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新龙专利>正文

一种钮扣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1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服装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钮扣襻。它由圆盖、圆板、金属丝组成,其特征是圆盖上设有沟槽圈,沟槽圈内设有圆板且活动配合,弯成“U”字状的金属丝两端分别依次穿过钮扣的两孔、布料、圆盖和圆板的对应孔并伸出适当长度。转动圆板上设置的凸台,则金属丝被扭结,且扭结和丝头均被包容在圆盖和圆板之间的空隙内,钮扣得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特别适合快速钉扣,以及临时补钉钮扣,且固定强度高。(*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服装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钮扣襻。手工固定钮扣,需用针线在钮扣与服装间缝数次后打结、剪线头,比较费时。这种活大多数人不习惯干,但钮扣人人要用,若出差在外临时需要补钉也是够麻烦的,对此有必要增加新的材料和方法,以弥补其某些使用缺陷。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钮扣襻,将传统的针与线由一种金属丝替代,且丝头在钮结后被包容,可以防止金属丝头对人体及布料的损伤。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圆盖,其特征在于圆盖上没有沟槽圈,沟槽圈内设有圆板且互相活动配合,弯成“U”字状的金属丝两尖端分别依次穿过钮扣孔、布料、圆盖和圆板的对应孔并伸出适当长度,转动圆板上设有的凸台,则金属丝被扭结,丝端会自动缩入孔内。金属丝的扭结和丝头均被包容在圆盖和圆板之间的空隙内,钮扣得以与布料固定,且固定强度高。金属丝表面可处理有各种颜色。本技术结构简单,改变了传统的用针线缝钉钮扣的方法,用金属丝代替了针与线并结合本技术的圆盖和圆板以固定钮扣,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快速钉扣,以及临时补钉钮扣,且固定强度高。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圆盖(1)上设有沟槽圈(2),沟槽圈内设有圆板(3),圆板(3)上设有凸台(4),由于圆板(3)与沟槽(2)是活动配合,故可转动但不会从沟槽内脱出。圆盖(1)与圆板(3)分别设有互通的对应圆孔(8)和(9)、(10)和(11)。金属丝(5)具一定硬度及良好塑性,可弯曲和扭结,弯成“U”字状后将其略尖的两端(6)和(7)分别依次穿过已有的钮扣(12)的两孔、布料(13)、以及圆盖(1)和圆板(3)的对应孔(8)和(9)、(10)和(11),并从孔中露出适当长度的金属丝。只要转动凸台(4),金属丝即被扭结且露出孔外的丝头会自动缩入孔内,扭结和丝头均被包容在空隙(14)内。钮扣得以固定,固定强度高。权利要求1.一种钮扣襻,包括贺盖(1),其特征在于圆盖(1)上设有沟槽圈(2),沟槽圈(2)内装有圆板(3)且活动配合,圆板(3)设有凸台(4),圆盖(1)和圆板(3)上设有对应孔(8)和(9)、(10)和(11),对应孔分别插有“U”字状金属丝(5)的两端为(6)和(7)的丝段,且丝段伸出孔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钮扣襻,其特征在于金属丝(5)具良好塑性且可弯曲扭结,两端(6)与(7)略尖,金属丝表面可处理有各种颜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钮扣襻,其特征在于圆盖(1)与圆板(3)之间有空隙(14)。专利摘要本技术属服装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钮扣襻。它由圆盖、圆板、金属丝组成,其特征是圆盖上设有沟槽圈,沟槽圈内设有圆板且活动配合,弯成“U”字状的金属丝两端分别依次穿过钮扣的两孔、布料、圆盖和圆板的对应孔并伸出适当长度。转动圆板上设置的凸台,则金属丝被扭结,且扭结和丝头均被包容在圆盖和圆板之间的空隙内,钮扣得以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特别适合快速钉扣,以及临时补钉钮扣,且固定强度高。文档编号A44B1/00GK2291039SQ9622021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邵新龙 申请人:邵新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钮扣襻,包括贺盖(1),其特征在于圆盖(1)上设有沟槽圈(2),沟槽圈(2)内装有圆板(3)且活动配合,圆板(3)设有凸台(4),圆盖(1)和圆板(3)上设有对应孔(8)和(9)、(10)和(11),对应孔分别插有“U”字状金属丝(5)的两端为(6)和(7)的丝段,且丝段伸出孔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邵新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