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编织鞋面的鞋类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86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13
本申请涉及具有编织鞋面的鞋类物品。鞋类物品包括编织鞋面,该编织鞋面包括整体编织结构。编织鞋面的整体编织结构可以设计有为特定活动量身定做的具体特征。鞋面的不同区可以具有不同的编织构型。例如,较高的编织物密度可以用于鞋类的特定区域以提供另外的结构支撑或压缩。此外,不同材料的线可以包含在编织鞋面的不同区中以在这些区域中为鞋类提供特定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编织鞋面的鞋类物品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06月10日,申请号为201480031044.9,专利技术名称为“具有编织鞋面的鞋类物品”的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3年6月25日提交的且题为“ArticleofFootwearwithBraidedUpper”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839,097号(代理人案号:51-3210)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贯穿该详细描述被称为“BraidedUpper”的申请。本申请还涉及2014年1月24日提交的且题为“BraiderUpperwithOverlaysforArticleofFootwear”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4/163,438号(代理人案号:51-3427),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实施方案大体涉及鞋类物品,并且尤其涉及具有编织鞋面的鞋类物品。背景通常运动鞋具有两个主要部件:鞋面和鞋底,鞋面提供用于接纳脚的外罩,鞋底被固定到鞋面。使用鞋带、钩环紧固件或把鞋适当固定到脚的其他设备,鞋面可以是可调节的。鞋底具有与运动表面的主要的接触。鞋底可被设计为当鞋接触地面或其他表面时吸收冲击。鞋面可被设计为提供对脚的适当类型的保护并最大化穿用者的舒适感。概述在一方面,鞋类物品的实施方案具有鞋底和附接到鞋底的鞋面。所述鞋面具有编织结构,该编织结构具有:具有第一编织物密度的第一区和具有不同编织物密度的至少第二区。第一编织物密度低于第二编织物密度。高密度编织物可以在鞋类的要求更大稳定性、更大耐用性和/或更大强度的区中使用。在另一方面,实施方案为具有鞋底和鞋面的鞋类物品。鞋面具有编织结构并且被附接到鞋底。鞋面在其鞋喉的周界周围和在其踝部开口的周界周围具有较高的编织物密度。在进一步另一方面,鞋类物品的实施方案具有由编织结构形成的附接到鞋底的鞋面。编织结构具有第一高密度条带,该第一高密度条带在鞋类的外侧面附接到在鞋前部区处的鞋底并且在鞋类的内侧面处附接到在鞋中部区处的鞋底。编织结构具有第二高密度条带,该第二高密度条带在外侧面处附接到在鞋中部区处的鞋底并且在内侧面处附接到在鞋前部区处的鞋底。两个条带在鞋中部区的顶点处交汇。在进一步另一方面,鞋类物品的实施方案由编织结构制成,该编织结构形成用于鞋类的鞋面和附接到鞋面的鞋底。浮动缆绳在鞋面的不同区中被穿过鞋面的编织结构的一部分。浮动缆绳可以在一端处被附接到鞋面的鞋眼,并且在其另一端处附接到鞋底。在进一步另一方面,鞋类物品的实施方案包括承载地面接合部件的鞋底和附接到鞋底的鞋面。鞋面具有鞋喉、鞋跟区、鞋中部区和鞋前部区。其在鞋中部区处具有低密度编织物且在鞋跟区处具有高密度编织物。其还具有围绕鞋喉的高密度编织物和在鞋面的鞋喉前方的另一高密度编织物条带。鞋面具有一体的外侧面鞋带和一体的内侧面鞋带,一体的外侧面鞋带穿过鞋类物品的外侧面上的高密度编织物的条带到达外侧面鞋眼,一体的内侧面鞋带穿过鞋类物品的内侧面上的高密度编织物的条带到达内侧面鞋眼。在进一步另一方面中,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具有鞋跟区、鞋中部区和鞋前部区。鞋面具有设置在鞋喉任一侧上的鞋眼。鞋面具有编织结构,该编织结构具有在鞋跟区处和在鞋中部区处的高密度编织物的条带和在鞋前部区处和趾部区中的低密度编织物的条带。其还具有外侧面鞋带和内侧面鞋带,外侧面鞋带在鞋面的外侧面处附接到鞋面的外侧面的底部,内侧面鞋带在鞋面的内侧面处附接到鞋面的内侧面的底部。鞋带然后穿过编织结构,并且穿过在鞋面的外侧面上的至少一个鞋眼和在鞋面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鞋眼。在进一步另一方面中,制造编织鞋面的方法使用楦上编织(overlastbraid)来制造编织鞋面。具有划分具有较高或较低编织密度的各种条带的大头针的楦子可以被馈送经过编织装置一次、两次或几次以生产所需的编织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方面:(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鞋底;和鞋面,其附接到所述鞋底,其中所述鞋面包括整体编织结构;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包括:具有第一编织物密度的第一区和具有第二编织物密度的至少第二区,其中,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低于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2)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具有鞋喉,并且所述鞋面具有在所述鞋喉的前部处形成条带的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的编织物。(3)根据(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具有踝部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包括围绕所述踝部开口的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的编织物。(4)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至少两种不同材料的线。(5)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穿过所述整体编织结构的浮动缆绳。(6)根据(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至少一个浮动缆绳被附接到张紧设备。(7)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一体的外侧面鞋带和内侧面鞋带,所述一体的外侧面鞋带交织经过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到达外侧面鞋眼,所述内侧面鞋带交织经过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到达内侧面鞋眼。(8)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附接到所述鞋面的外表面的外覆盖物和附接到所述鞋面的内表面的内覆盖物中的至少一者。(9)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与具有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的编织物的抗磨损性、耐用性、抗拉强度和稳定性相比,所述整体编织结构的具有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的所述第二区提供更大的抗磨损性、更大的耐用性、更大的抗拉强度和更大的稳定性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具有前端的鞋喉,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浮动缆绳,所述浮动缆绳在第一端处附接到所述鞋底且在第二端处附接到鞋眼、鞋跟以及所述鞋喉的所述前端中的至少一个。(11)根据(10)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配置为调节所述浮动缆绳的张力的张紧设备。(12)一种鞋类物品,包括:鞋底;和鞋面,其附接到所述鞋底,所述鞋面包括整体编织结构;所述鞋面具有趾部区、鞋前部区、鞋中部区、鞋跟区和踝部区;所述鞋面还具有围绕鞋喉且围绕踝部开口的周界;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具有在所述鞋前部区、所述鞋中部区和所述鞋跟区处的第一编织物密度以及在围绕所述鞋喉和所述踝部开口的所述周界处的第二编织物密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比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高。(13)根据(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具有在所述趾部区处的第三密度,其中所述第三密度比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高。(14)根据(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具有在所述鞋喉前方穿过所述鞋面的第一条带中的第四密度。(15)根据(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包括具有第五密度的第二条带和具有第五密度的第三条带,所述第二条带在外侧面处附接到在所述鞋前部区处的所述鞋底,并且在内侧面处附接到在所述鞋中部区处的所述鞋底,所述第三条带在所述外侧面处附接到在所述鞋中部区处的所述鞋底,并且在所述内侧面处附接到在所述鞋前部区处的所述鞋底。(16)根据(1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具有在所述鞋中部区处的顶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条带和所述第三条带在所述鞋中部区的所述顶点处交汇。(17)根据(12)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附接到所述鞋底的地面接合部件。(18)根据(12)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在所述整体编织结构的外表面之上的外覆盖物。(19)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所述鞋面包括:整体编织结构,其由至少趾部区、鞋前部区、鞋中部区、鞋跟区和踝部区形成,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包括形成所述鞋中部区和所述鞋前部区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编织物密度,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还包括第二编织物密度的第一条带和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的第二条带,所述第一条带和所述第二条带各自在所述鞋面的鞋背之上延伸越过所述鞋面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高于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5 US 61/839,097;2014.01.24 US 14/163,392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所述鞋面包括:整体编织结构,其由至少趾部区、鞋前部区、鞋中部区、鞋跟区和踝部区形成,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包括形成所述鞋中部区和所述鞋前部区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编织物密度,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还包括第二编织物密度的第一条带和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的第二条带,所述第一条带和所述第二条带各自在所述鞋面的鞋背之上延伸越过所述鞋面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编织物密度高于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还包括第三编织物密度的第三条带,所述第三条带在所述鞋前部区处从所述鞋类物品的外侧面横向延伸到所述鞋类物品的内侧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编织物密度高于所述第一编织物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整体编织结构还包括形成所述趾部区的第四编织物密度,并且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M·布鲁斯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