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清义专利>正文

防脱方便手缝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91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防脱方便手缝针,它包括针体、针体顶开有开口槽,开口槽下端有与穿线孔连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通道末端的穿线孔顶面的中间部位为向下的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将原穿线孔顶面为平面改进为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这样在穿线孔内的缝线既便是碰到凸起面,也会滑落至凹面的沟槽内,不会从凸起面顶尖处沿通道向外脱出,从而大大减少了缝线沿通道向外脱出的现象,给缝衣人带来了方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缝针,具体地说是对现有的手缝针结构的改进。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脱方便手缝针,它包括针体、针体顶开有开口槽,开口槽下端有与穿线孔连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通道末端的穿线孔顶面的中间部位为向下的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所述的凸起面为圆弧面。在穿线孔下部的针体上设置有辅助孔,穿线孔与辅助孔之间为隔筋,隔筋中间具有连通穿线孔与辅助孔的通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将原穿线孔顶面为平面改进为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这样在穿线孔内的缝线既便是碰到凸起面,也会滑落至凹面的沟槽内,不会从凸起面顶尖处沿通道向外脱出,从而大大减少了缝线沿通道向外脱出的现象,给缝衣人带来了方便。1、手缝针;2、针体;3、开口槽;4、通道;5、穿线孔;6、凸起面;7、沟槽;8、辅助孔;9、隔筋;10、隔筋通道。将原穿线孔5顶面为平面改进为凸起面6,凸起面6为圆弧面,凸起面6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7。穿线时,一手捏住针体2,一手将缝线置于开口槽3内,再把线往下拉,使线可经通道4挤进穿线孔5内。在穿线孔5内的缝线既便有时向上,也会落入在沟槽7内,不会从凸起面6顶部的通道4口处向外脱出,从而大大减少了缝线沿通道4向外脱出的现象。在穿线孔5下部的针体2上设置有辅助孔8,穿线孔5与辅助孔8之间为隔筋9,隔筋9中间具有连通穿线孔5与辅助孔8的通道。辅助孔8的作用是为了当开口槽3和通道4张开时,其隔筋通道10一同张开,这样可以使开口槽3和通道4有较大的变形量,以避免其断裂。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权利要求1.一种防脱方便手缝针,它包括针体、针体顶开有开口槽,开口槽下端有与穿线孔连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通道末端的穿线孔顶面的中间部位为向下的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方便手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面为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方便手缝针,其特征在于在穿线孔下部的针体上设置有辅助孔,穿线孔与辅助孔之间为隔筋,隔筋中间具有连通穿线孔与辅助孔的通道。专利摘要防脱方便手缝针,它包括针体、针体顶开有开口槽,开口槽下端有与穿线孔连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通道末端的穿线孔顶面的中间部位为向下的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将原穿线孔顶面为平面改进为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这样在穿线孔内的缝线既便是碰到凸起面,也会滑落至凹面的沟槽内,不会从凸起面顶尖处沿通道向外脱出,从而大大减少了缝线沿通道向外脱出的现象,给缝衣人带来了方便。文档编号D05B85/02GK2583144SQ0221436公开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清义 申请人:李清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脱方便手缝针,它包括针体、针体顶开有开口槽,开口槽下端有与穿线孔连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通道末端的穿线孔顶面的中间部位为向下的凸起面,凸起面两侧构成凹面的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义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