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0160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通过计量罐将多种成膜剂先后加入搅拌罐中共混,将无机粉体材料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促进剂粉体,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促进剂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然后经辊筒碾压,再经打散机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打散,经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快速高效无污染,在胶料混炼过程中包覆层不会受热分解或是熔化从而释放出促进剂,减少胶料过硫现象产生,提高橡胶制品加工安全性能。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multi component film coating modified promo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multi - group film - breaking agent coated modified accelerator. The steps are as follows: through the metering tank, a variety of film forming agents are mixed in a mixing tank successively, and the inorganic powder material is added into a mixing tank to be mixed evenly. The promoter powder was added to the mixer in advance, and the mixed suspension emulsion was added to the promoter powder in proportion. The mixing machine is used to mix the above materials, then rolled through the roller, and then the mixed material is dispersed by the punch. After being dispersed, the mixed material is granulated by the rolling granulator. The wet material is then sent into the dryer to dry. The dried products are crushed through the mill, cooling, sifting, and sieving. The finished product is obtained after the packing.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imple cost, low safety, fast efficiency and no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mixing, the coating will not be heated to decompose or melt so as to release the accelerator, reduce the sulphur phenomenon of the rubber,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rubber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产品领域,主要应用于橡胶制品如轮胎等行业中。
技术介绍
橡胶硫化是对天然橡胶进行改善,使其变成具有优良性能的橡胶产品的重要工序。使用硫横对橡胶进行硫化的方法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硫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硫化过程中与橡胶大分子发生化学作用,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硫原子的连接,橡胶分子么间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使其弹性、硬度、拉伸等性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实际配方中,促进剂并无是单独使用的,往往会搭配着促进剂使用。硫化促进剂简称促进剂,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带、胶鞋和其他工业橡胶制品。促进剂是能促进硫化作用的物质,其作用是可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和提高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等,可以提高硫化胶的交联度和耐热性。一般说来,在硫化体系中促进剂和活性剂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这些助剂不属于交联剂范畴,但又和交联剂密不可分。主要分为无机促进剂与有机促进剂两大类。有醛胺类(如硫化促进剂H)、胍类(如硫化促进剂D)、秋兰姆类(如硫化促进剂TMTD)、噻唑类(如硫化促进剂M)、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硫化促进剂ZDMC)、黄原酸盐类(如硫化促进剂ZBX)、硫脲类(如硫化促进剂NA-22)、次磺酰胺类(如硫化促进剂CZ)等。纵观促进剂的发展过程,提高功能和减少毒性是其主要目标。早在1906年就发现苯胺具有促进硫化作用,但为抑制苯胺的挥发性和毒性,用二苯基硫脲予以取代。为了减少硫脲的焦烧性,开发了二苯胍和2-巯基苯并噻唑,进一步开发了具有迟效高速优点的次磺酰胺类促进剂,还以脂肪胺为主要原料开发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秋兰姆类促进剂。上述品种仍在生产和使用着。随着环保的严格化,近年又发现了一些促进剂的毒性和环保问题需要解决。在橡胶加工环境中存在着一定量的N-亚硝胺化合物,尤其在炼胶、硫化工段和成品库中亚硝胺含量更高。这些亚硝胺的生成过程是:仲胺结构的促进剂在高温下释放出仲胺化合物,而这些仲胺遇到大气中的氧氮化物和亚硝基化物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亚硝胺化合物。TMTD、TETD、NOBS等仲胺结构的促进剂在高温下释放出二甲胺、二乙胺和吗啉等仲胺类物质,故而引起亚硝胺的生成问题。而伯胺结构的亚硝胺化合物不稳定,因此无亚硝胺问题。大气中的氧氮化物是大气受光照射或紫外光照射而产生的,燃烧过程也会产生氧氮化物。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包覆改性促进剂,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包覆膜释放出促进剂,可以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有效改善促进剂在混炼等加工过程中因溶解度及温度变化发生亚硝胺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及挥发等现象,同时改善胶料加工过程中易过硫问题。通过改变原料的配比,可以改变促进剂的包覆率。此外,由于促进剂包覆层壳壁是高分子材料,因此与橡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兼顾促进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促进剂不会因为局部温度高导致亚硝胺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及挥发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通过计量罐将成膜剂加入搅拌罐中,将无机粉体材料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促进剂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促进剂粉中混合均匀。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然后经辊筒碾压,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经打散后得到混合好的物料使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其特征在于:通过计量罐将固含量为5~70%的成膜剂加入搅拌罐中,将10~50%无机粉体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预先在混合机加入促进剂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促进剂粉中混合均匀,其中,无机粉体用量为促进剂质量的5~20%,成膜剂的固含量为促进剂质量的3~30%。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30min,然后经辊筒碾压1~7次,依次打散1~7次。再使用摇摆制粒机对混合好的物料进行制粒,粒径为1~10μm,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0-120℃,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粉碎后的促进剂颗粒物直径为100~1000目。辊筒碾压1次:辊筒间距为2~2.5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1次打散轴间距20~22mm,辊筒碾压2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2.5mm,2级辊间距1.8~1.4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20~22mm,2级打散轴间距19~16mm。辊筒碾压3次: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级辊间距为2~2.5mm,2级辊间距为1.8~1.4mm,3级辊间距为1.3~0.9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轴间距依次调节1级打散轴间距为20~22mm,2级打散轴间距为19~16mm,3级打散轴间距为15-13mm。辊筒碾压4次:增加第4级辊间距为0.8~0.6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增加第4级打散轴间距为12-11mm。辊筒碾压5次:增加第5级辊间距为0.5~0.3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增加第5级打散轴间距为10-6mm。辊筒碾压6次:增加第6级辊间距为0.2~0.1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增加第6级打散轴间距为5-3mm。辊筒碾压7次:增加第7级辊间距为0.1~0.05mm;每次碾压后打散一次,增加第7级打散轴间距为2-0.5mm。成膜剂为多组分混合成膜剂,组分A与组分B质量比为1~5:1~2。组分A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脲树脂、酚醛树脂及上述树脂的衍生物,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组分B为:氨基树脂、异氰酸脂、脂肪族胺类,如乙烯基三胺DETA、氨乙基哌嗪AE;芳族胺类,如间苯二胺m-PDAMPD、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HT-972DEH-50;酰胺基胺类;潜伏固化胺类,双氰胺。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所述的促进剂醛胺类(如硫化促进剂H)、胍类(如硫化促进剂D)、秋兰姆类(如硫化促进剂TT)、噻唑类(如硫化促进剂M)、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硫化促进剂ZDMC)、黄原酸盐类(如硫化促进剂ZBX)、硫脲类(如硫化促进剂NA-22)、次磺酰胺类(如硫化促进剂CZ)等。成膜剂包覆层厚度为1~20nm,包覆率>98%,粉碎后的促进剂颗粒物直径为20~500目。所述的无机粉体为氧化锌、二氧化硅、滑石粉、硅石粉、蒙脱土、陶土、硅藻土、海泡石、云母粉、氧化铝、硫酸钡、氧化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锌、白炭黑,或者上述两种以上粉体的混合物。所述的混合机可为捏合混合机、犁刀混合机、螺带混合机、双螺旋锥形混合机,高低速液体混拌机、无重力混合机。优选为捏合混合机,捏合混合机扭力5000~20000Nm。所述的的辊筒可为双辊碾压机、多辊碾压机,优选为双辊碾压机。所述的的打散机为双轴打散机。所述的干燥机为盘式干燥机、耙式干燥机、闪蒸干燥机、气流干燥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沸腾流化床干燥机、双质体流化干燥机、滚筒干燥机。优选沸腾流化床干燥机,闪蒸干燥机。所述的粉碎机可为锤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所述的粉碎后的促进剂颗粒物直径为20~500目。本申请所提到的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壳核结构产品,壳选用成膜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计量罐将多种固含量为5~70%的成膜剂先后加入搅拌罐中共混,将10~50%无机粉体材料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成膜剂为多组分混合成膜剂,组分A与组分B质量比为1~5:1~2;组分A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脲树脂、酚醛树脂及上述树脂的衍生物,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组分B为:氨基树脂、异氰酸脂、脂肪族胺类;芳族胺类;酰胺基胺类;潜伏固化胺类,双氰胺;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预先在混合机加入促进剂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促进剂粉中混合均匀,其中,无机粉体用量为促进剂质量的5~20%,成膜剂的固含量为促进剂质量的3~30%;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30min,然后经辊筒碾压后打散;再使用摇摆制粒机对混合好的物料进行制粒,粒径为1~10μm,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0‑120℃,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粉碎后的促进剂颗粒物直径为100~1000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分成膜剂包覆改性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计量罐将多种固含量为5~70%的成膜剂先后加入搅拌罐中共混,将10~50%无机粉体材料悬浮液加入搅拌罐中混合均匀待用;成膜剂为多组分混合成膜剂,组分A与组分B质量比为1~5:1~2;组分A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脲树脂、酚醛树脂及上述树脂的衍生物,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组分B为:氨基树脂、异氰酸脂、脂肪族胺类;芳族胺类;酰胺基胺类;潜伏固化胺类,双氰胺;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成膜剂的混合物;预先在混合机加入促进剂粉,再将上述混合悬乳液按比例要求加入到促进剂粉中混合均匀,其中,无机粉体用量为促进剂质量的5~20%,成膜剂的固含量为促进剂质量的3~30%;采用混合机将上述物料进行混合2~30min,然后经辊筒碾压后打散;再使用摇摆制粒机对混合好的物料进行制粒,粒径为1~10μm,湿料粒再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0-120℃,干燥后的产品经粉碎机进行粉碎,冷却、分筛、包装后得到产成品,粉碎后的促进剂颗粒物直径为100~1000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辊筒碾压后打散这个过程一共进行1~7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辊筒碾压后打散这个过程为1次时,辊筒间距为1.8~2.5mm,再经打散机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打散,1次打散轴间距20~22mm,当辊筒碾压后打散这个过程为2次以上时,都是先进行一次辊筒碾压后打散,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辊筒碾压后打散;具体参数如下:辊筒间距依次调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进邵彬彬沈家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固瑞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