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901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一组旋扣马达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以及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与供油口连接,三者的油口Y与回油口连接,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与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之间、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与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之间、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与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之间能分别连通,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之间、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之间能分别连通。

A control loop of the hydraulic upper buckle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rol loop for the hydraulic upper lever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manual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 secondhand dynamic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 third manual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 first three position hydraulic reversing valve, the two or three position hydraulic reversing valve, the 33 position hydraulic reversing valve, the first set of rotary buckle motors, the second sets of rotary buckle motors, and the first manual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 secondary dynamic pressure relief valve and the oil port P of the third manual pressure relief valv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il supply port, the three of the oil ports are connected to the oil return port, the first manual pressure reducing valve's oil port A and the first three hydraulic transfer valve oil port P, the secondary dynamic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il port A and the two or three position liquid moving valve oil port P, third manual decompression The oil port A of the valve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oil port P of the 33 position hydraulic reversing valve, the oil port A of the first three position hydraulic reversing valve and the oil port A of the first set of rotary buckle motor, the oil port A of the two or three position hydraulic reversing valve and the oil port B of the first set of rotary buckle motor can b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行业中钻井装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
技术介绍
连续循环钻井系统能够在接单根或立柱时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从而在整个钻进期间实现稳定的当量循环密度和不间断的钻屑排出,避免了停泵和开泵循环时引起的井底压力波动,全面改善了井眼条件和钻井安全,显著降低钻井事故,提高钻进效率。其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225117U中,描述了一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液压上卸扣机构,主要由旋扣马达、上卸扣油缸、定位油缸、齿爪、导轨、旋扣齿轮和中心齿轮等组成,中心齿轮与夹持机构固连。上述上卸扣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上扣时,在夹持机构夹住钻杆后,先利用旋扣马达通过旋扣齿轮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旋转,以此带动钻杆正转使接头旋紧,然后定位油缸伸出,使导轨上的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确定啮合后,启动上卸扣油缸,通过齿爪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正传,进行接头紧扣,达到上扣扭矩后,上卸扣油缸泄压,定位油缸回缩使导轨上的齿爪与中心齿轮脱离,至此完成上扣流程;卸扣流程与之相反,定位油缸伸出使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后,上卸扣油缸通过齿爪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反转崩扣,接头崩开后,上卸扣油缸泄压,定位油缸回缩使齿爪与中心齿轮脱离,然后启动旋扣马达,通过旋扣齿轮驱动中心齿轮和夹持机构反转,将接头旋开,至此完成卸扣操作。由于齿爪与中心齿轮之间的齿位时常不对中,需要通过较复杂的动作使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因此操作费时费力,偶尔还会发生多次动作无法啮合的情况,另外在齿爪与中心齿轮脱离时,也会出现因为齿爪与导轨相对位置不合适,造成机构运动受阻而无法完全脱开的现象,此时必须人工干预解决,影响了现场操作的安全可靠性。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通过变换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实现旋扣、紧扣和崩扣的全部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第二手动换向阀、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第三手动节流阀、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一组旋扣马达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与供油口连接,三者的油口Y与回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的油口B、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的油口B以及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的油口B上对应连接有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以及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以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的油口B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被封堵。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另包括:第一梭阀,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连接;第二梭阀,其油口A与所述第一梭阀的油口C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的液控口a连接;第三梭阀,其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梭阀的油口B连接。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P、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P与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油口T、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油口T、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的油口Y、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的油口Y、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的油口Y、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T、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T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的油口T与回油口连接。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以及第二手动换向阀替换为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替换为电比例控制阀。如上所述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以及第三手动节流阀替换为调速阀。本专利技术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可以通过灵活变换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实现旋扣、紧扣和崩扣的全部操作,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上卸扣油缸、定位油缸和齿爪等部件,因此避免了齿爪与中心齿轮啮合和脱离困难的问题,使上卸扣操作更为简便,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旋扣马达驱动接头旋合、紧扣、崩扣和旋离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第一手动换向阀;2、第二手动换向阀;3、第一手动减压阀;4、第二手动减压阀;5、第三手动减压阀;6、第一手动节流阀;7、第二手动节流阀;8、第三手动节流阀;9、第一梭阀;10、第二梭阀;11、第三梭阀;12、第一压力表;13、第二压力表;14、第三压力表;15、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6、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8、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9、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1、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2、第一组旋扣马达;23、第二组旋扣马达;24、供油口;25、回油口;26、公接头;27、母接头;28、夹持机构;29、齿轮传动机构;30、旋扣马达;31、油缸;32、壳体底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包括有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第二手动换向阀、第一手动减压阀、第二手动减压阀、第三手动减压阀、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二手动节流阀、第三手动节流阀、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1)、第二手动换向阀(2)、第一手动减压阀(3)、第二手动减压阀(4)、第三手动减压阀(5)、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第三手动节流阀(8)、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第一组旋扣马达(22)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23),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b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b连接,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a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B、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B以及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B上对应连接有第一压力表(12)、第二压力表(13)以及第三压力表(14);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以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二组旋扣马达(23)的油口B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和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B被封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上卸扣机构控制回路包括有第一手动换向阀(1)、第二手动换向阀(2)、第一手动减压阀(3)、第二手动减压阀(4)、第三手动减压阀(5)、第一手动节流阀(6)、第二手动节流阀(7)、第三手动节流阀(8)、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第四二位液动换向阀(21)、第一组旋扣马达(22)以及第二组旋扣马达(23),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1)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b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液控口a及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液控口b连接,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2)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液控口a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手动减压阀(3)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手动减压阀(4)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三手动减压阀(5)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P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节流阀(6)的油口B、所述第二手动节流阀(7)的油口B以及所述第三手动节流阀(8)的油口B上对应连接有第一压力表(12)、第二压力表(13)以及第三压力表(14);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接,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A连接,所述第二二位液动换向阀(19)的油口A与所述第二三位液动换向阀(16)的油口A以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B连接,其油口B与所述第一二位液动换向阀(18)的油口B相互连通,其油口C与所述第一组旋扣马达(22)的油口B连接,所述第三二位液动换向阀(20)的油口A与所述第一三位液动换向阀(15)的油口A及所述第三三位液动换向阀(17)的油口A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坚马金山梁国红肖建秋齐金涛郗凤亮徐朝阳邵强刘继亮耿莉王雪卢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