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16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发生罐和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设置于气泡发生罐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一侧设置有气体计量计,所述气体计量计一侧设置有气体释放器,所述气体释放器设置于气泡发生罐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一侧设置有输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体压缩机将大量的空气或者单一的氧气、臭氧等气体初步压缩成大量的0.25mm直径的无压微泡,然后利用气体释放器将0.25mm直径的无压微泡在半真空的情况下通过气相和液相间高度分散,产生直径小于3μm的微米级气泡和纳米级气泡,然后释放到水体以达到对水体迅速充氧的效果,而且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快速微纳气泡发生。

A micro nano bubble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nano bubble generator, which comprises a bubble generating tank and a gas compressor. The gas compresso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ubble generating tank, a gas met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gas compressor, a gas releas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gas meter, and the gas releaser is arranged on the bubble generating tank. A gas pip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gas compressor sid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esses a large amount of air or a single oxygen, ozone and other gases into a large number of 0.25 mm diameter pressure-free microbubbles through a gas compressor, and then uses a gas releaser to disperse the pressure-free microbubbles with a diameter of 0.25 mm through a high degree between the gas phase and the liquid phase in a semi-vacuum, thereby producing micrometers with a diameter of less than 3 micrometers. Th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apid micro-and nano-bubble 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含油污水的处理中,常用方法是气浮净化法,所谓气浮法是利用微气泡和混凝剂、絮凝剂的作用,将含油污水中的油量物质及悬浮物凝聚,然后上浮至水体表面,从而达到将污物分离,再通过排污设备将污物排除的一种方法。而微气泡是对直径50μm以下气泡的总称。微气泡的生成主要是以泵前吸气加压溶解或曝气机形式吸空气入水下后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打成气泡的方法实现。溶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气泡颗粒直径大,必需投加絮凝剂否则悬浮物及油类产生的絮体无法上浮,而且现有的微纳气泡发射器所产生的气泡存活性低,性能少,对水体达不到理想的净化效果。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发生罐和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设置于气泡发生罐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一侧设置有气体计量计,所述气体计量计一侧设置有气体释放器,所述气体释放器设置于气泡发生罐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一侧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贯穿气体计量计、气体释放器和气泡发生罐,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内部底端,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气体电磁阀,所述气体电磁阀设置于气体释放器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外壁一侧底端设置有抽水机,所述抽水机一侧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一侧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止回阀和抽水机,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内部底端,所述输水管一端设置有过滤阀,所述过滤阀设置于止回阀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顶端设置有气泡输出管,所述气泡输出管底端贯穿气泡发生罐顶壁,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内,所述气泡输出管底端设置有气泡收集器,所述气泡收集器设置于气泡发生罐内,所述气泡输出管上设置有气泡止回阀和气泡电磁阀,所述气泡止回阀和气泡电磁阀均设置于气泡发生罐外侧。优选的,所述气泡发生罐外壁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气体电磁阀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内设置有悬浮液位器,所述悬浮液位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气体压缩机一侧设置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底端设置有单一气体入口,所述单一气体入口设置于气体压缩机一侧,所述空气入口一端设置有空气净化器。优选的,所述气体释放器内腔一侧设置有气相和液相间,所述气相和液相间一侧设置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气体释放器内腔顶部,所述气体释放器底端设置有抽气机,所述抽气机输出端延伸至气体释放器内。优选的,所述过滤阀与输水管一端通过螺纹紧锁连接,所述过滤阀内设置有悬浮物过滤网,所述悬浮物过滤网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膜,所述悬浮物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膜均设置于过滤阀内。优选的,所述控制箱内包括PLC,所述气泡输出管呈“U”形设置。优选的,所述气体压缩机、气体压力传感器、抽气机、气体电磁阀、抽水机、气泡电磁阀和空气净化器均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型号设置为PTG50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气体压缩机将大量的空气或者单一的氧气、臭氧等气体初步压缩成大量的0.25mm直径的无压微泡,然后利用气体释放器将0.25mm直径的无压微泡在半真空的情况下通过气相和液相间高度分散,产生直径小于3μm的微米级气泡和纳米级气泡,然后释放到水体以达到对水体迅速充氧的效果,产生大量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OH,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进行高强氧化,最终形成相关重金属固定沉淀和CO2、H2O,达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而且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快速微纳气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泡发生罐、2气体压缩机、3气体计量计、4气体释放器、41气相和液相间、42气体压力传感器、43抽气机、5输气管、6气体电磁阀、7抽水机、8止回阀、9输水管、10过滤阀、101悬浮物过滤网、102活性炭吸附膜、11气泡输出管、12气泡收集器、13气泡止回阀、14气泡电磁阀、15控制箱、151PLC、16悬浮液位器、17空气入口、18单一气体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发生罐1和气体压缩机2,有利于通过气体压缩机2将大量的空气或者单一的氧气、臭氧等气体初步压缩成大量的0.25mm直径的无压微泡,所述气体压缩机2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气体计量计3,有利于记录气体输入量,所述气体计量计3一侧设置有气体释放器4,有利于利用气体释放器4将0.25mm直径的无压微泡在半真空的情况下通过气相和液相间41高度分散,产生直径小于3μm的微米级气泡和纳米级气泡,所述气体释放器4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输气管5,所述输气管5贯穿气体计量计3、气体释放器4和气泡发生罐1,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部底端,所述输气管5上设置有气体电磁阀6,便于根据需求控制气体输入,所述气体电磁阀6设置于气体释放器4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外壁一侧底端设置有抽水机7,所述抽水机7一侧设置有止回阀8,避免水体发生回流,所述止回阀8一侧设置有输水管9,所述输水管9贯穿止回阀8和抽水机7,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部底端,所述输水管9一端设置有过滤阀10,有利于将输入的水体内污染物净化掉,避免污染物对气泡发生产生影响,所述过滤阀10设置于止回阀8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顶端设置有气泡输出管11,所述气泡输出管11底端贯穿气泡发生罐1顶壁,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所述气泡输出管11底端设置有气泡收集器12,有利于对气泡发生罐1内的微纳气泡进行收集,所述气泡收集器12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内,所述气泡输出管11上设置有气泡止回阀13和气泡电磁阀14,避免气泡产生回流现象和控制微纳气泡排放,所述气泡止回阀13和气泡电磁阀14均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外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外壁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5,所述控制箱15设置于气体电磁阀6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内设置有悬浮液位器16,有利于反馈气泡发生罐1内气体消耗情况,然后及时将信号传递给PLC151,从而根据需求控制气体电磁阀6开合,所述悬浮液位器16与控制箱15电性连接,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空气入口17,所述空气入口17底端设置有单一气体入口18,所述单一气体入口18设置于气体压缩机2一侧,所述空气入口17一端设置有空气净化器,所述气体释放器4内腔一侧设置有气相和液相间41,所述气相和液相间41一侧设置有气体压力传感器42,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42设置于气体释放器4内腔顶部,所述气体释放器4底端设置有抽气机43,所述抽气机43输出端延伸至气体释放器4内,所述过滤阀10与输水管9一端通过螺纹紧锁连接,所述过滤阀10内设置有悬浮物过滤网101,所述悬浮物过滤网101一侧设置有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发生罐(1)和气体压缩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2)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气体计量计(3),所述气体计量计(3)一侧设置有气体释放器(4),所述气体释放器(4)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输气管(5),所述输气管(5)贯穿气体计量计(3)、气体释放器(4)和气泡发生罐(1),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部底端,所述输气管(5)上设置有气体电磁阀(6),所述气体电磁阀(6)设置于气体释放器(4)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外壁一侧底端设置有抽水机(7),所述抽水机(7)一侧设置有止回阀(8),所述止回阀(8)一侧设置有输水管(9),所述输水管(9)贯穿止回阀(8)和抽水机(7),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部底端,所述输水管(9)一端设置有过滤阀(10),所述过滤阀(10)设置于止回阀(8)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顶端设置有气泡输出管(11),所述气泡输出管(11)底端贯穿气泡发生罐(1)顶壁,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所述气泡输出管(11)底端设置有气泡收集器(12),所述气泡收集器(12)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内,所述气泡输出管(11)上设置有气泡止回阀(13)和气泡电磁阀(14),所述气泡止回阀(13)和气泡电磁阀(14)均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发生罐(1)和气体压缩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2)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气体计量计(3),所述气体计量计(3)一侧设置有气体释放器(4),所述气体释放器(4)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一侧,所述气体压缩机(2)一侧设置有输气管(5),所述输气管(5)贯穿气体计量计(3)、气体释放器(4)和气泡发生罐(1),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部底端,所述输气管(5)上设置有气体电磁阀(6),所述气体电磁阀(6)设置于气体释放器(4)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外壁一侧底端设置有抽水机(7),所述抽水机(7)一侧设置有止回阀(8),所述止回阀(8)一侧设置有输水管(9),所述输水管(9)贯穿止回阀(8)和抽水机(7),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部底端,所述输水管(9)一端设置有过滤阀(10),所述过滤阀(10)设置于止回阀(8)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顶端设置有气泡输出管(11),所述气泡输出管(11)底端贯穿气泡发生罐(1)顶壁,且延伸至气泡发生罐(1)内,所述气泡输出管(11)底端设置有气泡收集器(12),所述气泡收集器(12)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内,所述气泡输出管(11)上设置有气泡止回阀(13)和气泡电磁阀(14),所述气泡止回阀(13)和气泡电磁阀(14)均设置于气泡发生罐(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罐(1)外壁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5),所述控制箱(15)设置于气体电磁阀(6)一侧,所述气泡发生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耀明傅涛古卫民张紫薇陈韶聪季春明何木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清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