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97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底部贯穿地面的顶部且延伸至地面的底部,所述处理池本体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一,所述导热棒一与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壁内侧之间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导热棒一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二,所述导热棒二的底端贯穿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外侧,所述导热棒二的底端设置有地热输送装置,所述导热棒二的上部套设有防腐蚀层。有益效果:降低能耗的同时,加快了生化反应的效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A sewage treatment pool with heating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pool with heating function, including a processing pool body. The bottom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runs through the top of the ground and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ground. The top two sides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guardrail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layer and the processing pool is arranged. A heat conduction ba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The bottom of the heat conduction rod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heat conduction rods two,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heat conduction rod two runs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and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The bottom end of the heat conducting rod two is provided with a geotherm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 conducting rod two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corrosive layer. Beneficial effects: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speeding up the efficiency of biochemical reactions, improving the sewage treatment effect, with great economic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池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处理池是污水处理环节中不可缺少的装置。污水处理时污水经过处理之后进入处理池,进行重要的污水处理工作,处理池内部污泥进行生化反应,而生化反应对温度有精确的要求,需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高效处理污水,当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污水的温度也会相应的降低,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污泥的生化反应慢并且污水处理的效果差,传统的方法大多采用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方法来保持温度,但是能耗太大。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底部贯穿地面的顶部且延伸至地面的底部,所述处理池本体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一,所述导热棒一与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壁内侧之间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导热棒一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二,所述导热棒二的底端贯穿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外侧,所述导热棒二的底端设置有地热输送装置,所述导热棒二的上部套设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与所述导热棒二之间设置有绝热层一,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外壁内侧设置有绝热层二,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设置有叶轮,所述水泵通过转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池本采用混凝土结构,且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底面为梯形。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棒一为U形结构,且所述导热棒一的两端不与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侧顶部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棒一两端的高度低于地面。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标杆,所述标杆上设置有刻度。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把传统的电能加热替换成地热加热,通过地热输送装置将地底的热能同过导热棒二传递到导热棒一上,同时在导热棒二的适当位置设置防腐蚀层和绝缘层一,使得在热能输送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损耗,在处理池本体上设置绝缘层二,降低热量散逸的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水泵的运转使得内部污水流动起来均匀受热,同时天气过热,也能通过地热装置吸收热量,保持处理池本体内部恒温,降低能耗的同时,加快了生化反应的效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另外,通过把处理池本体采用混凝土结构,且处理池本体的底面为梯形,使得造价成本降低,同时使得接触面增大,提高加热效率;通过把导热棒一为U形结构,且导热棒一的两端不与处理池本体的内侧顶部接触,使得加热速度提升,同时又避免热量散失过快,利用率最大化;通过把导热棒一两端的高度低于地面,使得热量散失速度降低,减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把处理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标杆,标杆上设置有刻度,便于观察内部污水量,根据数据调节污水,使得处理效果最佳;通过把水泵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架的底端与处理池本体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使得水泵不受污泥影响,使得工作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的导热棒一侧视图。图中:1、处理池本体;2、护栏;3、防水层;4、导热棒一;5、吸热板;6、导热棒二;7、地热输送装置;8、防腐蚀层;9、绝热层一;10、绝热层二;11、水泵;12、叶轮;13、转轴;14、标杆;15、刻度;1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1,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底部贯穿地面的顶部且延伸至地面的底部,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2,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一4,所述导热棒一4与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壁内侧之间设置有吸热板5,所述导热棒一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二6,所述导热棒二6的底端贯穿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外侧,所述导热棒二6的底端设置有地热输送装置7,所述导热棒二6的上部套设有防腐蚀层8,所述防腐蚀层8与所述导热棒二6之间设置有绝热层一9,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外壁内侧设置有绝热层二10,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一端设置有叶轮12,所述水泵11通过转轴13与所述叶轮12固定连接。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传统的电能加热替换成地热加热,通过地热输送装置7将地底的热能同过导热棒二6传递到导热棒一4上,同时在导热棒二6的适当位置设置防腐蚀层8和绝缘层一9,使得在热能输送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损耗,在处理池本体1上设置绝缘层二10,降低热量散逸的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水泵11的运转使得内部污水流动起来均匀受热,同时天气过热,也能通过地热装置吸收热量,保持处理池本体1内部恒温,降低能耗的同时,加快了生化反应的效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经济价值。此外,通过把处理池本体1采用混凝土结构,且处理池本体1的底面为梯形,使得造价成本降低,同时使得接触面增大,提高加热效率;通过把导热棒一4为U形结构,且导热棒一4的两端不与处理池本体1的内侧顶部接触,使得加热速度提升,同时又避免热量散失过快,利用率最大化;通过把导热棒一4两端的高度低于地面,使得热量散失速度降低,减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把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标杆14,标杆14上设置有刻度15,便于观察内部污水量,根据数据调节污水,使得处理效果最佳;通过把水泵1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6,支架16的底端与处理池本体1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使得水泵11不受污泥影响,使得工作更稳定。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传统的电能加热替换成地热加热,通过地热输送装置7将地底的热能同过导热棒二6传递到导热棒一4上,同时在导热棒二6的适当位置设置防腐蚀层8和绝缘层一9,使得在热能输送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损耗,在处理池本体1上设置绝缘层二10,降低热量散逸的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水泵11的运转使得内部污水流动起来均匀受热,同时天气过热,也能通过地热装置吸收热量,保持处理池本体1内部恒温,降低能耗的同时,加快了生化反应的效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另外,通过把处理池本体1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本体(1),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底部贯穿地面的顶部且延伸至地面的底部,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2),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一(4),所述导热棒一(4)与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壁内侧之间设置有吸热板(5),所述导热棒一(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二(6),所述导热棒二(6)的底端贯穿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外侧,所述导热棒二(6)的底端设置有地热输送装置(7),所述导热棒二(6)的上部套设有防腐蚀层(8),所述防腐蚀层(8)与所述导热棒二(6)之间设置有绝热层一(9),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外壁内侧设置有绝热层二(10),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一端设置有叶轮(12),所述水泵(11)通过转轴(13)与所述叶轮(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本体(1),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底部贯穿地面的顶部且延伸至地面的底部,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2),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一(4),所述导热棒一(4)与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壁内侧之间设置有吸热板(5),所述导热棒一(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棒二(6),所述导热棒二(6)的底端贯穿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外侧,所述导热棒二(6)的底端设置有地热输送装置(7),所述导热棒二(6)的上部套设有防腐蚀层(8),所述防腐蚀层(8)与所述导热棒二(6)之间设置有绝热层一(9),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外壁内侧设置有绝热层二(10),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一端设置有叶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易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