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287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捞装置,包括本体、滚轮、伸出件、支臂和打捞组件,本体上开设有通孔及与通孔连通的第一凹槽;滚轮可转动的设置在通孔内,滚轮板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伸出件的第一端与滚轮铰接,并可在第三凹槽内转动,第二端延伸至滚轮的边缘外;支臂的第一端部与本体铰接且通过第一凹槽进入到通孔内;伸出件向背离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凸起的方向转动时,滚轮不转动,支臂与本体轴线平行且支臂不能相对于本体转动;伸出件推动凸起运动时,支臂的第一端部移动至第二凹槽内,从而支臂可相对于本体转动而使第二端部背离本体;打捞组件与支臂的第二端部连接,可卡住井内落物的绳帽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打捞贴在套管内壁上的落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捞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测试过程中,一般采用钢丝与测试仪器连接并将测试仪器下入到井内,以进行井内温度、压力等数据的采集。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会发生钢丝断裂,进而导致测试仪器落入井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将井内落物打捞出来。目前通常采用的打捞工具包括套筒,套筒下部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卡瓦,卡瓦与套筒的内壁通过弹簧连接。在使用时,将套筒上端与钢丝连接,采用钢丝将打捞工具下入到油井内,使井内落物的绳帽头上的台阶卡在两个卡瓦之间,再将打捞工具捞出有油井即可。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当井内落物进入套管内时,落物通常会贴在套管壁上。由于油管的内径与套管的内径差别较大,受油管内径的限制,打捞工具无法靠近套管的内壁,从而无法接近贴在套管内壁的落物,因而不能将落物成功打捞。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可以打捞贴在套管内壁上的落物。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捞装置,包括本体、滚轮、伸出件、支臂和打捞组件,其中,所述本体上开设有通孔及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滚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滚轮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之间形成凸起;所述伸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滚轮铰接,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并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转动,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滚轮的边缘外;所述支臂与所述本体铰接,所述支臂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进入到所述通孔内;所述伸出件向背离所述凸起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滚轮不转动,所述支臂的第一端部处于所述滚轮上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凸起之外的区域,所述支臂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本体的轴线且所述支臂不能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所述伸出件推动所述凸起运动时,所述支臂的第一端部移动至所述滚轮上的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所述支臂可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进而使所述支臂的第二端部背离所述本体的轴线;所述打捞组件与所述支臂的第二端部连接,被配置为卡住井内落物的绳帽头。可选择地,所述伸出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套设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滚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伸出件上。可选择地,所述滚轮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套设有第二回位弹簧。可选择地,所述支臂与所述本体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可选择地,所述支臂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可选择地,所述打捞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第一端封闭且与所述支臂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套筒的第二端开口;所述套筒的筒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开口,每一个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一个卡瓦,两个所述卡瓦的相对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套筒内;所述卡瓦通过销轴与所述套筒连接。可选择地,所述销轴上套设有第三回位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的壁连接。可选择地,两个所述卡瓦相对的侧面均为弧形面。可选择地,两个所述弧形面的边缘位于同一个圆上。可选择地,所述本体背离所述支臂的端部上设置有螺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通过在本体上开设通孔及与通孔连通的第一凹槽,在通孔内设置可转动的滚轮,以及在滚轮的板面上开设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形成凸起,可使支臂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凹槽进入到通孔内,以及当滚轮转动时,支臂的第一端部可进入到第二凹槽内;通过在第三凹槽内设置可转动的伸出件,从而便于伸出件在第三凹槽内转动时支臂的第二端部通过油管并进入到套管内,并且在打捞装置从套管进入油管内时伸出件推动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凸起运动,从而使支臂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凹槽进入到通孔内,进而使支臂可相对于本体转动,支臂的第二端部背离本体的轴线;通过设置与支臂的第二端部连接的打捞组件,便于在支臂的第二端部背离本体的轴线时,打捞组件接触贴在套管壁上的落物而将落物夹住。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打捞装置可以打捞贴在套管内壁上的落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凸轮与伸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本体;101、通孔;102、第一凹槽;2、滚轮;201、第二凹槽;202、第三凹槽;203、凸起;3、伸出件;4、支臂;5、打捞组件;501、套筒;5011、开口;502、卡瓦;503、销轴;504、第三回位弹簧;6、第一连接件;7、第一回位弹簧;8、第二连接件;9、第二回位弹簧;10、压缩弹簧;11、第三连接件;12、第四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滚轮2、伸出件3、支臂4和打捞组件5,其中,本体1上开设有通孔101及与通孔101连通的第一凹槽102;滚轮2可转动的设置在通孔101内,如图3所示,滚轮2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01和第三凹槽202,第二凹槽201和第三凹槽202之间形成凸起203;伸出件3的第一端与滚轮2铰接,位于第三凹槽202内并可在第三凹槽202转动,第二端延伸至滚轮2的边缘外;支臂4与本体1铰接,支臂4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凹槽102进入到通孔101内;伸出件3向背离凸起203的方向移动时,支臂4的第一端部处于滚轮2上第二凹槽201、第三凹槽202和凸起203之外的区域,支臂4的轴线平行于本体1的轴线且支臂4不能相对于本体1转动;伸出件3推动凸起203运动时,支臂4的第一端部移动至滚轮2上的第二凹槽201内,从而支臂4可相对于本体1转动,进而使支臂4的第二端部背离本体1的轴线,如图2所示;打捞组件5与支臂4的第二端部连接,被配置为卡住井内落物的绳帽头。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使用原理进行描述:在未使用时,支臂4的第一端部处于滚轮2上第二凹槽201之外的区域,支臂4的轴线平行于本体1的轴线且支臂4不能相对于本体1转动。在使用时,首先将打捞装置的本体1的背离打捞组件5的端部与下井管柱的一端连接,将下井管柱的另一端与钢丝绳连接,采用钢丝绳将打捞装置下入油井的油管内。当打捞装置从油管内通过时,伸出件3延伸出滚轮2的端部的边缘与滚轮2的相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油管的内径,从而油管内壁对伸出件3施加作用力,使伸出件3向背离凸台203的方向转动,滚轮2不转动,支臂4的第一端部处于滚轮2上第二凹槽201、第三凹槽202和凸起203之外的区域。当打捞装置完全通过油管后,进入到套管内,由于套管的内径大于油管的内径,上提钢丝绳,使打捞装置重新进入油管内,油管的内壁对伸出件3施加作用力使伸出件3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打捞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滚轮(2)、伸出件(3)、支臂(4)和打捞组件(5),其中,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通孔(101)及与所述通孔(101)连通的第一凹槽(102);所述滚轮(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通孔(101)内,所述滚轮(2)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01)和第三凹槽(202),所述第二凹槽(201)和所述第三凹槽(202)之间形成凸起(203);所述伸出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滚轮(2)铰接,位于所述第三凹槽(202)内并可在所述第三凹槽(202)内转动,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滚轮(2)的边缘外;所述支臂(4)与所述本体(1)铰接,所述支臂(4)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02)进入到所述通孔(101)内;所述伸出件(3)向背离所述凸起(203)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滚轮(2)不转动,所述支臂(4)的第一端部处于所述滚轮(2)上所述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三凹槽(202)和所述凸起(203)之外的区域,所述支臂(4)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本体(1)的轴线且所述支臂(4)不能相对于所述本体(1)转动;所述伸出件(3)推动所述凸起(203)运动时,所述支臂(4)的第一端部移动至所述滚轮(2)上的所述第二凹槽(201)内,从而所述支臂(4)可相对于所述本体(1)转动,进而使所述支臂(4)的第二端部背离所述本体(1)的轴线;所述打捞组件(5)与所述支臂(4)的第二端部连接,被配置为卡住井内落物的绳帽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滚轮(2)、伸出件(3)、支臂(4)和打捞组件(5),其中,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通孔(101)及与所述通孔(101)连通的第一凹槽(102);所述滚轮(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通孔(101)内,所述滚轮(2)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01)和第三凹槽(202),所述第二凹槽(201)和所述第三凹槽(202)之间形成凸起(203);所述伸出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滚轮(2)铰接,位于所述第三凹槽(202)内并可在所述第三凹槽(202)内转动,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滚轮(2)的边缘外;所述支臂(4)与所述本体(1)铰接,所述支臂(4)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02)进入到所述通孔(101)内;所述伸出件(3)向背离所述凸起(203)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滚轮(2)不转动,所述支臂(4)的第一端部处于所述滚轮(2)上所述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三凹槽(202)和所述凸起(203)之外的区域,所述支臂(4)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本体(1)的轴线且所述支臂(4)不能相对于所述本体(1)转动;所述伸出件(3)推动所述凸起(203)运动时,所述支臂(4)的第一端部移动至所述滚轮(2)上的所述第二凹槽(201)内,从而所述支臂(4)可相对于所述本体(1)转动,进而使所述支臂(4)的第二端部背离所述本体(1)的轴线;所述打捞组件(5)与所述支臂(4)的第二端部连接,被配置为卡住井内落物的绳帽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件(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6)与所述滚轮(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永乐冯毅刘健卢猛李军李勇赵隆辉张瑞魏永霞安超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