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标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96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贴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标机头,包括吸标头、第一驱动机构和角度定位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输出转轴,第一驱动机构通过输出转轴与吸标头连接以驱动吸标头转动,角度定位组件包括传感器和感应片,感应片与输出转轴固定连接,传感器固定于升降机构上用于定位感应感应片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输出转轴转动,使吸标头旋转,使得标签可与X轴或者Y轴成预定的角度贴附于PCB板上,通过传感器定位吸标头的初始角度,避免吸标头多次旋转而累积旋转角度误差,使标签精确地安装预定角度贴附于PCB板上。

Marking head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abel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labeling head, which comprises a suction head,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nd an angle positioning component.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n outpu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head through the output rotating shaft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suction head. The angle positio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sensor. The sensor is fixed 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to locate the position of the inductive plate.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output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so that the suction head rotates, so that the label can be attached to the PCB board at a predetermined angle with the X-axis or Y-axis, and the initial angle of the suction head can be positioned by the sensor, thus avoiding the repeated rotation of the suction head and accumulating the rotation angle error, so that the label can accurately install the predetermined angle. Attach to PCB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标机头
本技术属于贴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取标机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件中,常常需要贴附标签,以用于识别或者标记各个工件。标签卷由标签带卷成,在标签带上排列有标签,并且标签粘附于标签带上,贴标机械手组件吸取标签带上的标签并贴附于工件上。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取标贴标设备通常仅执行两个动作,取标和贴标,存在不足,如:公开号为CN105711915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自动送取标签机,该自动送取标签机包括摆动机构和取标签机构,摆动机构包括转动盘,取标签机构包括取标签气缸和用于吸取标签的真空吸盘,真空吸盘安装在取标签气缸的活动杆上,取标签气缸固定在转动盘上,且在转动盘的带动下摆动。该专利文献中的真空吸盘无法旋转,只能单一角度贴附标签,无法精确地实现多角度贴附标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标机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标机头无法精确地实现多角度贴附标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标机头,包括吸标头、第一驱动机构和角度定位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输出转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吸标头连接以驱动所述吸标头转动,所述角度定位组件包括传感器和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所述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出转轴的一侧用于定位感应所述感应片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取标机头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固定板、至少一弹性件、至少一第一导向杆和至少一第一直线轴承,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固定于缓冲固定板上,各所述第一导向杆与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一一对应且各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滑动地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缓冲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输出转轴的末端,所述吸标头与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连接,各所述弹性件与各所述第一导向杆一一对应且各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吸标头和所述第一直线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数量、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数量和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缓冲固定板的两端,两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吸标头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所述弹性件分别套设于两所述第一导向杆上且两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吸标头和两所述第一直线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取标机头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联轴器的第二端与输出转轴连接,所述感应片固定于所述联轴器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角度定位组件还包括感应器固定架,所述感应器固定架包括连接段和安装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所述安装段与所述输出转轴平行设置,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段上且朝向所述感应片。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片包括固定环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的感应凸起,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联轴器上。进一步地,所述吸标头为橡胶吸标头或者硅胶吸标头。进一步地,所述吸标头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吸附标签的橡胶片或者硅胶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取标机头中,吸标头用于吸取标签,在贴标动作执行之前,传感器正对感应片,此时吸标头与X轴或者Y轴所成的角度为吸标头的初始角度;在贴附标签时,根据实际PCB板的贴标需求,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输出转轴转动,使吸标头旋转,进而调节贴附角度,使得标签可与X轴或者Y轴成预定的角度贴附于PCB板上;标签贴附之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输出转轴转动,带动感应片回转,当感应片回转至正对传感器位置时,触发传感器,使得第一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在每次吸标头旋转贴标之后,通过传感器定位吸标头的初始角度,使得吸标头每次旋转之后都能回转到初始角度,避免吸标头多次旋转而累积旋转角度误差,使标签精确地安装预定角度贴附于PCB板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标机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标机头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标机械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标机械手组件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X轴移动模组11--X轴直线模组12--X轴滑块2--支撑架3--Y轴移动模组31--Y轴直线模组32--Y轴滑块4--升降机构41--安装架411--连接板板412--安装板4121--第二凹槽4122--第三凹槽42--第二导向杆43--取标固定板44--第二驱动机构45--第二直线轴承46--联动板461--第一凹槽5--取标机头51--第一驱动机构52--角度定位组件521--传感器522--感应片5221--固定环5222--感应凸起523--感应器固定架5231--连接段5232--安装段53--吸标头54--输出转轴55--缓冲机构551--缓冲固定板552--弹性件553--第一导向杆554--第一直线轴承56--联轴器57--固定件58--转轴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至附图4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附图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标机头5,取标机头5通过其他位移机构驱动,如贴标机械手组件、移动机构、升降机构等,取标机头5在位移机构的驱动下从标签上料位置取标,移动至贴标位置时将标签贴附于工件上,本实施例的工件以PCB板为例做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取标机头5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1、角度定位组件52和吸标头53,第一驱动机构51上设有输出转轴54,第一驱动机构51通过输出转轴54与吸标头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标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标头、第一驱动机构和角度定位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输出转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吸标头连接以驱动所述吸标头转动,所述角度定位组件包括传感器和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所述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出转轴的一侧用于感应定位所述感应片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标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标头、第一驱动机构和角度定位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输出转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吸标头连接以驱动所述吸标头转动,所述角度定位组件包括传感器和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所述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出转轴的一侧用于感应定位所述感应片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标机头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固定板、至少一弹性件、至少一第一导向杆和至少一第一直线轴承,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固定于缓冲固定板上,各所述第一导向杆与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一一对应且各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滑动地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缓冲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输出转轴的末端,所述吸标头与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连接,各所述弹性件与各所述第一导向杆一一对应且各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吸标头和所述第一直线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数量、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数量和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缓冲固定板的两端,两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吸标头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宝林雷志奇甘婷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视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