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35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线槽,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底部设置开口的第一排线孔,且第一排线孔与下壳体相适配,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二排线孔,所述上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板,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三角卡块,多个三角卡块与多个定位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与对应的三角卡块相配合,所述定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角滑块,所述三角滑块与对应的三角卡块相配合,所述三角滑块上开设有镶嵌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上壳体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上,提高了工人的排线效率,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Line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ne groove, which includes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under the upper shell. One side of the upp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ne hole with an opening at the bottom, and the first line hole is fit with the lower shell. One side of the lower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ine hole with an opening at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shell.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plate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art, and a plurality of triangular block block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housing, and a plurality of triangle blocks are arranged one by one with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boards, and one side of the position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ard hole, and the card hole is match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riangle block. The bottom of the positioning plate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three. The triangular slide block is match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riangular block, and the triangular sl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mosaic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which can quickly install the upper shell on the lower shell, which improves the line efficiency of the worker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use of the peo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线槽
本技术涉及电线整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线槽。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家庭或者公司电器设备越来越多,电线交汇处总是充斥着许许多多电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人通常会将电线统一排布在排线槽内,方便对电线进行管理,且这样排布之后能够使得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排线槽大都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相互卡合,卡合之后中间形成空隙,可用于放置电线的线槽,但传统的排线槽上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卡合操作比较麻烦,从而会影响工人的排线效率,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排线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排线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排线槽,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底部设置开口的第一排线孔,且第一排线孔与下壳体相适配,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二排线孔;所述上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板,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三角卡块,多个三角卡块与多个定位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与对应的三角卡块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角滑块,所述三角滑块与对应的三角卡块相配合。优选的,所述三角滑块上开设有镶嵌槽,镶嵌槽内嵌装有滚珠,所述滚珠与对应的三角卡块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线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均与下壳体相配合,所述限位杆的底部与下壳体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和三角卡块的底部与卡孔的底部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二排线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杆,多个加固杆的底部均与第二排线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位于同一侧的加固杆的数量为三到七个,且位于第二排线孔同一侧内壁上的三到七个加固杆等间距间隔设置。优选的,位于下壳体同一侧的定位板的数量为三到五个,且位于下壳体同一侧的三到五个定位板等间距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上壳体、下壳体、第一排线孔、三角卡块、三角滑块、镶嵌槽和滚珠相配合,当需要将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时,向上推动下壳体,使得下壳体滑入第一排线孔内,此时下壳体的外侧在第一排线孔的两侧内壁上向上进行滑动,直至三角卡块与滚珠相接触,继续向上推动下壳体,此时滚珠在三角卡块上进行滑动,且滚珠对三角卡块进行挤压,三角卡块对下壳体进行挤压,使得下壳体发生变形,此时下壳体的两侧向内侧发生弯曲;(2)、通过定位板、卡孔、限位杆、第二排线孔和加固杆相配合,继续向上推动下壳体,直至下壳体的顶部与限位杆的底部相接触,此时三角卡块的位置移动至与卡孔的位置相平齐,下壳体的两侧弯曲得到的弹力对三角卡块进行推动,使得三角卡块卡入对应的卡孔内,对上壳体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将上壳体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上,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上壳体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上,提高了工人的排线效率,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排线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排线槽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排线槽的三角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排线孔、4定位板、5三角卡块、6卡孔、7三角滑块、8限位杆、9第二排线孔、10加固杆、11镶嵌槽、12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排线槽,包括上壳体1和位于上壳体1下方的下壳体2,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底部设置开口的第一排线孔3,且第一排线孔3与下壳体2相适配,下壳体2的一侧设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二排线孔9;上壳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板4,下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三角卡块5,多个三角卡块5与多个定位板4一一对应设置,定位板4的一侧开设有卡孔6,卡孔6与对应的三角卡块5相配合,通过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排线孔3、三角卡块5、三角滑块7、镶嵌槽11和滚珠12相配合,当需要将上壳体1安装在下壳体2上时,向上推动下壳体2,使得下壳体2滑入第一排线孔3内,此时下壳体2的外侧在第一排线孔3的两侧内壁上向上进行滑动,直至三角卡块5与滚珠12相接触,继续向上推动下壳体2,此时滚珠12在三角卡块5上进行滑动,且滚珠12对三角卡块5进行挤压,三角卡块5对下壳体2进行挤压,使得下壳体2发生变形,此时下壳体2的两侧向内侧发生弯曲;通过定位板4、卡孔6、限位杆8、第二排线孔9和加固杆10相配合,继续向上推动下壳体2,直至下壳体2的顶部与限位杆8的底部相接触,此时三角卡块5的位置移动至与卡孔6的位置相平齐,下壳体2的两侧弯曲得到的弹力对三角卡块5进行推动,使得三角卡块5卡入对应的卡孔6内,对上壳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将上壳体1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2上,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上壳体1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2上,提高了工人的排线效率,有利于人们的使用。本技术中,定位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角滑块7,三角滑块7与对应的三角卡块5相配合,三角滑块7上开设有镶嵌槽11,镶嵌槽11内嵌装有滚珠12,滚珠12与对应的三角卡块5相配合,第一排线孔3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8,两个限位杆8均与下壳体2相配合,限位杆8的底部与下壳体2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和三角卡块5的底部与卡孔6的底部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二排线孔9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杆10,多个加固杆10的底部均与第二排线孔9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侧的加固杆10的数量为三到七个,且位于第二排线孔9同一侧内壁上的三到七个加固杆10等间距间隔设置,位于下壳体2同一侧的定位板4的数量为三到五个,且位于下壳体2同一侧的三到五个定位板4等间距间隔设置,通过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排线孔3、三角卡块5、三角滑块7、镶嵌槽11和滚珠12相配合,当需要将上壳体1安装在下壳体2上时,向上推动下壳体2,使得下壳体2滑入第一排线孔3内,此时下壳体2的外侧在第一排线孔3的两侧内壁上向上进行滑动,直至三角卡块5与滚珠12相接触,继续向上推动下壳体2,此时滚珠12在三角卡块5上进行滑动,且滚珠12对三角卡块5进行挤压,三角卡块5对下壳体2进行挤压,使得下壳体2发生变形,此时下壳体2的两侧向内侧发生弯曲;通过定位板4、卡孔6、限位杆8、第二排线孔9和加固杆10相配合,继续向上推动下壳体2,直至下壳体2的顶部与限位杆8的底部相接触,此时三角卡块5的位置移动至与卡孔6的位置相平齐,下壳体2的两侧弯曲得到的弹力对三角卡块5进行推动,使得三角卡块5卡入对应的卡孔6内,对上壳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将上壳体1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2上,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上壳体1快速的安装在下壳体2上,提高了工人的排线效率,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工作原理:使用中,当需要将上壳体1安装在下壳体2上时,向上推动下壳体2,使得下壳体2滑入第一排线孔3内,此时下壳体2的外侧在第一排线孔3的两侧内壁上向上进行滑动,直至三角卡块5与滚珠12相接触,继续向上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线槽

【技术保护点】
1.排线槽,包括上壳体(1)和位于上壳体(1)下方的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底部设置开口的第一排线孔(3),且第一排线孔(3)与下壳体(2)相适配,所述下壳体(2)的一侧设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二排线孔(9);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板(4),所述下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三角卡块(5),多个三角卡块(5)与多个定位板(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板(4)的一侧开设有卡孔(6),所述卡孔(6)与对应的三角卡块(5)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排线槽,包括上壳体(1)和位于上壳体(1)下方的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底部设置开口的第一排线孔(3),且第一排线孔(3)与下壳体(2)相适配,所述下壳体(2)的一侧设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二排线孔(9);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板(4),所述下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三角卡块(5),多个三角卡块(5)与多个定位板(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板(4)的一侧开设有卡孔(6),所述卡孔(6)与对应的三角卡块(5)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角滑块(7),所述三角滑块(7)与对应的三角卡块(5)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滑块(7)上开设有镶嵌槽(11),镶嵌槽(11)内嵌装有滚珠(12),所述滚珠(12)与对应的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炜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灵通道路设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