止和延时停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扇智能延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延时电路包括:处理器U1,三极管Q1、Q2,稳压二极管D1、D2,二极管D3、D4、D5,电阻R1、R2、R3、R4、R6、R7、R9,其中,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同时,基极通过与电阻R3串联的正接的二极管D5、开关S1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及与电阻R2串联的稳压二极管D1接地,同时通过与电阻R2串联的电阻R1与处理器U1的第一引脚相连,为处理器U1供电;晶闸管Q3的控制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7和稳压二极管D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处理器U1的第二引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9、正接的二极管D3、开关S1接地;处理器U1的第三引脚通过串联的正接的二极管D4、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全桥整流模块BR1的直流正极输出端相连,同时,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其中,所述开关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能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