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07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包括固定本体与固定带,所述固定本体包括环形固定框、环形固定框内的透明贴膜,环形固定框的上设有卡槽,固定本体与固定带的连接处还连接一紧固带,所述固定带包括长短不一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其中,所述固定带和紧固带带有弹性自粘性。其中卡槽设计能够方便留置针头与留置针延长管的穿行,透明贴膜配合卡槽固定留置针头与留置针延长管,透明贴模形成的观察窗口评估留置针穿刺点和穿刺日期,紧固带用于固定留置针的尾翼端使其不会左右摆动,两侧长短不一的固定带能够适用人体各种部位留置针的固定,手表式结构可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留置针穿刺时形成的恐惧感。

Watch typ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ixing bel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ch-typ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ixing belt, which comprises a fixing body and a fixing belt. The fixing body comprises a ring-shaped fixing frame and a transparent adhesive film inside the ring-shaped fixing frame. A clamping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ring-shaped fixing frame, and a fastening belt is connect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xing body and the fixing belt. The fixing belt comprises a length and a length. Various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on belts, wherein the fixed and fastening belts are provided with elastic self-viscosity. The clip groove design can facilitate the passage of the detained needle and the detained needle to lengthen the tube. The transparent sticking film cooperates with the clip groove to fix the detained needle and the detained needle to lengthen the tube. The observation window formed by the transparent sticking mould evaluates the puncture point and the puncture date of the detained needle. The fastening belt is used to fix the tail end of the detaine Different straps can be used to fix needle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Watch-style structure can distract the attention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fear of needle 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
技术介绍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治疗上已经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输液完毕后留置针及其附件都是采用胶布固定,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患者在自由活动或夜间休息时,经常无意中将留置针拔掉或碰掉,需要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同时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不易,穿刺后因出汗、哭闹或活动,易致移位、脱落,造成反复穿刺痛苦,加重血管损伤次数,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能够更好的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减少因为留置针脱落而反复穿刺的情况,从而减少人工成本。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固定本体与固定带,所述固定本体包括环形固定框和固定于所述环形固定框内形成观察口的透明贴膜,所述环形固定框上设有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针头后使留置针与延长管穿行的卡槽,所述固定本体上连接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尾翼端的紧固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包括分别设置于环形固定框两侧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带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和紧固带均使用弹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用于留置针针头穿行的第一卡槽和用于留置针延长管的第二卡槽。优选地,所述紧固带设置于固定本体与固定带的连接处。采用上述结构的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其中卡槽设计能够在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后方便留置针针头与延长管穿行,从而避免固定本体挤压留置针针头与延长管时对患者造成压迫感和不适;透明贴膜形成的观察窗口可评估留置针穿刺点和穿刺日期;紧固带用于固定留置针的尾翼端使其不会左右摆动;环形固定框两侧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长短不一,能够适用人体各种部位留置针的固定,也可以防止患者头部或肢体背面受压不均的情况;手表式结构可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留置针穿刺时形成的恐惧感。上述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人体各种部位留置针的固定,能够很好的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强患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形固定框;2、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紧固带;5、透明贴膜;6、卡槽;61、第一卡槽;62、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呈手表式结构,包括固定本体和固定带,其中固定本体包括外侧的环形固定框1和内侧连接的透明贴膜5,所述环形固定框的材料优选采用弹力带,对透明贴膜进行包边;所述环形固定框与透明贴模形成类似手表表壳的结构,中间的透明贴膜形成一个观察窗口,所述透明贴模优选采用带有粘性的透明透气PVC膜,与静脉留置针无菌保护膜大小等同;所述固定带类似与手表表带,包括连接在固定本体两侧的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所述固定带优选采用带有自粘性的弹力带;在环形固定框1的侧边设有卡槽6,包括用于留置针穿行的第一卡槽61和用于留置针延长管穿行的第二卡槽62,同时将留置针与留置针延长管隔开固定。所述环形固定框上还连接一紧固带4,用于对留置针尾翼端进行固定,防止其在患者活动时左右晃动,给患者造成不便,在本实施例中紧固带优选连接在环形固定框与第二连接带的连接处,与卡槽的距离相近,能够更方便对尾翼端的固定。如图1和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第一连接带2与第二连接带3的长度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优选第一连接带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带的长度,能够适用于承认或者患儿头部、手部、腿部或者其他部位的留置针固定。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还可以设计大中小三种型号,还可针对固定带、环形固定框和紧固带设计不同颜色,吸引患儿注意力,分散穿刺导致的疼痛感和恐惧感。因固定带自带弹力粘性,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在使用过程,当第二连接带较长时,可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尾端相互连接固定,当第二连接带与第一连接带长度接近,因自带粘性,可直接粘合在人体皮肤上固定。使用过程中,留置针穿刺结束后,将留置针与延长管通过卡槽,通过透明贴膜对留置针针头与延长管固定,同时将留置针尾翼端通过紧固带固定住,最后将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的尾端相互连接,在四肢或者头部形成环形固定。针对烧伤患儿、烦躁不安和无自主能力的成人以及多汗患者等,其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出汗使粘性失效而脱落、患儿乱动与反复对留置针固定的触碰导致的脱落等,而上述的使用方式,对留置针进行了整体的固定,并在四肢或头部等形成环形固定,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技术用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仅仅用于描述本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本体与固定带,所述固定本体包括环形固定框(1)和固定于所述环形固定框内形成观察口的透明贴膜(5),所述环形固定框上设有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针头后使留置针与延长管穿行的卡槽(6),所述固定本体上连接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尾翼端的紧固带(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本体与固定带,所述固定本体包括环形固定框(1)和固定于所述环形固定框内形成观察口的透明贴膜(5),所述环形固定框上设有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针头后使留置针与延长管穿行的卡槽(6),所述固定本体上连接有用于固定留置针尾翼端的紧固带(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式静脉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分别设置于环形固定框两侧的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义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