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189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包括水平钢框架底座、移动轮、桁架结构、网兜、操作平台,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由四根槽钢围合焊接成方形结构,所述网兜绑扎设置在槽钢的首尾连接处;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的下端面四个角分别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上端面四周焊接设置有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的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由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围合而成,所述桁架结构的水平截面呈方形;所述操作平台呈斜坡状设置,包括方形脚手板和踢脚板,所述脚手板边缘搭设在第一角钢横梁、第二角钢横梁和第三角钢横梁上,所述脚手板四周设置有踢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灵活,坡度可以现场调节,成本低,并且可以周转使用。

Movable slope scaff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slope scaffold, which includes a horizontal steel frame base, a moving wheel, a truss structure, a mesh pocket, and an operating platform. The horizontal steel frame base is surrounded by four channel steel and welded into a square structure. The net pocket is lash up at the first end connection of the channel steel, and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horizontal steel frame base. The four corners are respectively set with a moving wheel;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of the horizontal steel frame is welded with a truss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the operating platform; the truss structure is enclosed by the front side, the rear side, the left side and the right side, and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truss structure is square; the operating platform is sloped in the form of a slope. A square foot hand plate and a kicking board are arranged on the edges of the first angle steel beam, the second angle steel cross beam and the third steel cross beam, and the foot plat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foot hand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production, adjustable slope, low cost and turn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斜坡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移动式斜坡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施工作业常见的辅助设备,随着建筑结构多样化发展,脚手架的结构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施工需求。现代建筑中,屋面多呈现出超长结构钢结构天窗,因此针对此类采光顶安装施工,脚手架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操作平台,依照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大小,自重、承载力及安全性均合适的脚手架能协助施工人员较好较快的完成施工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移动式斜坡脚手架,适合用于采光顶的施工,可以辅助施工人员较好较快完成任务,同时给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包括水平钢框架底座1、移动轮2、桁架结构、网兜3、操作平台,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由四根槽钢围合焊接成方形结构,所述网兜3绑扎设置在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部的槽钢首尾连接处;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的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移动轮2;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上端面四周焊接设置有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的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由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和右侧面围合而成,所述桁架结构的水平截面呈方形;所述前侧面5包括第一上桁架51、第一角钢横梁52、第一立杆53和第一斜腹杆54,所述第一角钢横梁52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立杆5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一立杆53之间设置一根第一斜腹杆54;所述后侧面6包括第二上桁架61、第二角钢横梁62、第二立杆63和第二斜腹杆64,所述第二角钢横梁62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立杆6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二立杆63之间设置一根第二斜腹杆64;所述左侧面7包括第三上桁架71、第三角钢横梁72、第三立杆73和第三斜腹杆74,所述第三上桁架71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桁架51、第二上桁架61焊接固定,所述第三角钢横梁72两端分别与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焊接固定,第三立杆73有四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三上桁架7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三立杆73之间设置一根第三斜腹杆74;所述右侧面与左侧面7对称设置;所述操作平台呈斜坡状设置,包括方形脚手板8和踢脚板4,所述脚手板8边缘搭设在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和第三角钢横梁72上,所述脚手板8四周设置有踢脚板4。进一步,所述移动轮2为定向轮。进一步,所述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长度为3200mm—3800mm;角钢尺寸为63mm*63mm*5mm。进一步,所述第三角钢横梁72长度为7000mm—7800mm;角钢尺寸为63mm*63mm*5mm。进一步,所述踢脚板4高度为300mm。进一步,所述脚手板8和踢脚板4为16mm的胶合板。进一步,所述脚手板8上设置有防滑条。进一步,所述定向轮上设置有锁紧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杆53、第三立杆73、第二立杆63的高度与操作平台的斜坡坡度相适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具有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在施工现场可利用边角材料制作,施工高度和操作平台角度灵活可调,拆装方便可以反复使用,符合国家对绿色施工的要求。2,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斜坡脚手架,移动式斜坡脚手架的加工成本低,架体坚固耐用,与待施工的采光顶操作界面匹配性好。既缩短了工程工期,又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给施工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3,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斜坡脚手架,使用可以锁紧的定向轮,移动方向唯一且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斜坡式的操作平台上设置有防滑条给施工人员提供多一重保障。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采光顶操作界面施工中。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移动式斜坡脚手架侧视图;图2是水平钢框架底座是结构示意图;图3是前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后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平钢框架底座、2-移动轮、3-网兜、4-踢脚板、5-前侧面、51-第一上桁架、52-第一角钢横梁、53第一立杆、54-第一斜腹杆6-后侧面、61-第二上桁架、62-第二角钢横梁、63-第二立杆、64-第二斜腹杆7-左侧面、71-第三上桁架、72-第三角钢横梁、73-第三立杆、74-第三斜腹杆8-脚手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包括水平钢框架底座1、移动轮2、桁架结构、网兜3、操作平台,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由四根槽钢围合焊接成方形结构,所述网兜3绑扎设置在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部槽钢的首尾连接处;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的下端面四个角分别设置有移动轮2,移动轮2(可以为定向轮,上面设置有锁紧装置)只能向采光顶安装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上端面四周焊接设置有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的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由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和右侧面围合而成,所述桁架结构的水平截面呈方形。考虑到整个滑移式脚手架自重及其可以承受的重量,可以以12#槽钢为主体材料。如图3、图4所示,所述前侧面5包括第一上桁架51(可以为12#槽钢)、第一角钢横梁52、第一立杆53(可以为12#槽钢)和第一斜腹杆54(可以为12#槽钢),所述角钢横梁设置在上桁架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立杆5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一立杆53之间设置一根第一斜腹杆54。所述后侧面6包括第二上桁架61、第二角钢横梁62、第二立杆63和第二斜腹杆64,所述第二角钢横梁62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立杆6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二立杆63之间设置一根第二斜腹杆64;所述左侧面7包括第三上桁架71、第三角钢横梁72、第三立杆73和第三斜腹杆74,所述第三上桁架71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桁架51、第二上桁架61焊接固定,所述第三角钢横梁72两端分别与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焊接固定,第三立杆73有四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三上桁架7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三立杆73之间设置一根第三斜腹杆74;所述右侧面与左侧面7对称设置;其中,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长度为3200mm~3800mm;第三角钢横梁72长度为7000mm~7800mm;所述角钢尺寸为63mm*63mm*5mm。所述操作平台呈斜坡状设置,包括方形脚手板8和踢脚板4(高度为300mm),所述脚手板8边缘搭设在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和第三角钢横梁72上,所述脚手板8四周设置有踢脚板4。所述脚手板8和踢脚板4为16mm的胶合板,由于脚手板8是倾斜设置,因此还需在脚手板8上设置若干根防滑条。所述第一立杆53、第三立杆73、第二立杆63的高度与操作平台的斜坡坡度相适应。本技术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工作原理:首先,移动式脚手架提前将桁架结构主体结构焊接好,再将移动式斜坡脚手架的桁架结构采用塔吊或吊车吊装至采光顶两侧结构预留50cm宽混凝土平台上,并将移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式斜坡脚手架

【技术保护点】
1.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钢框架底座(1)、移动轮(2)、桁架结构、网兜(3)、操作平台,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由四根槽钢围合焊接成方形结构,所述网兜(3)绑扎设置在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部的槽钢首尾连接处;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的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移动轮(2);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上端面四周焊接设置有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的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由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和右侧面围合而成,所述桁架结构的水平截面呈方形;所述前侧面(5)包括第一上桁架(51)、第一角钢横梁(52)、第一立杆(53)和第一斜腹杆(54),所述第一角钢横梁(52)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立杆(5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一立杆(53)之间设置一根第一斜腹杆(54);所述后侧面(6)包括第二上桁架(61)、第二角钢横梁(62)、第二立杆(63)和第二斜腹杆(64),所述第二角钢横梁(62)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立杆(6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二立杆(63)之间设置一根第二斜腹杆(64);所述左侧面(7)包括第三上桁架(71)、第三角钢横梁(72)、第三立杆(73)和第三斜腹杆(74),所述第三上桁架(71)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桁架(51)、第二上桁架(61)焊接固定,所述第三角钢横梁(72)两端分别与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焊接固定,第三立杆(73)有四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三上桁架(7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三立杆(73)之间设置一根第三斜腹杆(74);所述右侧面与左侧面(7)对称设置;所述操作平台呈斜坡状设置,包括方形脚手板(8)和踢脚板(4),所述脚手板(8)边缘搭设在第一角钢横梁(52)、第二角钢横梁(62)和第三角钢横梁(72)上,所述脚手板(8)四周设置有踢脚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斜坡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钢框架底座(1)、移动轮(2)、桁架结构、网兜(3)、操作平台,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由四根槽钢围合焊接成方形结构,所述网兜(3)绑扎设置在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部的槽钢首尾连接处;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四个角的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移动轮(2);所述水平钢框架底座(1)上端面四周焊接设置有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的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由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和右侧面围合而成,所述桁架结构的水平截面呈方形;所述前侧面(5)包括第一上桁架(51)、第一角钢横梁(52)、第一立杆(53)和第一斜腹杆(54),所述第一角钢横梁(52)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立杆(5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一上桁架(5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一立杆(53)之间设置一根第一斜腹杆(54);所述后侧面(6)包括第二上桁架(61)、第二角钢横梁(62)、第二立杆(63)和第二斜腹杆(64),所述第二角钢横梁(62)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立杆(63)有三根并平行间隔焊接设置在第二上桁架(61)和槽钢之间,相邻两根第二立杆(63)之间设置一根第二斜腹杆(64);所述左侧面(7)包括第三上桁架(71)、第三角钢横梁(72)、第三立杆(73)和第三斜腹杆(74),所述第三上桁架(71)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桁架(51)、第二上桁架(61)焊接固定,所述第三角钢横梁(72)两端分别与第一角钢横梁(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瑜郝彦平李志航汤德芸宋志友李金肖胡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