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0853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包括(I)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面积计算通风量;(II)在保持通风量满足的条件下测定室内接收到的来自室外的噪音最大值和声谱;(III)采用可自然通风的消声装置使室内受到的噪音值降至标准值或其以下;(IV)根据建筑室内布局和室内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在建筑物的内外墙体、门框、窗框上确定消声装置的安装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建筑物的具体布局和位置进行专门的降噪设计,利用了消声器原理降噪,利用小风阻折弯方式避光,利用自然风压和室内人或机械扰动通风换气,通过建筑特点综合布局,来实现自然通风、避光、降噪、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目的,可24小时不间断开启,缓解室内异味等情况。

A method of noise reduction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buildings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noise reduction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building, including (I) calculating ventila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area of the building; (II) measuring the indoor noise maximum and sound spectrum received indo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eeping the ventilation quantity satisfied; (III) using a naturally ventilated noise elimination device to make the room under. The noise value is reduced to the standard value or below it; (IV)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noise reduction device is determined on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wall, door frame and window frame of the building according to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main active area of the indoor personnel. This invention combines the specific layout and position of the building to carry out the special noise reduction design, using the noise reduction principle of the muffler, using the small wind resistance bending way to avoid the light, using the natural wind pressure and the indoor or mechanical disturbance ventilation and ventilati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features, to realize natural ventilation, light avoidance, noise red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work and work. The purpose of living conditions can be opened continuously for 24 hours to alleviate indoor od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和临街边建筑无法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噪音,这是困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大问题。在城市,靠近车流量较大街道、飞机和船舶航道、公园和广场周边、水流湍急的河流旁、大雨和雷电时等等,噪音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除了忍受人们会采取一些对应的办法:如紧闭窗户,如果要避免关窗造成室内卫生条件恶化就得增加机械通风,由于电机最终要产生噪音,安装需要配电线、开关、出门随时需要记住拉电闸等因素,使用状况不理想,再加上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高。另外,生活中有许多情况需要在白昼避光,比如电影院,家庭午休等,也涉及到避光时通风问题,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均采用机械通风,而家庭多少没有类似设施,只有开窗,并拉上窗帘,如果还觉得闷,只好把窗帘也拉开些。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产品,如空调、空气净化器,均是采用机械换气,不可避免要产生噪音,而且对电能消耗通常很大,并不算节能环保,因此,设计一种装置既能解决通风、降噪、避光又不耗能源,这将使我们生活更加健康,环境更加舒适,是本公司重点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能解决通风、降噪、避光又不耗能源的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面积计算通风量;(II)在保持通风量满足的条件下测定室内接收到的来自室外的噪音最大值和声谱;(III)采用可自然通风的消声装置使室内受到的噪音值降至标准值或其以下;(IV)根据建筑室内布局和室内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在建筑物的内外墙体、门框、窗框上确定消声装置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V)对消声装置进行处理,避免室外光通过消声装置的内通道直接进入室内。为有效获得环境噪音的最大值,所述步骤(II)中测定噪音最大值的测定时限至少为300天。为了提高通风效果,所述步骤(IV)中安装位置至少为二个,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形成空气流通效果。对于步骤(III)中采用的可自然通风的消声装置,为了满足不同建筑物安设条件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四种具体的构造,分别如下:其一,所述消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通道本体,设置在通道本体内将其两侧的建筑物空间连通的内通道,在内通道一侧内壁上内凹设置的且至少具有两处内凹处的第一波浪部,设置于第一波浪部相对侧的内通道内壁上且以内通道的中轴线上一点为对称中心并与第一波浪部形成中心对称的第二波浪部,位于内通道内一侧与第一波浪部的一内凹处匹配形成副弯曲流道的第一挡柱,以及以第一波浪部与第二波浪部的对称中心为对称中心并与第一挡柱构成中心对称的第二挡柱,其中,第二挡柱与第二波浪部也形成副弯曲流道,第一波浪部和第二波浪部的其余内凹处、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之间的内通道部分、内通道内除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波浪部外的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主弯曲流道,主副弯曲流道的通风总量与步骤(I)所得的自然通风量匹配。该种构造的安装空间相对瘦长,适合较厚或不宜较大范围改造的墙体。在进一步地的设计中,为了使主弯曲流道的弯曲幅度更大更明显,所述第一波浪部或第二波浪部中所有内凹处的内凹深度均不同,且对应第一挡柱或第二挡柱的内凹处的内凹深度为最浅。为了使主弯曲流道的走向更加平滑,所述第一挡柱或/和第二挡柱背向其与对应的波浪部的棱角处呈弧形。为了便于声光传播反射,所述第一挡柱或/和第二挡柱的朝向内通道进口的棱角处呈弧形。其二,所述消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通道本体,设置在通道本体内将其两侧的建筑物空间连通的内通道,在内通道一侧内壁上设置的凸部,在内通道另一侧内壁上设置的与凸部匹配的凹部,以及在凸部和凹部之间设置的数个带有弯折部的挡流体,其中,所述挡流体的一侧与凸部匹配,另一侧与凹部匹配,相邻挡流体之间、挡流体与凸部、挡流体与凹部之间形成相应数量的并列流道,所有并列流道的通风总量与步骤(I)所得的自然通风量匹配。该种构造的安装空间相对更宽更薄,更适合室内房间间的墙体。在进一步地设计中,为了增加并列流道的弯折度,所述凹部和凸部可以至少两个并排方式设置,形成类似于第一种构造中波浪部的形状。为了便于声光传播反射,所述挡流体的朝向内通道进口的棱角处呈弧形。其三,所述消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通道本体,两个设置在通道本体内将其两侧的建筑物空间连通的内通道,以及设置在通道本体中部内侧的导流凸块,其中,两个内通道呈Z字型,并以其出风口边缘为中心对称设置,且两个出风口以此合并为一个总出风口,两个内通道的通风总量与步骤(I)所得的自然通风量匹配。该中构成的安装空间更薄更大,较适合窗户旁的非承重墙体。其四,所述消声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于门体内且两端分别通向门体内外两侧的内通道,该通道本体包括埋设于门体内部呈竖直走向的直通部和分别与直通部两端连通的弯曲部,两个弯曲部分别位于门体的上部和下部;所有内通道的通风总量与步骤(I)所得的通风量匹配。作为优选,该内通道选用多孔管。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较大物体落入内通道或小动物进入内通道、以及便于内通道的开闭,所述内通道内设有隔网或/和封板。其中,在具体的设计中封板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可控制开合式的结构。为了增强过滤性能,所述内通道内还设有空气过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合建筑物的具体布局和位置进行专门的降噪设计,利用了消声器原理降噪,利用小风阻折弯方式避光,利用自然风压和室内人或机械扰动通风换气,一举多得,还利用了建筑的门、窗、墙、雨棚等位置以不影响建筑其他功能的特点进行合理化的综合布局,来实现自然通风、避光、降噪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目的,不仅所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其有效节能,完全不耗电,也没有任何自产噪音的问题,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开启,使室内由于人的呼吸、家具或装修、厨房油烟、吸烟烟尘、鞋、电气等散发的大量异味得到自然缓解,具有极高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种具体构造来解决城市噪音传入室内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室内的宁静和空气流通,为人们营造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消声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消声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消声装置的声光传播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消声装置的一侧面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通道本体,2-内通道,3-第一波浪部,4-第二波浪部,5-第一挡柱,6-第二挡柱,7-主弯曲流道,8-副弯曲流道,10-隔网,11-空气过滤层,12-封板,20-凸部,21-凹部,22-挡流体,30-导流凸块,41-直通部,42-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面积计算通风量;(II)在保持通风量满足的条件下测定室内接收到的来自室外的噪音最大值和声谱;(III)采用可自然通风的消声装置使室内受到的噪音值降至标准值或其以下;(IV)根据建筑室内布局和室内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在建筑物的内外墙体、门框、窗框上确定消声装置的安装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面积计算通风量;(II)在保持通风量满足的条件下测定室内接收到的来自室外的噪音最大值和声谱;(III)采用可自然通风的消声装置使室内受到的噪音值降至标准值或其以下;(IV)根据建筑室内布局和室内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在建筑物的内外墙体、门框、窗框上确定消声装置的安装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对消声装置进行处理,避免室外光通过消声装置的内通道直接进入室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中测定噪音最大值的测定时限至少为300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中安装位置至少为二个,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形成空气流通效果。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降噪避光自然通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通道本体(1),设置在通道本体内将其两侧的建筑物空间连通的内通道(2),在内通道一侧内壁上内凹设置的且至少具有两处内凹处的第一波浪部(3),设置于第一波浪部相对侧的内通道内壁上且以内通道的中轴线上一点为对称中心并与第一波浪部形成中心对称的第二波浪部(4),位于内通道内一侧与第一波浪部的一内凹处匹配形成副弯曲流道(8)的第一挡柱(5),以及以第一波浪部与第二波浪部的对称中心为对称中心并与第一挡柱构成中心对称的第二挡柱(6),其中,第二挡柱与第二波浪部也形成副弯曲流道(7),第一波浪部和第二波浪部的其余内凹处、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之间的内通道部分、内通道内除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波浪部外的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主弯曲流道,主副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胡昊宇徐言毓林吉勇王海川郑永丽陈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