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涵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97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组成该机构的直线导轨的下部设置机座,机座前端与直线导轨前端铰连接,机座与直线导轨之间设置钻角调控部件,该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棘齿条,并使两者位置对称,所述直线导轨左右各侧分别设置一个棘爪,并使该各棘爪分别与其同侧的所述棘齿条相配用,彼此分别组成棘轮机构;所述棘爪的中心轴向外延伸,所述机座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曲的弧形压条;所述弧形压条一端铰接在机座上,另一端通过一弹性件与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压条向下对棘爪的中心轴施加下压力。

A portable geotechnical drill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ortable geotechnical drilling machine, including a drilling mechanism, a lower setting frame of the linear guide of the mechanism. The front end of the seat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of a linear guide, and a drill angl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unit is set between the seat and the linear guide. The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a arc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eat. A ratchet bar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inear guide, and the pawl is separately arranged in the same side with the ratchet strips on the same side, and the ratchet mechanism is formed respectively. The center axis of the pawl extends outward,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eat are also arranged with a downward curved arc, respectively. One end of the arc bar is articulated on the frame, and the other end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machine base by an elastic piece, and the arc bar is downward on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paw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的岩土钻孔设备。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人们时常需要利用钻孔设备在岩土层内开制深孔,包括倾斜孔。目前,常见的钻孔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持电钻,另一种是机载电钻。其中,机载电钻通常由钻孔机构和与之相配用的机动操控车组成。钻孔机构主要由直线导轨、托架、电机、减速机、托架锁定机构、钻头、钻头支架等构成。直线导轨为矩形结构件,其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直线轨道;托架由平板及其滑动导向件等组成,它位于直线导轨上部,两者间通过滑动导轨副相联接;电机与减速器固定在托架的上面,并使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减速机动力输入轴之间传动联接;托架锁定机构设置在直线导轨的后端部,主要由带有棘轮的卷筒、棘爪,以及连接于卷筒与托架之间的钢丝绳构成;钻头支架安装在直线导轨的前端,即钻头进给方向一端,用以对钻头提供支撑;应用中,钻孔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动操控车的移动臂上,操控移动臂的液压驱动系统,即可控制钻孔机构的钻孔角度及钻头进退。现有的钻孔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利用手持电钻开制倾斜孔时,钻孔角度完全依靠操作者手工控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钻孔位置精度也较低。利用机载钻机钻制倾斜孔时,不仅设备投资大、使用成本高、操作及维护比较麻烦,而且由于设备庞大,也难以在室内等狭小空间中实施钻孔作业。针对该问题,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它包括由直线导轨等组成的钻孔机构,其特征在于直线导轨的下部设置机座,该机座的前端与直线导轨的前端铰连接,并在机座与直线导轨之间设置钻角调控部件。该专利技术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具有钻角调控功能,能使钻头保持定向进给,因而它与手电钻相比,在钻制深孔,特别是钻制倾斜孔时,既可省时省力,又能提高钻孔精度。2、由于该专利技术省略了机动操控车,因而与机载钻机相比,既能大幅度减少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方便操作和维护,又能满足室内等狭小空间内的作业需要。但该专利技术的钻角调控部件采用棘爪和棘齿条配合的棘轮结构实现,仍有如下不足:在钻头触碰钻面时,钻头容易打滑使钻机产生跳动;或者在钻孔过程中,在钻到硬质部分如石块时钻机也容易产生跳动,有可能促使棘爪和棘齿条滑脱,使棘爪跳出与棘齿条的配合,此时,钻机将下坠,不仅会折断钻头,最重要的是很容易砸伤操作者,给操作带来不稳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该便携式岩土钻孔机能够有效实现钻角调控功能,同时还能保障安全,防止因棘爪和棘齿条滑脱而产生事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组成该机构的直线导轨的下部设置机座,机座前端与直线导轨前端铰连接,机座与直线导轨之间设置钻角调控部件,该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棘齿条,并使两者位置对称,所述直线导轨左右各侧分别设置一个棘爪,并使该各棘爪分别与其同侧的所述棘齿条相配用,彼此分别组成棘轮机构;所述棘爪的中心轴向外延伸,所述机座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曲的弧形压条;所述弧形压条一端铰接在机座上,另一端通过一弹性件与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压条向下对棘爪的中心轴施加下压力。其中,所述弧形压条与机座铰接的位置位于靠近机座后端的位置;所述弧形压条通过弹性件与机座可拆卸连接的位置位于靠近机座前端的位置。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橡胶棒或气弹簧的一种。其中,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弹性压条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一挂钩;所述机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凸耳;所述挂钩可分别与其中一个凸耳钩配。其中,所述弧形压条下端面设置有弹性橡胶层。其中,所述弧形压条下端面连续设置有多个内凹的弧面;所述弧面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层。其中,所述弧形压条由与机座铰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细。其中,所述弧形压条的曲率由与机座铰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能够有效实现钻角调控功能,同时还能保障安全,防止因棘爪和棘齿条滑脱而产生事故。2、本专利技术能使钻头保持定向进给,因而它与手电钻相比,在钻制深孔,特别是钻制倾斜孔时,既可省时省力,又能提高钻孔精度。3、本专利技术省略了机动操控车,因而与机载钻机相比,既能大幅度减少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方便操作和维护,又能满足室内等狭小空间内的作业需要。4、本专利技术通过弧形压条对棘爪的中心轴进行下压,从而防止其从棘齿条上滑脱,操作简便,快速,效果好。5、本专利技术的弧形压条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层,在弧形压条下压过程中,中心轴会使弹性橡胶层部分变形,变形后的弹性橡胶层会部分包裹中心轴,因此可以更有效的防止棘爪滑脱。6、本专利技术弧形压条下端面连续设置有多个内凹的弧面;在弧形压条22下压过程中,中心轴会陷入弧面内,从而更有效的防止棘爪滑脱。7、本专利技术的弧形压条由与机座铰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细,以使弧形压条的受力结构更合理。8、本专利技术弧形压条的曲率由与机座铰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该设置使弧形压条在对中心轴作用下压力的同时还能朝弹性件的一侧产生作用力,从而更有效的防止棘爪滑脱出棘齿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弧形压条下压中心轴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弧形压条设置弹性橡胶层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弧形压条设置连续弧面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基础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钻头支架、2-钻头、3-棘齿条、4-直线导轨、6-滑动导向件、7-减速机、8-电机、9-滑动导向件、10-平板、11-钢丝绳、12-摇把、13-卷筒、14-卷筒棘轮、15-固定座、16-钻交调控扶手、17-机座、18-定位板、19-销轴、20-滑轨、21-中心轴、22-弧形压条、23-弹性件、24-挂钩、25-凸耳、26-弹性橡胶层、27-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是在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上进行的改进,由图5可见,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包括现有技术的钻头支架1、钻头2、直线导轨4、减速机7、电机8、托架和托架锁定机构。其中,托架分别由平板10及其左右滑轨20,以及位于平板前部左右外侧部的滑动导向件6和位于平板后部左右外侧部的滑动导向件9组成;托架锁定机构分别由固定座15、带有棘轮的卷筒13及其转动施力摇把12、卷筒棘轮14、钢丝绳11组成。其中,卷筒13铰接在固定座15上;卷筒棘轮14铰接在直线导轨4上。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的创造点在于直线导轨4的下部设置了机座17,该机座17位矩形结构件,其前端与直线导轨4的前端之间通过销轴19铰连接,并在机座17与直线导轨之间设置了钻角调控部件。在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上,机座17左右各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棘齿条3,并使两者位置对称;在直线导轨4左右各侧分别设置一个棘爪5,并使该各棘爪5分别与其同侧棘齿条3相配用,彼此组成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构成所述钻角调控部件。为方便使用者调整钻角α,专利号为CN206942665U的一种便携式岩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组成该机构的直线导轨的下部设置机座,机座前端与直线导轨前端铰连接,机座与直线导轨之间设置钻角调控部件,该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棘齿条,并使两者位置对称,所述直线导轨左右各侧分别设置一个棘爪,并使该各棘爪分别与其同侧的所述棘齿条相配用,彼此分别组成棘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中心轴向外延伸,所述机座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曲的弧形压条;所述弧形压条一端铰接在机座上,另一端通过一弹性件与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压条向下对棘爪的中心轴施加下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包括钻孔机构,组成该机构的直线导轨的下部设置机座,机座前端与直线导轨前端铰连接,机座与直线导轨之间设置钻角调控部件,该部件这样构成:在所述机座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弧形棘齿条,并使两者位置对称,所述直线导轨左右各侧分别设置一个棘爪,并使该各棘爪分别与其同侧的所述棘齿条相配用,彼此分别组成棘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中心轴向外延伸,所述机座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曲的弧形压条;所述弧形压条一端铰接在机座上,另一端通过一弹性件与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压条向下对棘爪的中心轴施加下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岩土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压条与机座铰接的位置位于靠近机座后端的位置;所述弧形压条通过弹性件与机座可拆卸连接的位置位于靠近机座前端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涵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