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机构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740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锁紧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夹持块、位于下方的下夹持块、及推拉杆,所述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均与壳体铰接,所述壳体与模具本体固接,且所述上夹持块的左端与下夹持块的左端之间具有夹持间隙,所述上夹持块的右端与上传动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下夹持块的右端与下传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均与推拉杆的左端铰接,所述推拉杆能带动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在使用时,将端子插入上述夹持间隙中;推拉杆带动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移动;上夹持块的左端和下夹持块的左端将相互靠近、并将端子夹持住。

Locking mechanism and di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ock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upper clamping block, a lower clip holding block located below, and a push and pull rod. The upper clamping block and the lower clamping block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shell, and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the mold body,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upper clamp block has a clamping gap between the left end of the lower clamping block.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clamp block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lower end of the right end and the lower transmission connecting rod of the lower clamping block is articulated.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transmission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push rod. The push rod can drive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Move in the direction. When used, the terminal is inserted into the above clamping gap; the push rod drives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o move in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the left end of the upper clamping block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lower clamping block will be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hold the termin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锁紧机构及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紧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锁紧机构、模具及注塑方法。
技术介绍
连接器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利用注塑模具在端子上注塑出胶壳,以获得所需的连接器;且上述端子的中部通常已预塑有中子。在注塑胶壳过程中,需先将端子固定在注塑模具中,以保证能在端子上的预设位置注塑出胶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难以对上述端子进行快速、有效的固定;且在注塑完成后,也难以保证连接器快速脱模,从而导致注塑加工的效率及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能将端子固定在模具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锁紧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夹持块、位于下方的下夹持块、及推拉杆,所述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均与壳体铰接,所述壳体与模具本体固接,且所述上夹持块的左端与下夹持块的左端之间具有夹持间隙,所述上夹持块的右端与上传动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下夹持块的右端与下传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均与推拉杆的左端铰接,所述推拉杆能带动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均通过第一销轴与推拉杆的左端相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杆的右端与驱动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能带动推拉杆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与推拉杆的右端铰接,所述壳体中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推拉杆的左端嵌在导向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安装有限位销,所述推拉杆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腰槽,所述限位销嵌在长腰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间隙位于上夹持块的左端的下表面与下夹持块的左端的上表面之间,且所述上夹持块的左端的下表面设有上夹持凸起,所述下夹持块的左端的上表面设有下夹持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检测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与端子上的中子相抵靠。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锁紧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锁紧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将端子插入上述夹持间隙中;推拉杆带动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移动;上传动连杆的上端绕上传动连杆的下端转动,下传动连杆的下端绕下传动连杆的上端转动;且上传动连杆的上端带动上夹持块的右端一起向上移动,下传动连杆的下端带动下夹持块的右端一起向下移动;在上夹持块与壳体的铰接作用下,上夹持块的左端相对于壳体向下移动,在下夹持块与壳体的铰接作用下,下夹持块的左端相对于壳体向上移动;上夹持块的左端和下夹持块的左端相互靠近、并将端子夹持住,从而实现将端子锁紧在壳体及模具本体中,即实现了将端子固定在模具中,以便于后续对端子进行相应的加工。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其锁紧机构能将端子固定在模具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还包括所述锁紧机构。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模具,基于其锁紧机构,能将端子固定在模具中。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方法,该注塑方法能将端子固定在模具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所述锁紧机构的注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端子插入所述夹持间隙中;S2、所述推拉杆带动上传动连杆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的上端沿左右方向移动;上传动连杆的上端绕上传动连杆的下端转动,下传动连杆的下端绕下传动连杆的上端转动;且上传动连杆的上端带动上夹持块的右端一起向上移动,下传动连杆的下端带动下夹持块的右端一起向下移动;上夹持块的左端向下移动,下夹持块的左端向上移动;上夹持块的左端和下夹持块的左端相互靠近、并将端子夹持住;S3、在端子上注塑出胶壳,并获得连接器。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注塑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上述注塑方法,基于上述步骤S1和S2实现将端子固定在模具本体及模具中;再基于上述步骤S3,在端子上注塑出胶壳,从而获得连接器,即注塑加工出连接器。且本技术中上述注塑方法,基于上述步骤S1和S2,能将端子快速、有效地固定在模具本体及模具中,从而保证本技术注塑方法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锁紧机构在松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锁紧机构在锁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1上夹持块43限位凸块111上夹持凸起5夹持间隙12上传动连杆61第一销轴21下夹持块62第二销轴211下夹持凸起63第三销轴22下传动连杆64第四销轴3推拉杆65第五销轴31长腰槽7驱动缸32连接凸起71活塞杆4壳体72连接销41限位销8端子42检测传感器81中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锁紧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夹持块11、位于下方的下夹持块21、及推拉杆3,上夹持块11和下夹持块21均与壳体4铰接,壳体4与模具本体固接,且上夹持块11的左端与下夹持块21的左端之间具有夹持间隙5,上夹持块11的右端与上传动连杆12的上端铰接,下夹持块21的右端与下传动连杆22的下端铰接,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均与推拉杆3的左端铰接,推拉杆3能带动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本技术中锁紧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将端子8插入上述夹持间隙5中;推拉杆3带动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沿左右方向移动;上传动连杆12的上端绕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转动,下传动连杆22的下端绕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转动;且上传动连杆12的上端带动上夹持块11的右端一起向上移动,下传动连杆22的下端带动下夹持块21的右端一起向下移动;在上夹持块11与壳体4的铰接作用下,上夹持块11的左端相对于壳体4向下移动,在下夹持块21与壳体4的铰接作用下,下夹持块21的左端相对于壳体4向上移动;上夹持块11的左端和下夹持块21的左端相互靠近、并将端子8夹持住,从而实现将端子8锁紧在壳体4及模具本体中,即实现了将端子8固定在模具中,以便于后续对端子8进行相应的加工。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且该模具还包括上述锁紧机构。本技术中模具,基于其锁紧机构,能将端子8固定在模具中。同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锁紧机构的注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夹持块(11)、位于下方的下夹持块(21)、及推拉杆(3),所述上夹持块(11)和下夹持块(21)均与壳体(4)铰接,所述壳体(4)与模具本体固接,且所述上夹持块(11)的左端与下夹持块(21)的左端之间具有夹持间隙(5),所述上夹持块(11)的右端与上传动连杆(12)的上端铰接,所述下夹持块(21)的右端与下传动连杆(22)的下端铰接,所述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均与推拉杆(3)的左端铰接,所述推拉杆(3)能带动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夹持块(11)、位于下方的下夹持块(21)、及推拉杆(3),所述上夹持块(11)和下夹持块(21)均与壳体(4)铰接,所述壳体(4)与模具本体固接,且所述上夹持块(11)的左端与下夹持块(21)的左端之间具有夹持间隙(5),所述上夹持块(11)的右端与上传动连杆(12)的上端铰接,所述下夹持块(21)的右端与下传动连杆(22)的下端铰接,所述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均与推拉杆(3)的左端铰接,所述推拉杆(3)能带动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动连杆(12)的下端及下传动连杆(22)的上端均通过第一销轴(61)与推拉杆(3)的左端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3)的右端与驱动缸(7)的活塞杆(71)相连接,所述驱动缸(7)的活塞杆(71)能带动推拉杆(3)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健曹建洪李海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乐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