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及铝合金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46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至少包括将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筒分别进行加热处理,使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筒的温度分别为480~500℃、435~445℃、410~420℃;将加热后的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后的挤压筒内进行挤压处理,使加热后的铝合金铸锭从加热后的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得到第一挤压型材;将第一挤压型材依次进行在线淬火处理、锯切处理和张力矫直处理,最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时效条件为195~205℃,5~8h,获得铝合金型材。该工艺获得的铝合金型材晶粒尺寸小、型材微观间隙量减少并且微观间隙尺寸缩小,导电率达到56%及以上,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and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luminum alloy profi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t least including the heating treatment of aluminum alloy ingot, extrusion die and extrusion cylinder respectively,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aluminum alloy ingot, extrusion die and extrusion cylinder are 480~500, 435~445 and 410~420, respectively, and the aluminum alloy ingot after heating is placed after heating. The extruded aluminum alloy ingot after heating was extruded from the mold hole of the extruded die after heating, and the first extruded profile was obtained. The first extruded profile was processed by on-line quenching, sawing and tension straightening, and artificial aging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nd, and the aging condition was 195~205 C, 5 ~ 8h. An aluminum alloy profile is obtained. The size of the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obtained by this process is small, the microcosmic clearance of the profile is reduced and the size of the microcosmic clearance is reduce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up to 56% and above,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及铝合金型材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加工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及铝合金型材。
技术介绍
传统导电类铝型材产品的材质为6101B,属于可热处理强化合金,有优良的电导率和中等强度。在使用过程中,要求该类产品硬度必须控制在一个中等强度范围,延伸率达到标准要求,且电导率要求达到55%以上,生产难度大。而且随着对产品质量的升级要求,部分商家要求该类产品抗拉强度≧215MPa、屈服强度≧168MPa、延伸率≧6%、导电率IACS≧56%。有些厂家使用过时效的方法来提高导电率,但综合力学性能达不到标准;难以达到客户对此类产品的使用要求。如申请号为201710240655.X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专利公开一种6101铝合金型材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分别对6101铝合金圆锭、挤压模具、挤压机的挤压筒进行加热,其中6101铝合金圆锭加热温度为480~530℃,模具加热温度为460~480℃,挤压机的挤压筒加热温度为490~500℃;B、将铸锭放入挤压筒,挤压机的挤压杆推动挤压筒内的铝合金铸锭从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形成挤压型材;C、挤压型材在出模口后由牵引机牵引,在固定料台处采用水雾淬火装置进行在线淬火;随后进行锯切、张力矫直和人工时效处理,得到的铝型材抗拉强度在220~223MPa、屈服强度为193MPa、伸长率达到18.6%及以上,符合交通轨道的需求,虽然综合力学性能已经满足要求,但是其导电性能并不清楚,且经过试验验证其导电率最高仅为55.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铝型材加工方法,使得其获得的铝型材综合力学性和导电率均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铝合金型材综合力学性能和导电率无法同时满足用户更高的要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机的挤压筒分别进行加热处理,使所述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筒的温度分别为480~500℃、435~445℃、410~420℃;将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筒内进行挤压处理,使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得到第一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一挤压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处理,得到第二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二挤压型材进行锯切处理和张力矫直处理,获得第三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三挤压型材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人工时效温度为195~205℃,时间为5~8h,获得铝合金型材。相应地,一种铝合金型材,所述铝合金型材由如上所述的加工工艺进行制造得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上述提供的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通过降低模具温度、挤压筒的温度,使得型材出料温度相应地得到降低,从而确保挤压铝合金进行再结晶时,生成的组织晶粒的粒度尺寸变小,避免了粗晶粒的产生,获得的铝合金型材微观间隙量减少且间隙尺寸缩小,使得铝合金型材的导电率达到56%及以上,并且还能保证其综合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型材,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得到的铝合金型材晶粒尺寸小、型材微观间隙量减少并且微观间隙尺寸缩小,使得铝合金型材的导电率达到56%及以上,并且综合力学性能也能获得保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铝合金铸锭精炼时未使用高效精炼溶剂得到的铸棒组织低倍效果;图2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铸锭精炼时使用高效精炼溶剂得到的铝合金铸棒组织低倍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所述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机的挤压筒分别进行加热处理,使所述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筒的温度分别为480~500℃、435~445℃、410~420℃;将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筒内进行挤压处理,使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得到第一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一挤压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处理,得到第二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二挤压型材进行锯切处理和张力矫直处理,获得第三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三挤压型材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人工时效温度为195~205℃,时间为5~8h,获得铝合金型材。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铸锭,按照质量分数100%计,包括以下组分:其中,所述Cu、Mn、Zn均不取0值。Mn含量过高,会使得加工得到的铝合金型材导电率降低,Fe虽然能够提高铝合金型材的力学性能,但是含量过高也会降低铝合金型材的导电率。当然,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铸锭,还包括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如Cr、Ti等,这些杂质的总含量不超过0.02%,每种杂质含量不超过0.01%。本专利技术中,铝合金铸锭可以采用如上所述的铝合金铸锭,也可以对其进行铸造精炼,使得杂质含量以及气体含量降低。如果对铝合金铸锭进行铸造精炼,包括以下步骤:对熔炼炉进行清洗,确保熔炼炉干净不含杂质,然后将铝锭置于熔炼炉中加热至72~750℃;随后进行精炼处理,精炼温度控制在730~745℃,并且在高纯度的氮气和高效精炼溶剂的条件下,反复精炼至少3次,然后铸造成铝合金铸锭。优选地,按照质量分数100%计,所述高效精炼溶剂包括以下成分:氟化物30~40%;氯化物60~70%。其中,所述氟化物为CaF2等;所述氯化物为MgCl2、KCl、NaCl等中的至少一种。该高效精炼溶剂通过与铝熔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以除掉熔体中气体、非金属物、杂质金属物等,起到除气除杂、净化熔体作用。并且在铸造时没采用在线细化的方法,保证合金的晶粒度,过滤时采用50ppi双极过滤板过滤,同时采用管式过滤,并采用在线除气装置进行除气处理,以保证铝合金铸锭的纯度、质量。图1和图2显示了未采用高效精炼溶剂和采用高效精炼溶剂对铝合金铸锭进行精炼得到的铸棒组织低倍效果。从图1可知,未采用高效精炼溶剂进行精炼时,铸棒组织出现较多的氢氧化物夹渣、金属及非金属夹渣物,并且含气量较多,铸棒针孔量也相对图2多。上述加热后的铝合金铸锭在置于加热后的挤压筒内时,应当确保铝合金铸锭的温度为480~500℃,并且保证挤压筒的温度为410~420℃。优选地,挤压处理的挤压速度为12~15m/min。挤压速度过快,产生粗晶粒,并且产生的张力过大;而挤压速度过慢,不利于加工效率的提高。在将铝合金铸锭从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时,挤压模具的模孔出料处的铝合金温度应当在520~535℃,(1)以便于控制挤出型材后续固溶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此温度过低会导致型材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2)把挤出型材再结晶过程生成的内部组织晶粒晶粒度控制到最优,过高温度则会出现粗晶现场,影响型材的导电性能。得到的第一挤压型材,在模孔出口处直接由牵引机牵引,在固定出料台处采用水雾淬火装置进行在线淬火,获得第二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至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机的挤压筒分别进行加热处理,使所述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筒的温度分别为480~500℃、435~445℃、410~420℃;将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筒内进行挤压处理,使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得到第一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一挤压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处理,得到第二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二挤压型材进行锯切处理和张力矫直处理,获得第三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三挤压型材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人工时效温度为195~205℃,时间为5~8h,获得铝合金型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至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机的挤压筒分别进行加热处理,使所述铝合金铸锭、挤压模具、挤压筒的温度分别为480~500℃、435~445℃、410~420℃;将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筒内进行挤压处理,使加热后的所述铝合金铸锭从加热后的所述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得到第一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一挤压型材进行在线淬火处理,得到第二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二挤压型材进行锯切处理和张力矫直处理,获得第三挤压型材;将所述第三挤压型材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人工时效温度为195~205℃,时间为5~8h,获得铝合金型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型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时效的温度为198~202℃,人工时效的时间为5~6h。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镇宋冰何亮刘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加日西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