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宾专利>正文

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347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锁式线迹缝纫机用的钩线装置,它是由母针38、子针34、母针轴30、子针轴47、母针齿轮31、子针齿轮35等组成。能减少底线更换次数、提高面线利用率、保证机构运行安全、平稳、底线不脱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锁式线迹缝纫机用的勾线装置,属于缝纫器械。缝纫机的锁式线迹是由面线、底线相绞于缝料中央而成。现有的锁式线迹缝纫机,其面线穿过直针孔在缝料上面,底线绕在梭芯上,梭芯装在梭子内,梭子位于梭子仓中,梭子仓装在旋梭内。二根线的相绞是由直针与旋梭的协调工作来完成的,首先面线由直针击穿缝料送至摆梭处,当直针向下运动至最低点并回起一定距离时在针缺处形成一个小线环,此时旋梭的勾线尖刚巧进入该小线环,随着旋梭的旋转,该小线环被不断扩大,最后包裹旋梭内的底线一周,接着有挑线杆将面线和底线构成一锁式线迹。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首先,由于旋梭的体积有限,使绕在锁芯上的底线长度较短,导致底线的更换次数频繁,操作极不方便;其次,参照型号为GN161的旋梭,它在把面线扩大到最大时针面板以下面线的总长为96mm,这段长96mm的面线段被旋梭勾成的空腔环包裹一个梭芯的底线量为2200mm3,其余部分还包裹梭子的开门机构、旋梭内的梭子仓等,使面线的利用率不高;再次,梭子仓与外围旋梭勾线部件之间的轨迹较难控制,如间隙太小,则稍微进入一点异物便会卡死,如间隙太大,则噪声大;还有,由于梭芯装在旋梭的中心,当为了减少更换底线次数而放大旋梭时,其增加旋梭的尺寸要比增加底线的尺寸大,使旋梭的重量增加,运行贯性加剧,从而加重了传动机构的磨损;最后,梭芯在退出底线时会随线转动,当缝纫机急停时,梭芯因惯性仍会继续转动,使一小段底线脱离环绕状态。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减少底线更换次数、提高面线利用率、保证机构运行安全、平稳、底线不脱线的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勾线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勾线装置,它由母针38、子针34、母针轴30、子针轴47、母针齿轮31、子针齿轮35等组成,所述母针38的一端具勾线尖32、小叉针37,另一端连接有母针臂49,母针臂49安装在母针轴30的一端,母针轴3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29安装在针面板36的下方,且母针轴30与针面板36之间具一定的安装角度,在母针轴30上设置有母针齿轮31,母针齿轮31与齿轮传动机构的主伞齿轮51啮合,所述子针34的一端具勾线尖33,另一端连接有子针臂48,子针臂48安装在子针轴47的一端,子针轴47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安装在针面板36的下方,子针轴47与针面板36之间也具一定的安装角度,且与母针轴30之间呈对称分布,在子针轴47上设置有子针齿轮35,子针齿轮35与齿轮传动机构的主伞齿轮5啮合,通过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由主伞齿轮51、5分别带动母针齿轮31、子针齿轮35旋转,从而带动母针38、子针34分别作劈球形旋转,完成母针38的勾线尖32与子针34的勾线尖33之间由贴合到分开,由分开到贴合的循环往复运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母针38、子针34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母针38、子针34的运动轨迹图。本技术的齿轮传动机构是由主轮42、齿轮41、40、27、25、主伞齿轮51、5以及主轴1、传动轴39、轴50等组成,主轴1安装在缝纫机的机架4上,在主轴1的一端安装有主轮42、齿轮41,另一端安装有主伞齿轮5,主伞齿轮5与子针齿轮35啮合,且两者均为伞形齿轮,传动轴39安装在缝纫机的机架4、24之间,在传动轴39的一端安装有齿轮40,另一端通过轴座安装有齿轮27,齿轮40与齿轮41啮合,轴50安装在缝纫机的机架24上,在轴50的一端安装有主伞齿轮51,另一端安装有齿轮25,齿轮25与齿轮27啮合,主伞齿轮51与母针齿轮31啮合,且两者均为伞形齿轮。本技术的母针齿轮31安装在母针轴30上,母针轴30的一端与母针38的母针臂49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座29固定,在固定时,母针轴30插入固定座29的座孔内,并用定位套28加于定位,固定座29则通过螺钉固定在缝纫机针面板36的下平面上,并使母针轴30与针面板36之间形成一倾斜角度。本技术的子针齿轮35安装在子针轴47上,子针轴47的一端与子针34的子针臂48固定,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安装在缝纫机针面板36的下平面上,子针轴47与针面板36之间也形成一倾斜角度,其倾斜的方向刚好与母针轴30相反,两者成对称分布。本技术的母针齿轮31、主伞齿轮51可安装在齿轮箱内,同样子针齿轮35、主伞齿轮5也可安装在齿轮箱内。当齿轮传动机构工作时,首先由动力带动主轮42旋转,进而带动主轴1转动,主轴1的转动一方面带动其一侧的主伞齿轮5转动,使主伞齿轮5带动子针齿轮35旋转,从而由子针齿轮35带动子针34旋转,另一方面与上述动作同步进行的是由主轴1带动齿轮41,齿轮41的转动带动齿轮40,齿轮40带动传动轴39旋转,传动轴39的旋转带动其另一端的齿轮27,齿轮27的转动带动齿轮25,齿轮25的转动再带动轴50的转动,进而带动主伞齿轮51旋转,从而由主伞齿轮51带动母针38旋转,由于主伞齿轮51与母针齿轮31之间以及主伞齿轮5与子针齿轮35之间为伞面传动,因而使母针38、子针34的运动轨迹为劈球形。本技术的母针38的头部具勾线尖32及小叉针37,在母针38的勾线尖32的一侧开设有针槽53,另一侧开设线槽52,针槽53的作用是便于与子针34的勾线尖33的配合,线槽52的作用是用于卡住面线而不移位,勾线尖32用于勾线,小叉针37的作用是用以形成面线的三角线环底边。母针臂49连接在母针38的一端,两者呈镰刀状,母针臂49与母针38可一体制作。本技术的子针34的头部具一尖细且外突的勾线尖33,子针臂48连接在子针34的一端,两者呈镰刀状,子针臂48与子针34可一体制作。当子、母针34、38旋转至最高位时,子针34的勾线尖33位于母针38的针槽53的最深处,即两者刚好贴合,从而可使子、母针共同完成对面线的勾线。本技术在子、母针34、38运动轨迹所形成的劈球形空间内,一对主伞齿轮51、5中间的正下方置有-C形锁壳17,在C形梭壳17的底部置有一座套18,在座套18上套置有盘轴套14,盘轴套14上置有底线盘13,在C形梭壳17的顶部开设有若干通孔45,一侧设有一起线孔46,底线盘13上的底线在穿过通孔45后并不直接通向针面板36上的针板孔,而是通向起线孔46后方可通向针板孔,其中若干通孔46的设置是用于调节底线的张力及紧度。C形梭壳17是通过三个滚球加于支撑的,它们分别为上定位球15、43、下定位球19,与此相对应的在C形梭壳17的两侧及底部分别开设有定位球凹腔16,通过各定位球与定位球凹腔的配合,将C形梭壳17加于固定,其中上定位球15安装在定位轴11上,定位轴11通过轴座10安装在针面板36的下方,上定位球43安装在定位轴7上,定位轴7通过轴座23安装在针面板36的下方,下定位球19安装在定位轴20上,定位轴20的一端通过工形轴套21安装在机架24的滑动槽26内,定位轴20的另一端也通过工形轴套安装在机架4的滑动槽6内,在一对工形轴套21的一端连接有拉簧22的一端,拉簧22的另一端与针面板36固定,拉簧22的作用是将下定位球19向上拉紧,使三定位球紧贴C形梭壳17。本技术在定位轴11上设置有小皮带轮8,在定位轴7上设置有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式线迹缝纫机的勾线装置,它是母针(38)、子针(34)、母针轴(30)、子针轴(47)、母针齿轮(31)、子针齿轮(35)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针(38)的一端具勾线尖(32)、小叉针(37),另一端连接有母针臂(49),母针臂(49)安装在母针轴(30)的一端,母针轴(3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29)安装在针面板(36)的下方,且母针轴(30)与针面板(36)之间具一定的安装角度,在母针轴(30)上设置有母针齿轮(31),母针齿轮(31)与齿轮传动机构的主伞齿轮(51)啮合,所述子针(34)的一端具勾线尖(33),另一端连接有子针臂(48),子针臂(48)安装在子针轴(47)的一端,子针轴(47)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安装在针面板(36)的下方,子针轴(47)与针面板(36)之间也具一定的安装角度,且与母针轴(30)之间呈对称分布,在子针轴(47)上设置有子针齿轮(35),子针齿轮(35)与齿轮传动机构的主伞齿轮(5)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宾
申请(专利权)人:钱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