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施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58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姜施肥法。所述生姜施肥法根据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分别确定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然后根据所述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等于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生姜施肥法进行施肥,养分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A method of fertilizing ging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ginger fertilization method. The total application amount of N, P2O5 and K2O within the range of massif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nutrient uptake by the target yield * per unit yield and 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amount of N, P2O5 and K2O in the base fertilizer and the following fertilizer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otal amount of N, P2O5 and K2O, and the N, P2O5 and K2O in the base fertilizer and the following fertilizer. The sum of the dosage is equal to the total dosage of N, P2O5 and K2O in the plot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trient utilization rat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 of gi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姜施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姜施肥法。技术背景生姜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调味蔬菜之一,也是医药、化工及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由于其单产高,经济价值也相应较高,是农民增收的源头之一。统计表明,全国生姜年播种面积约为400万亩,山东省是我国生姜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生姜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的营养丰富而又全面。研究表明:生姜全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氮(N)38.0%~42.6%,磷(P2O5)10.7%~12.8%,钾(K2O)46.7%~49.2%。全生长期吸收K2O最多,N次之,略低于K2O,P2O5居第三位。各生长时期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相对稳定而略有差异。生姜除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N、P2O5、K2O外,还吸收钙、镁、锌、硼等其他各种矿质元素。施肥是补充生姜所需营养元素的重要手段,是生姜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生姜施肥推荐方法和大多数作物施肥推荐方法一样,多采用测土施肥推荐法。测土施肥方法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物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的施用数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第一,该方法需要进行大量土壤测试分析,还需要掌握生姜的养分需求规律、土壤供肥性能等参数,这些参数农户甚至基层农技人员也难以获取。第二,测土施肥方法只是给出养分推荐数量,还需要换算成具体的肥料品种后,农户才能利用;第三,生姜多为连作,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养分非均衡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测土施肥方法仅给出各元素的应用数量,未能兼顾土壤障碍因子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兼顾土壤修复与科学施肥的生姜施肥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姜施肥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分别确定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所述目标产量为地块前三年平均产量的110%~130%;所述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为:N6.5~7.5kg/吨;P2O51.8~2.2kg/吨;K2O10~11kg/吨;所述校正系数根据地块肥力确定:低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55,1.2和1.2;中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35,1和1;高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05,0.8和0.8;(2)根据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所述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等于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优选的,在所述基肥中,N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N的总施用量的40%~60%;P2O5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P2O5的总施用量的80%~100%;K2O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K2O的总施用量的20%~30%。优选的,所述追肥在生姜7叶真叶前和后施用,所述生姜7叶真叶前的追肥中,N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N总施用量的20%~30%;P2O5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P2O5总施用量的0~20%;K2O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K2O总施用量的14%~32%;剩余追肥在生姜7叶真叶后追施。优选的,所述生姜7叶真叶前所施追肥分2~3次施用,20~30天施肥一次;所述生姜7叶真叶后所施追肥分7~8次施用,8~15天施肥一次。优选的,所述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所述追肥为化肥;基肥中所述化肥的量占化肥总施用量的15~25%。优选的,生姜6~7叶真叶前,还施用含有腐殖酸或氨基酸的功能性肥料,所述功能性肥料的施用量为2~3公斤/亩。优选的,生姜8~10叶真叶后,还喷施含有镁、锌的叶面肥,所述叶面肥的喷施量为100~150g/亩,每1g叶面肥兑水1kg;喷施次数为2~3次。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地块前三年平均产量的110%~130%为目标产量,分别给出了N、P2O5、K2O的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并按不同的地块肥力,分别给出了养分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本专利技术按照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的公式确定得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在低于常规施肥量30%的情况下,得到了更高的产量。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姜施肥法科学环保,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姜施肥法施肥,可显著提高养分利用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实现了大中微量元素的均衡调控,减少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的含量,降低了氮磷的流失风险。本专利技术先确定养分施用量,然后根据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基于生姜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特点进行追肥,从而有效提高了养分利用率。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生姜施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施功能性肥料以及叶面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生姜生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姜施肥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分别确定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2)根据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目标产量为地块前三年平均产量的110%~130%,优选为120%。目标产量的设置使计算得到的养分施用量略高于作物养分吸收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目标产量指亩产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为每1吨(鲜重)所含有的N、P2O5和K2O的量。经鲍士旦方法分析测试确定,N、P2O5和K2O的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分别为:N6.5~7.5kg/吨,优选为7kg/吨;P2O51.8~2.2kg/吨,优选为2kg/吨;K2O10~11kg/吨,优选为10.5kg/吨;本专利技术所述校正系数根据地块肥力确定,按照表1所示地块肥力划分标准,将“较高”及“高”作为高肥力,“中”作为中肥力,“极低”和“低”视为低肥力。表1:地块养分肥力划分标准在本专利技术中,低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55,1.2和1.2;中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35,1和1;高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05,0.8和0.8。本专利技术所述校正系数考虑了养分损失情况、利用情况以及培肥土壤地力等多个方面确定得到。本专利技术根据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分别确定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然后根据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等于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基肥中N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N的总施用量的40%~60%,优选为50%;P2O5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P2O5的总施用量的80%~100%,优选为85~95%;K2O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K2O的总施用量的20%~30%,优选为22~28%。剩余养分通过追肥施加。在本专利技术中,基肥中所述有机肥优选为腐熟的禽畜粪便或商品有机肥。为满足本专利技术对基肥中N-P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姜施肥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分别确定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所述目标产量为地块前三年平均产量的110%~130%;所述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为:N 6.5~7.5kg/吨;P2O5 1.8~2.2kg/吨;K2O 10~11kg/吨;所述校正系数根据地块肥力确定:低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55,1.2和1.2;中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35,1和1;高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05,0.8和0.8;(2)根据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所述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等于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姜施肥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养分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分别确定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所述目标产量为地块前三年平均产量的110%~130%;所述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为:N6.5~7.5kg/吨;P2O51.8~2.2kg/吨;K2O10~11kg/吨;所述校正系数根据地块肥力确定:低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55,1.2和1.2;中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35,1和1;高肥力地块N、P2O5和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05,0.8和0.8;(2)根据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确定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所述基肥和追肥中N、P2O5和K2O的用量之和等于所述地块范围内N、P2O5和K2O的总施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姜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肥中,N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N的总施用量的40%~60%;P2O5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P2O5的总施用量的80%~100%;K2O的用量占所述地块范围内K2O的总施用量的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志李全新周振亚孙兆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