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淑红专利>正文

一种防盗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29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盗门结构,包括门体和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锁包括锁芯、锁板、钥匙和多个重合的转页,锁板的背部设置有转轴,每个转页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转轴之上,各个转页上相对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在各个转页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设置有限位通道,各个转页上的限位通道相互错开,锁芯包括滑动部和锁体部,滑动部上向上凸起形成有锁止柱,滑动部的侧部上开设有拨动槽,钥匙包括拨动条,拨动条上形成有拨动部,拨动条上位于拨动部上方形成有与各个转页相对应的用于推动对应转页转动使得各个转页限位通道相互重合的推动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盗门结构,防盗门结构配备新型的防盗锁,提高防盗效果。

Structure of anti-theft do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theft doo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door body and an anti-theft lock. The anti-theft lock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anti-theft lock comprises a lock core, a lock plate, a key and a plurality of overlapping turntables, the back of the lock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one end of each turntable is rotated on the turntable shaft, and the first limiting hole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on each turntable. Limit hole, set a limited channel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limit holes of each page, the limit channels on each page are staggered, the lock core includes the sliding part and the lock body part, the sliding part protrudes upward to form a locking post, the side of the slid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slot, the key includes the sliding bar, the sliding bar on the lock. A movable part is formed, and the movable bar is located above the movable part to form a movable part corresponding to each turning page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urning page so that each turning page limit channel overlaps with each oth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theft door structure, and the anti-theft door structure is equipped with a new anti-theft lock to improve the anti-thef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盗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盗门结构。
技术介绍
防盗门的全称为“防盗安全门”。它兼备防盗和安全的性能,它配有防盗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下非正常开启,具有一定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相应防盗安全级别的门,防盗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必备的家装之一。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106351544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盗门》,包括门体、门锁机构、通气道、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和应急电源,所述门体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门锁机构,所述门体上设置有所述通气道,所述摄像头镶嵌在所述门体上,且朝向屋外,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存储器分别设置在所述门体朝向屋内的表面上,且所述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相互电连接,所述门体上还设置有电源适配器。又如现有公开号为CN105952271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盗锁》,包括锁体和设在锁体中的锁芯,还包括控制芯片和用于检测锁芯被开启时间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接触式传感器设在锁芯的钥匙插孔外端,控制芯片与接触式传感器相连;所述锁体内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控制芯片相连;所述锁体中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芯片相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防盗门结构,该防盗门结构配备新型的防盗锁,使得门体不易打开,提高防盗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盗门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之上的门体和设置于门体之上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锁包括锁芯、锁板、钥匙和多个重合的转页,锁板上开设有用于钥匙插入的锁孔,锁板的背部靠近锁孔处设置有一转轴,每个转页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转轴之上,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将各个转页复位的扭簧,各个转页上相对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各个转页上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分别相互重合,在各个转页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设置有连通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限位通道,各个转页上的限位通道相互错开,锁芯包括在锁板上滑动的滑动部以及用于连接墙体的锁体部,滑动部位于转页的下方,滑动部上向上凸起形成有置于第一限位孔内的锁止柱,滑动部的侧部上开设有面向锁孔的拨动槽,钥匙包括用于打开锁芯的拨动条,拨动条上形成有限位于拨动槽内的拨动部,拨动条上位于拨动部上方形成有与各个转页相对应的用于推动对应转页转动使得各个转页限位通道相互重合的推动部。作为改进,所述门体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置于墙体之内的驱动机构,墙体的侧壁上延伸有一位于驱动机构上方的墙板,墙板上方形成有一用于藏纳门体的容纳空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杆、连杆以及连接杆,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门体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铰接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门体背部对应的铰接座连接,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墙体之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对应的铰接座之上,在门体关闭状态时,驱动杆和连接杆在同一直线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门体背部两侧分别设置一驱动机构,提高门体开启或者关闭过程中的可靠性,在需要开门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向上摆动,从而使得门体翻转至墙板的正上方,门体完全打开,同时,通过将驱动机构藏匿于墙体之内,避免门体占用空间,增大了门框能够通过物体的尺寸,当需要关闭门体时,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即可,同时,在门体关闭状态时,驱动杆和连接杆在同一直线上,实现将门体锁死,提高了门体关闭时的结构稳固性。再改进,所述门体内侧设置有一设置于墙体之上的防虫门框,防虫门框内滑动设置有一门条,门条一侧与墙体之间设置有一可折叠的防虫网,所述门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滑动设置于防虫门框之内的上滑头和下滑头,上滑头上转动设置有上滚轮,门条的上部竖向布置有多个第一滑轮,所述防虫网的上部设置有数量与第一滑轮相对应用于支撑防虫网的第一导线,每根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于防虫门框的一侧,每根第一导线横向穿设于防虫网之上,每根第一导线绕过对应的第一滑轮再绕过上滚轮之后连接于防虫门框的另一侧上端,下滑头上转动设置有下滚轮,门条的下部竖向布置有多个第二滑轮,所述防虫网的下部设置有数量与第二滑轮相对应用于支撑防虫网的第二导线,每根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于防虫门框的一侧,每根第二导线横向穿设于防虫网之上,每根第二导线绕过对应的第二滑轮再绕过下滚轮之后连接于防虫门框的另一侧下端。本专利技术利用多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实现对防虫网的竖向支撑作用,同时,在移动门条的过程中,上滑头上的上滚轮对各根第一导线进行汇聚,下滑头上的下滚轮对各根第二导线进行汇聚,第一滑轮对第一导线进行导向和张紧作用,第二滑轮对第二导线进行导向和张紧作用,打开门条,即可将防虫网打开,能够根据需要将蚊子、苍蝇等飞虫阻隔在室外,有效避免了飞虫进入室内而带来的安全和卫生隐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钥匙插入锁孔内,转动钥匙,钥匙上的拨动部插入锁芯的拨动槽内,推动锁芯发生滑动,于此同时,钥匙上的推动部推动各个转页发生转动,使得各个转页上之前相互交错的限位通道相互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锁止柱能够经过限位通道在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关门和开门的效果,当拔出钥匙后,在扭簧的复位下,各个转页上的限位通道重新错开,使得锁芯上的锁止柱不能通道限位通道,使得门体不易打开,提高防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盗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虫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中的防盗门结构,包括防盗锁、门体5、驱动机构、防虫门框8、防虫网80、门条9、上滚轮911、下滚轮921、第一滚轮93、第二滚轮94、第一导线81、第二导线82。其中,门体5设置于墙体6之上,防盗锁设置于门体5之上,防盗锁包括锁芯1、锁板3、钥匙2和多个重合的转页4,锁板3上开设有用于钥匙2插入的锁孔30,锁板3的背部靠近锁孔30处设置有一转轴31,每个转页4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转轴31之上,转轴31上设置有用于将各个转页4复位的扭簧,各个转页4上相对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各个转页4上的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分别相互重合,在各个转页4的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之间设置有连通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的限位通道47,各个转页4上的限位通道47相互错开,锁芯1包括在锁板3上滑动的滑动部11以及用于连接墙体6的锁体部12,滑动部11位于转页4的下方,滑动部11上向上凸起形成有置于第一限位孔45内的锁止柱14,滑动部11的侧部上开设有面向锁孔30的拨动槽13,钥匙2包括用于打开锁芯1的拨动条20,拨动条20上形成有限位于拨动槽13内的拨动部21,拨动条20上位于拨动部21上方形成有与各个转页4相对应的用于推动对应转页4转动使得各个转页4限位通道47相互重合的推动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四个转页4,具体地,转页4从转轴底部向上依次包括有第一转页41、第二转页42、第三转页43和第四转页44,钥匙2的推动部上依次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转页41的第一凹槽22、用于推动第二转页42的第一凸起23、用于容纳第三转页43的第二凹槽24、用于推动第四转页44的第二凸起25。另外,门体5的背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盗门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6)之上的门体(5)和设置于门体(5)之上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锁包括锁芯(1)、锁板(3)、钥匙(2)和多个重合的转页(4),锁板(3)上开设有用于钥匙(2)插入的锁孔(30),锁板(3)的背部靠近锁孔(30)处设置有一转轴(31),每个转页(4)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转轴(31)之上,转轴(31)上设置有用于将各个转页(4)复位的扭簧,各个转页(4)上相对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各个转页(4)上的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分别相互重合,在各个转页(4)的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之间设置有连通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的限位通道(47),各个转页(4)上的限位通道(47)相互错开,锁芯(1)包括在锁板(3)上滑动的滑动部(11)以及用于连接墙体(6)的锁体部(12),滑动部(11)位于转页(4)的下方,滑动部(11)上向上凸起形成有置于第一限位孔(45)内的锁止柱(14),滑动部(11)的侧部上开设有面向锁孔(30)的拨动槽(13),钥匙(2)包括用于打开锁芯(1)的拨动条(20),拨动条(20)上形成有限位于拨动槽(13)内的拨动部(21),拨动条(20)上位于拨动部(21)上方形成有与各个转页(4)相对应的用于推动对应转页(4)转动使得各个转页(4)限位通道(47)相互重合的推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盗门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6)之上的门体(5)和设置于门体(5)之上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锁包括锁芯(1)、锁板(3)、钥匙(2)和多个重合的转页(4),锁板(3)上开设有用于钥匙(2)插入的锁孔(30),锁板(3)的背部靠近锁孔(30)处设置有一转轴(31),每个转页(4)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转轴(31)之上,转轴(31)上设置有用于将各个转页(4)复位的扭簧,各个转页(4)上相对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各个转页(4)上的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分别相互重合,在各个转页(4)的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之间设置有连通第一限位孔(45)和第二限位孔(46)的限位通道(47),各个转页(4)上的限位通道(47)相互错开,锁芯(1)包括在锁板(3)上滑动的滑动部(11)以及用于连接墙体(6)的锁体部(12),滑动部(11)位于转页(4)的下方,滑动部(11)上向上凸起形成有置于第一限位孔(45)内的锁止柱(14),滑动部(11)的侧部上开设有面向锁孔(30)的拨动槽(13),钥匙(2)包括用于打开锁芯(1)的拨动条(20),拨动条(20)上形成有限位于拨动槽(13)内的拨动部(21),拨动条(20)上位于拨动部(21)上方形成有与各个转页(4)相对应的用于推动对应转页(4)转动使得各个转页(4)限位通道(47)相互重合的推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5)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置于墙体(6)之内的驱动机构,墙体(6)的侧壁上延伸有一位于驱动机构上方的墙板(61),墙板(61)上方形成有一用于藏纳门体(5)的容纳空间(62),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杆(71)、连杆(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陈淑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