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树滔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辘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933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辘脚机,底线梭外套位于辘脚机主体的下部,底线梭外套设置有转轴,底线梭套接在底线梭外套的转轴内,底线梭的直径为40‑60mm,挑线杆与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挑线杆包括主杆和支杆,主杆设置有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支杆设置有第三转轴孔和挑线孔,主杆的第一转轴孔与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主杆的第二转轴孔和支杆的第三转轴孔轴连接,挑线孔位于支杆的末端,第三转轴孔与挑线孔的距离为38mm‑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辘脚机,加大了底线梭的缠线量,同时对于挑线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适应了增加的挑线量,收线和放线更加从容,不会断线。

A new type of windlass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reel foot machine. The bottom line jacket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windlass machine. The bottom line shuttle jacket is set with a rotating shaft. The bottom line shuttle sleeve is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bottom line shuttle. The bottom line diameter of the shuttle is 40,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windlass machine. The pick line includes the main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the main bar is set up. There are first rotating shaft holes and second shaft holes, with third shaft holes and line holes, the first shaft of the main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roller foot machine, the second shaft hole of the mai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axis hole shaft of the support, the hole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support ro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hird shaft hole and the pick hole is 38mm 50mm.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new windlass machine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line binding of the bottom line shuttle, at the same time, it improves and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ick - up rod, which adapts to the increase of line picking, the line and the discharge line are more leisurely, and the line is not brok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辘脚机
本技术涉及服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辘脚机。
技术介绍
现今,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服装的美观和多样性,除了对服装自身款式的要求外,还会对服装上的边角细节也有要求,从而需要对服装裤脚的边角进行缝纫,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品味和附加值。在本申请中,服装是广义的含义,不限定于衣服和裤子,除此之外,还包括鞋袜、帽子、手套、西裤、牛仔衫裤、工作服及便服等。辘脚机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服装加工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努力在减少中间换线暂停的环节。目前,现有的辘脚机的底线梭过小,缠线量有限,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使用完,需要频繁更换底线梭,而底线梭更换又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据统计,一天需要更换底线梭的次数在20次以上,极大地影响了辘脚机的工作效率,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辘脚机,加大了底线梭的缠线量,同时对于挑线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适应了增加的挑线量,收线和放线更加从容,不会断线。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辘脚机,包括辘脚机主体、底线梭、底线梭外套和挑线杆,所述底线梭外套位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下部,所述底线梭外套设置有转轴,所述底线梭套接在所述底线梭外套的转轴内,所述底线梭的直径为40-60mm,所述挑线杆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所述挑线杆包括主杆和支杆,所述主杆设置有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所述支杆设置有第三转轴孔和挑线孔,所述主杆的第一转轴孔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所述主杆的第二转轴孔和所述支杆的第三转轴孔轴连接,所述挑线孔位于所述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三转轴孔与所述挑线孔的距离为38mm-50mm。优选地,所述底线梭的直径为45-55mm。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孔与所述挑线孔的距离为41mm-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辘脚机,包括辘脚机主体、底线梭、底线梭外套和挑线杆,底线梭外套位于辘脚机主体的下部,底线梭外套设置有转轴,底线梭套接在底线梭外套的转轴内,底线梭的直径为40-60mm,挑线杆与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挑线杆包括主杆和支杆,主杆设置有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支杆设置有第三转轴孔和挑线孔,主杆的第一转轴孔与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主杆的第二转轴孔和支杆的第三转轴孔轴连接,挑线孔位于支杆的末端,第三转轴孔与挑线孔的距离为38mm-50mm。底线梭的直径加大,从而是的底线的缠线量加大,底线的使用时间更长,不需要频繁更换底线梭,从而提高辘脚机的工作效率。由于底线梭的直径加大,使得辘脚机的走线轨迹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了增加的挑线量,收线和放线更加从容,不会断线,同时对于挑线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辘脚机,加大了底线梭的缠线量,同时对于挑线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适应了增加的挑线量,收线和放线更加从容,不会断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新型辘脚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新型辘脚机的挑线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中新型辘脚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新型辘脚机的挑线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辘脚机,包括辘脚机主体1、底线梭2、底线梭外套3和挑线杆6,底线梭外套3位于辘脚机主体1的下部,底线梭外套3设置有转轴4,底线梭2套接在底线梭外套3的转轴4内,底线梭2的直径为50mm,挑线杆6与辘脚机主体1的主轴5连接,挑线杆6包括主杆61和支杆62,主杆61设置有第一转轴孔63和第二转轴孔64,支杆设置有第三转轴孔(图中为示出)和挑线孔65,主杆61的第一转轴孔63与辘脚机主体1的主轴5连接,主杆61的第二转轴孔64和支杆62的第三转轴孔轴连接,挑线孔65位于支杆62的末端,第三转轴孔与挑线孔65的距离d为45mm。底线梭的直径加大,从而是的底线的缠线量加大,底线的使用时间更长,不需要频繁更换底线梭,从而提高辘脚机的工作效率。由于底线梭的直径加大,使得辘脚机的走线轨迹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了增加的挑线量,收线和放线更加从容,不会断线,同时对于挑线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辘脚机,加大了底线梭的缠线量,同时对于挑线杆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适应了增加的挑线量,收线和放线更加从容,不会断线。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辘脚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辘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辘脚机主体、底线梭、底线梭外套和挑线杆,所述底线梭外套位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下部,所述底线梭外套设置有转轴,所述底线梭套接在所述底线梭外套的转轴内,所述底线梭的直径为40‑60mm,所述挑线杆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所述挑线杆包括主杆和支杆,所述主杆设置有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所述支杆设置有第三转轴孔和挑线孔,所述主杆的第一转轴孔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所述主杆的第二转轴孔和所述支杆的第三转轴孔轴连接,所述挑线孔位于所述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三转轴孔与所述挑线孔的距离为38mm‑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辘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辘脚机主体、底线梭、底线梭外套和挑线杆,所述底线梭外套位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下部,所述底线梭外套设置有转轴,所述底线梭套接在所述底线梭外套的转轴内,所述底线梭的直径为40-60mm,所述挑线杆与所述辘脚机主体的主轴连接,所述挑线杆包括主杆和支杆,所述主杆设置有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所述支杆设置有第三转轴孔和挑线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滔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陈树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