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废切削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75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废切削液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高浓度废切削液通过电化学高级氧化为主的处理工艺,达到氧化、破乳、汽浮、絮凝等作用,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在浓液中加入含氯离子盐类调电导及加氯,加酸调pH值,隔油去除浮油,进入电化反应器进行氧化、破乳、汽浮、絮凝等综合处理,反应时间30~40min,经电化学处理后进行20~30min.的曝气反应,出水经絮凝、沉淀处理后,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乳化油破乳汽浮。采用本工艺方法处理后,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5%~99%,色度、油类、表面活性剂都可以得到有效去除。本工艺还具有处理效果显著,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废切削液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采用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废切削液工艺。
技术介绍
切削液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其主要作用包括冷却、润滑、防锈和清洗四个方面。作为一种金属切削加工的重要辅助性配套材料,起改善切削、工作切具间的摩擦状况,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能延长刀具和磨具使用寿命,提高工件的光洁度,降低切削、磨削力,能减少工作变形等,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少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切削液由多种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伍而成,其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各种添加剂(如致冷剂、防锈剂、防腐剂等),呈乳白不透明状态,使用时还会有加工中的油脂进入,形成一种COD浓度高、乳化严重的环境废液。切削液使用后成为废切削液,是一种高浓度、乳化严重的废液,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防锈剂、矿物油等,这些物质稳定性高,不易降解,含有多种有害物,极易发生腐败,恶臭,并且具有很大的毒性,甚至致癌性。这种环境废液具有很大的毒性和污染性,如处置不当将严重污染水源。废切削液如果直接排放至水体中,不仅会导致生物缺氧死亡,水体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废切削液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COD值几万到几十万mg/L,含油率超过5%的高浓度废切削液抽入加盐槽,在加盐槽内加入氯化钠(NaCl)或氯化钙(CaCl2),加入量为2g/L~4g/L,以增加氯离子(Cl‑1),调节增加液体电导率值;(2)经过步骤(1)调节电导后,液体进入pH槽,调节废水的pH至2.0~4.5,以增加铁极板活性,提高羟基自由基产生效率,确保最佳电化学效果,同时将液面浮油隔离、滤除;(3)经过步骤(2)调节pH之后的废液进入电化学槽,对电化学槽内感应电极通入可调的脉冲直流电,电化学槽内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调节电流密度为10~15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废切削液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COD值几万到几十万mg/L,含油率超过5%的高浓度废切削液抽入加盐槽,在加盐槽内加入氯化钠(NaCl)或氯化钙(CaCl2),加入量为2g/L~4g/L,以增加氯离子(Cl-1),调节增加液体电导率值;(2)经过步骤(1)调节电导后,液体进入pH槽,调节废水的pH至2.0~4.5,以增加铁极板活性,提高羟基自由基产生效率,确保最佳电化学效果,同时将液面浮油隔离、滤除;(3)经过步骤(2)调节pH之后的废液进入电化学槽,对电化学槽内感应电极通入可调的脉冲直流电,电化学槽内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调节电流密度为10~15mA/cm2,停留时间30~40min.,反应期间电极正负极性多次切换;电化学槽产生氧化效果,阳极侧直接和间接对废液污染因子进行氧化降解,阳极侧释放出Fe2+离子和Cl-1离子,阴极侧产生还原反应,并释放氢气(H2)超细微气泡,起到汽浮效果,汽浮将氧化物、破乳油、表面活性剂汽浮到液面,将液面杂质刮除;(4)经过步骤(3)电化学氧化后的废液,难降解的污染因子已基本降解,乳化油破乳浮除,废浓液已变为清水;为有利于后续絮凝沉淀,需对出水进行曝气,电化学槽出水进入曝气槽曝气,曝气停留时间20~30min.左右,以使Fe2+离子转化成Fe3+离子,并对废水继续氧化,同时Fe3+离子将更有利于后续絮凝沉淀;(5)步骤(4)的出水流经快混槽后进入慢混槽,在快混槽投加石灰浆(Ca(OH)2)或氢氧化钠(NaO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春童小林阚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