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剂及粘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966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呈现弯曲的形状的显示装置的再剥离,特别是适合于弯曲的玻璃或实施了硬涂的膜等保护用粘着片或步骤临时固定用粘着片、进而润湿性优异的再剥离用粘着剂及粘着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着剂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多官能多元醇(B)、异氰酸酯硬化剂(C),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使多元醇(a)与聚异氰酸酯(b)以NCO/OH的摩尔比变成0.5~0.9的条件进行反应而获得,且分子量分散度(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数量平均分子量(Mn),以下有时也记载为Mw/Mn)为4~12。

Adhesive and adhesive tap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peeling display device for presenting a curved shape, in particular an adhesive for temporarily fixing a protective adhesive sheet or a step for temporarily fixing a protective adhesive sheet, such as a bent glass or a hard-coated film, and then a re-peeling adhesive and an adhesive band with excellent wettability. The adhesives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 carbamate prepolymer (A), polyfunctional polyols (B), isocyanate hardener (C), and the carbamate prepolymer (A) is obtained by reacting polyols (a) with polyisocyanate (b) at a molar ratio of NCO/OH to 0.5-0.9,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persion (Mw)/Mw.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n) is sometimes Mw/Mn, 4~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着剂及粘着带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6年03月15日,申请号为201680000551.5(国际申请号PCT/JP2016/001483),专利技术名称为“粘着剂及粘着带”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基甲酸酯粘着剂,尤其涉及一种粘着剂及粘着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机、平板型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电子纸等便携式装置除薄膜轻量化以外,正采用崭新的设计。因此,迄今为止搭载于便携式装置中的显示器通常为平面,但已揭示有具有弯曲的盖玻璃(coverglass)的显示器(参照专利文献1)。如此,需要对应于新的显示器的构件。继而,搭载于便携式装置中的显示器等光学零件容易受损、且灰尘容易附着,因此在其制造步骤中、及至到达消费者为止的期间内,为了保护表面而暂时使用粘着带。另外,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等电子零件因要进行精密的加工,故使用如下的零件保护用的粘着带:当在生产线上的搬送时,将电池零件临时固定于粘着带上,在步骤结束后能够以轻微的力量拾取电子零件。这些粘着带以进行剥离为前提,需要在剥离时不会使光学零件等产生破损等的低粘着力。另外,还需要在制造步骤后将粘着带剥离时难以污染光学构件等的性质。因此,需要用于形成满足这些适应性的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因此,作为用于表面保护粘着带的粘着剂,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有一种丙烯酸粘着剂,其包括:使溶解度参数(SP值)未满8.5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有官能基的单体等进行共聚而成的丙烯酸聚合物,及使溶解度参数为8.5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有官能基的单体等进行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交联剂。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有一种氨基甲酸酯粘着剂,其包括:使含有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与多官能芳香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硬化所获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251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8957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4-288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现有的粘着剂中的丙烯酸粘着剂可进行对于平坦面的再剥离,但对于例如玻璃面等构件的润湿性低,容易在粘着界面中卷入气泡,因此存在无法完全保护表面的问题。另外,若将丙烯酸粘着剂的粘着力设定得高来改善对于弯曲部(曲面部)的密着性,则存在残胶的污染等再剥离性容易下降的问题。另外,氨基甲酸酯粘着剂虽然可获得对于玻璃面等构件的润湿性,但存在对于弯曲面的密着性低、且随时间经过在粘着带与玻璃面之间产生浮动或剥落的问题。另外,氨基甲酸酯粘着剂的分子量比丙烯酸粘着剂低,因此还存在欠缺加工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对于玻璃等被保护构件的润湿性、以及对于曲面的密着性及加工性良好,可形成再剥离性良好的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粘着剂: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多官能多元醇(B)、异氰酸酯硬化剂(C),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b)的异氰酸酯基与多元醇(a)的羟基以NCO/OH=0.5~0.9进行反应而成的分子量分散度为4~12的聚合物。[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元醇(a)与聚异氰酸酯(b)的官能基比率设定成规定的范围,可获得分子量分散度高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由于低分子量成分有助于粘着剂层整体的应力松弛,而可获得有助于对于曲面的密着性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润湿性的提升的效果,除此以外,可获得难以产生残胶等再剥离性提升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例如对于玻璃等被保护构件的润湿性、以及对于曲面的密着性及加工性良好,可形成抑制残胶的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前对用语进行定义。首先,片、膜及带为同义词。弯曲部也称为曲面部。所谓分子量分散度,是指重量平均分子量除以数量平均分子量所得的值。NCO/OH是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数除以羟基的摩尔数所得的值。所谓被保护构件,是指贴附粘着带的对象。也称为被粘着体。加工性是指利用切割刀切割粘着片时的刀刃污迹,也称为裁切性。本专利技术的粘着剂: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多官能多元醇(B)、异氰酸酯硬化剂(C),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b)的异氰酸酯基与多元醇(a)的羟基以NCO/OH=0.5~0.9进行反应而成的分子量分散度为4~12的聚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粘着剂优选为通过涂敷来形成粘着剂层,而用作具备基材的粘着带。另外,所述粘着带还可在基材(也称为芯材)的两面形成粘着剂层而用作双面粘着带。在本专利技术的粘着剂中,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b)的异氰酸酯基与多元醇(a)的羟基以NCO/OH=0.5~0.9进行反应而成的分子量分散度为4~12的聚合物。多元醇(a)可使用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羟基的公知的多元醇。例如可列举:聚丙烯酸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系多元醇等。这些之中,优选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再者,若并用两种以上的多元醇,则容易调整分子量分散度。聚酯多元醇例如可通过酸成分与二醇成分或多元醇成分的酯化反应等公知的合成法而获得。酸成分例如可列举:丁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等。二醇成分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丁基乙基戊二醇、聚氧化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等。多元醇成分例如可列举: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可选择任意的分子量,优选为数量平均分子量为500~5,000的聚酯多元醇。若将数量平均分子量设为所述范围,则合成时的反应性变得良好,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聚醚多元醇例如可通过将水,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低分子量多元醇用作引发剂,使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氧化丁烯、四氢呋喃等环氧乙烷化合物进行聚合等公知的合成法而获得。如所述般获得的聚醚多元醇优选为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可选择任意的分子量,数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视需要可将多元醇(a)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化合物来使用。例如可替换成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二醇类,乙二胺、N-氨基乙基乙醇胺、异佛尔酮二胺、亚二甲苯基二胺等多元胺类来并用。聚醚多元醇优选为具有2个羟基的多元醇,通过使用一部分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3个以上的羟基的聚醚多元醇,由此容易取得粘着力与再剥离性的平衡。当使用具有3个以上的羟基的聚醚多元醇时,其数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更优选为2,000~5,000。通过将数量平均分子量设为规定的范围,在合成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时可获得恰当的反应速度,且其凝聚力提升。聚己内酯多元醇例如可列举使ε-己内酯、σ-戊内酯等环状酯单体进行开环聚合所合成的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着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多官能多元醇B、异氰酸酯硬化剂C,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b的异氰酸酯基与多元醇a的羟基以NCO/OH=0.5~0.9的摩尔比进行反应而成的聚合物,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3.8万~25.1万,相对于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00重量份,含有4重量份~30重量份的所述多官能多元醇B。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0 JP 2015-0585241.一种粘着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多官能多元醇B、异氰酸酯硬化剂C,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b的异氰酸酯基与多元醇a的羟基以NCO/OH=0.5~0.9的摩尔比进行反应而成的聚合物,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3.8万~25.1万,相对于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00重量份,含有4重量份~30重量份的所述多官能多元醇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的分子量分散度为4~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a至少包含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包含具有至少3个以上的羟基的聚醚多元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多元醇B包含聚醚多元醇。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异氰酸酯b为脂肪族系聚异氰酸酯。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a包含两种以上的多元醇。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多元醇B的数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5,000。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邉慎吾福田克哲石津智世斋藤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科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