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进玲专利>正文

一种防滑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30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子,包括鞋底、中间层、鞋面,所述鞋面下侧设置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下侧设置有所述鞋底,所述中间层包括一个外皮,所述外皮内侧设置有气垫,所述气垫内侧设置有弹性球,所述鞋底包括前脚掌区,所述前脚掌区后侧设置有足弓区,所述足弓区后侧设置有后脚掌区,所述前脚掌区包括足尖区,所述足尖区后侧设置有足心区,所述足心区外侧设置有外掌区,所述足心区内侧设置有内掌区,所述后脚掌区包括一个后心区,所述后心区外侧设置有排水垫,所述排水垫外侧设置有摩擦块,所述后心区后侧设置有防磨损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滑性能更强,穿着更舒适。

An antiskid sho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skid shoe, which comprises a sole,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 shoe surface. The lower side of the upp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middle layer. The lower side of the middl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shoe sole. The middle layer includes a outer skin, the inside of the outer skin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cushion, an elastic ball is arranged on the inside of the air cushion, and the shoe sole is covered. A foot area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front foot area, the rear side of the foot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foot area, the front foot area includes a foot area, the back side of the foot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foot center, the outside of the foot area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palm area, and the inner palmar area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foot center area, and the rear foot area includes one of the foot areas. A drainage pad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rear center area, a friction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drainage pad, and an anti-wear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rear center area.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kid resistance is stronger and the dress is more comfor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鞋子
本技术涉及鞋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鞋子。
技术介绍
鞋子的防滑性能对于大多数鞋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若鞋底的防滑性能不能达到要求,穿着者在移动过程中,不能自由的控制自己的脚步动作,甚至可能摔倒受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事故,而现有的很多防滑鞋子,通过设置一些防滑块、波浪条纹等,的确是有一些防滑效果,但是由于为了降低成本等原因,很多条纹或者滑块的设置是均匀规则分布,因为这样便于生产,但是这样就会造成整体防滑性能降低,另外,现有的很多防滑鞋为了追求防滑效果而忽视了舒适性,造成穿着不舒服、磨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滑鞋子。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滑鞋子,包括鞋底、中间层、鞋面,所述鞋面下侧设置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下侧设置有所述鞋底,所述中间层包括一个外皮,所述外皮内侧设置有气垫,所述气垫内侧设置有弹性球,所述鞋底包括前脚掌区,所述前脚掌区后侧设置有足弓区,所述足弓区后侧设置有后脚掌区,所述前脚掌区包括足尖区,所述足尖区后侧设置有足心区,所述足心区外侧设置有外掌区,所述足心区内侧设置有内掌区,所述后脚掌区包括一个后心区,所述后心区外侧设置有排水垫,所述排水垫外侧设置有摩擦块,所述后心区后侧设置有防磨损部。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层内的所述气垫与所述弹性球可以将稍硬的所述鞋底与柔软的所述鞋面分隔开,避免因稍硬的鞋底影响穿着者的舒适度,所述气垫及所述弹性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延展性,同样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另外,鞋底的所述前脚掌区具有四个分区,即所述外掌区、所述足心区、所述内掌区、所述足尖区,所述外掌区的防滑是通过不规则分布的软钉,所述足心区的防滑是通过凹陷来实现排水来防滑,所述内掌区是通过横向及纵向的防滑条纹来实现的,且所述内掌区的防滑条纹为方向不规则、大小不一的,仅是条纹高度符合鞋底整体,所述足尖区包裹整个足尖部分,弧形的不均匀防滑条纹可以防滑,整个所述前脚掌区的四个防滑区域各自防滑原理不同,且各自大小不规律,防滑方向也各异,所述足弓区设置的所述排水垫具有一定的排水效果,且软质的所述排水垫可以提升所述足弓区的柔度,便于弯曲,提升鞋子行走时的舒适度,所述后脚掌区分布的所述后心区、所述摩擦块及所述防磨损部的防滑原理与所述前脚掌区类似,同样是防滑原理各异、防滑方向各异的多方向防滑,且所述后脚掌区设置的所述排水垫可提升所述后脚掌区的舒适度、排水性能,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所述足尖区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足尖区与所述鞋底通过胶粘连接,所述足心区为凹陷状,所述外掌区设置有软钉,所述外掌区与所述鞋底通过胶粘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所述内掌区设置有横向及纵向的防滑条纹,且所述内掌区与所述外掌区的高度一致,所述内掌区与所述鞋底通过胶粘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所述足弓区亦设置有所述排水垫,所述排水垫与所述鞋底通过胶粘连接,所述排水垫为软质的疏水垫。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所述后心区为凸起状,且分布有纵向均匀的防滑条纹,所述排水垫分布在所述后心区及所述摩擦块之间的空隙中,所述排水垫的高度比所述后心区稍低,所述后心区为软质疏水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所述摩擦块上设置有防滑小软钉,且防滑小软钉的分布不规则,所述鞋底与所述中间层通过针织连接,所述中间层与所述鞋面通过针织连接,所述气垫与所述外皮通过胶粘连接,所述弹性球与所述气垫通过针织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滑性能更强,穿着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滑鞋子的鞋底的左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滑鞋子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滑鞋子的中间层的主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后脚掌区;2、足弓区;3、内掌区;4、前脚掌区;5、足尖区;6、足心区;7、外掌区;8、摩擦块;9、排水垫;10、后心区;11、防磨损部;12、鞋面;13、中间层;14、鞋底;15、外皮;16、弹性球;17、气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滑鞋子,包括鞋底14、中间层13、鞋面12,鞋面12下侧设置有中间层13,中间层13用于增加舒适度及防滑,中间层13下侧设置有鞋底14,鞋底14用于防滑,中间层13包括一个外皮15,外皮15用于包裹气垫17,外皮15内侧设置有气垫17,气垫17用于增强舒适度,气垫17内侧设置有弹性球16,弹性球16用于增加舒适度及防滑,鞋底14包括前脚掌区4,前脚掌区4用于布置足尖区5等,前脚掌区4后侧设置有足弓区2,足弓区2用于防滑及便于弯曲,足弓区2后侧设置有后脚掌区1,后脚掌区1用于防滑,前脚掌区4包括足尖区5,足尖区5用于防滑,足尖区5后侧设置有足心区6,足心区6用于排水,足心区6外侧设置有外掌区7,外掌区7用于防滑,足心区6内侧设置有内掌区3,内掌区3用于防滑,后脚掌区1包括一个后心区10,后心区10用于增强舒适度及防滑,后心区10外侧设置有排水垫9,排水垫9用于增强舒适度及排水,排水垫9外侧设置有摩擦块8,摩擦块8用于增大摩擦防滑,后心区10后侧设置有防磨损部11,防磨损部11用于防滑及提升鞋子寿命。上述结构中,中间层13内的气垫17与弹性球16可以将稍硬的鞋底14与柔软的鞋面12分隔开,避免因稍硬的鞋底14影响穿着者的舒适度,气垫17及弹性球16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延展性,同样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另外,鞋底14的前脚掌区4具有四个分区,即外掌区7、足心区6、内掌区3、足尖区5,外掌区7的防滑是通过不规则分布的软钉,足心区6的防滑是通过凹陷来实现排水来防滑,内掌区3是通过横向及纵向的防滑条纹来实现的,且内掌区3的防滑条纹为方向不规则、大小不一的,仅是条纹高度符合鞋底14整体,足尖区5包裹整个足尖部分,弧形的不均匀防滑条纹可以防滑,整个前脚掌区4的四个防滑区域各自防滑原理不同,且各自大小不规律,防滑方向也各异,足弓区2设置的排水垫9具有一定的排水效果,且软质的排水垫9可以提升足弓区2的柔度,便于弯曲,提升鞋子行走时的舒适度,后脚掌区1分布的后心区10、摩擦块8及防磨损部11的防滑原理与前脚掌区4类似,同样是防滑原理各异、防滑方向各异的多方向防滑,且后脚掌区1设置的排水垫9可提升后脚掌区1的舒适度、排水性能,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足尖区5设置有防滑条纹,足尖区5与鞋底14通过胶粘连接,足心区6为凹陷状,外掌区7设置有软钉,外掌区7与鞋底14通过胶粘连接,内掌区3设置有横向及纵向的防滑条纹,且内掌区3与外掌区7的高度一致,内掌区3与鞋底14通过胶粘连接,足弓区2亦设置有排水垫9,排水垫9与鞋底14通过胶粘连接,排水垫9为软质的疏水垫,后心区10为凸起状,且分布有纵向均匀的防滑条纹,排水垫9分布在后心区10及摩擦块8之间的空隙中,排水垫9的高度比后心区10稍低,后心区10为软质疏水材料,摩擦块8上设置有防滑小软钉,且防滑小软钉的分布不规则,鞋底14与中间层13通过针织连接,中间层13与鞋面12通过针织连接,气垫17与外皮15通过胶粘连接,弹性球16与气垫17通过针织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4)、中间层(13)、鞋面(12),所述鞋面(12)下侧设置有所述中间层(13),所述中间层(13)下侧设置有所述鞋底(14),所述中间层(13)包括一个外皮(15),所述外皮(15)内侧设置有气垫(17),所述气垫(17)内侧设置有弹性球(16),所述鞋底(14)包括前脚掌区(4),所述前脚掌区(4)后侧设置有足弓区(2),所述足弓区(2)后侧设置有后脚掌区(1),所述前脚掌区(4)包括足尖区(5),所述足尖区(5)后侧设置有足心区(6),所述足心区(6)外侧设置有外掌区(7),所述足心区(6)内侧设置有内掌区(3),所述后脚掌区(1)包括一个后心区(10),所述后心区(10)外侧设置有排水垫(9),所述排水垫(9)外侧设置有摩擦块(8),所述后心区(10)后侧设置有防磨损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4)、中间层(13)、鞋面(12),所述鞋面(12)下侧设置有所述中间层(13),所述中间层(13)下侧设置有所述鞋底(14),所述中间层(13)包括一个外皮(15),所述外皮(15)内侧设置有气垫(17),所述气垫(17)内侧设置有弹性球(16),所述鞋底(14)包括前脚掌区(4),所述前脚掌区(4)后侧设置有足弓区(2),所述足弓区(2)后侧设置有后脚掌区(1),所述前脚掌区(4)包括足尖区(5),所述足尖区(5)后侧设置有足心区(6),所述足心区(6)外侧设置有外掌区(7),所述足心区(6)内侧设置有内掌区(3),所述后脚掌区(1)包括一个后心区(10),所述后心区(10)外侧设置有排水垫(9),所述排水垫(9)外侧设置有摩擦块(8),所述后心区(10)后侧设置有防磨损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尖区(5)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足尖区(5)与所述鞋底(14)通过胶粘连接,所述足心区(6)为凹陷状,所述外掌区(7)设置有软钉,所述外掌区(7)与所述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进玲
申请(专利权)人:薛进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