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819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包含生态植被毯14,所述生态植被毯14由多个编织笼单体1连接而成;所述编织笼单体1为网面立方体结构,其正面为种植面,所述种植面上设置有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所述编织笼单体内装填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所述编织笼单体1的侧面设置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编织笼单体在平面方向拼接形成生态植被毯14。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的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便于安装成生态植被毯,以解决现在硬质驳岸、松散驳岸、石笼驳岸、垂直驳岸的生态化治理便于维护和管理的问题。

An ecological isolation device for decontamination of water by surface sour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rface source dewater purification ecological isolation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cological isolation device for surface water purification, including an ecological vegetation blanket 14. The ecological vegetation blanket 14 is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woven cage monomers 1; the woven cage monomer 1 is a net cube structure with a face on the front, and th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for placing the implant cup 2; the woven cage is provided. The single body is filled with a filter matrix and a planting matrix; the side of the woven cage monomer 1 is arranged with a splicing structure, and a plurality of the woven cage monomers are spliced in the plane direction to form an ecological vegetation blanket 14.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cological isolation device for water purification with a surface source,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into an ecological vegetation blanke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as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hard bank, loose bank, stone cage, and vertical b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湖泊及具有蓄水、导流功能的水利设施与景观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湖泊及具有蓄水、导流功能的水利设施与景观的岸带,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带,是其整个水域循环与流动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负着生物多样性的生存与繁衍空间,控制水土流失、切断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蓄水,排涝,防洪稳固起到重要的稳定与过度作用。目前我国河流、湖泊、景观以及其他一些水库、引水等水利设施护岸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驳岸,另一种是硬质驳岸。自然驳岸主要是以植物覆盖为主,或者是自然堆砌的夯土等;硬质驳岸主要为混凝土、石笼。对于没有采用生物植被保护的驳岸构建,在降雨或者退水过程很容易将面源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质带入河道内部,形成污染,而且对于水土保持也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现有的护岸从形状可分为斜坡式护岸、直立式护岸;从材质上可分为硬质驳岸与非硬质驳岸两大类;一般来讲斜坡式驳岸有硬质驳岸与生态驳岸两份,其中硬质驳岸特点是便于水流通过或者是防止岸堤渗水,但是无法让植物生长;斜坡式生态驳岸容易实现生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便于安装成生态植被毯,以解决现在硬质驳岸、松散驳岸、石笼驳岸、垂直驳岸的生态化治理便于维护和管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包含生态植被毯14,所述生态植被毯14由多个编织笼单体1连接而成;所述编织笼单体1为网面立方体结构,其正面为种植面,所述种植面上设置有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所述编织笼单体1内装填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所述编织笼单体1的侧面设置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编织笼单体1在平面方向拼接形成生态植被毯14。所述生态植被毯14与岸基的固定装置连接,安装在硬质斜坡驳岸或垂直驳岸上。所述用于放入所述种植杯2的开口处设置有种植环27,以及用于放置种植杯2的六边形开口网槽,所述种植环27与所述用于放入所述种植杯2的开口采用卡扣匹配固定;所述种植杯2单面开口用于种植植物,所述种植杯2的杯壁为镂空状;所述种植杯内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所述编织笼单体1上相对应的两个横向拼接面上设置能相互配合拼接的凹槽4和凸块3,使得任意两两编织笼单体1能横向相互拼接。所述编织笼单体1上相对应的两个纵向拼接面上设置能相互配合拼接的插槽6和插块7,使得任意两两编织笼单体1能纵向相互拼接。所述生态植被毯14的边缘设置有与岸基的固定装置连接的连接挂扣21或连接环24。所述编织笼单体1内壁以及所述种植杯2内壁铺设致密透水材料,既能透水,也能防止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漏出种植杯2。所述致密透水材料为无纺布或尼龙布。所述生态植被毯的近水端设置浮力材料,能随着水位调整位置。所述过滤基质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牡蛎壳1~5份、沸石3~9份、活性炭3~7份、火山石4~7份、BB菌净水石3~8份。所述种植基质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草炭土2~7份、椰子壳3~7份、普通泥土2~5份。所述生态植被毯常水位以下种植漂浮型植物;所述生态植被毯最高水位以上种植挺水植物;所述生态植被毯常水位至最高水位种植耐淹挺水植物。所述岸基上设置岸基固定桩,所述生态植被毯的近岸编织笼单体1与岸基固定桩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含生态植被毯14与驳岸间的固定桩。所述固定装置包含连接生态植被毯14下部的水下固定锚15。编织笼单体内和种植杯内的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的质量份数的比是3-5:5-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对非生态驳岸的退水净化生态隔离系统,其安装方便制作简单,可以现场制作安装,可以随驳岸或护坡的地形和结构进行特制加工,达到与现有驳岸或者护坡形成完美结合,不影响整体美观,不影响河道、湖泊、蓄水单元行洪或者蓄水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植被毯的安装方便,如果发生某一区域出现损坏可以通过更换损坏单元的方式进行更换,便于维护和保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植被毯包含编织笼单体、过滤基质与种植基质以及种植杯,有效的提高了植物的稳定性。种植杯中的植物根系通过种植杯的孔生长到编织笼单体内,同时编织笼单体的之间相互连接,不同编织笼单体通过网眼之间可以连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容易形成整体根系交织网,为阻隔悬浮与微生物挂膜提供有效平台。编织笼单体内的种植杯也使得在编织笼单体内种植植物和更换植物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编织笼组合单元俯视功能说明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金属编织笼网示意图;图2b是金属编织笼内种植植物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垂直驳岸编织笼组合单元侧面安装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斜面驳岸编织笼组合单元侧面安装说明图;1-编织笼单体;2-种植杯;3-凸块;4-凹槽;5-网面;6-插槽;7-插块;8-垂直驳岸;9-路面;10-雨污排水管;11-集水井;12-路基;13-污水;14-生态植被毯;15-水下固定锚;16-绳索;17-植物;18-水下坝体基础;19-岸基固定桩;20-绳索;21-连接挂扣;22-自然水体;23-岸基固定桩;24-连接环;25-斜面固定桩;26-斜面驳岸,27-种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本实施例所用的牡蛎壳、活性炭和火山石购自湖北森态水族滤材制品公司;沸石购自法库县包家屯兴业沸石粉厂;BB菌净水石购自极致宠物用品专营店;草炭土购自西丰草炭土基地;椰子壳购自文昌市东郊红宝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例1、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如图1所示,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包含生态植被毯14,生态植被毯由多个如图2所示的编织笼单体1连接而成;编织笼单体1为网面立方体结构,尺寸是20cm*20cm*20cm,编织笼单体1网面的网孔边长为4cm,其正面为种植面,种植面上设置有六个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开口是正六边形,编织笼单体1内壁铺设单层无纺布;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处设置有种植环27,以及用于放置种植杯2的六边形开口网槽,种植环27与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采用卡扣匹配固定,种植环27将种植杯2固定于编织笼单体的开口处;编织笼单体1内装填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编织笼单体的开口可拆卸的套接有种植杯2,种植杯的内壁铺设有30目的尼龙布,种植杯2是与编织笼单体开口相匹配的正六棱柱型,种植杯2杯口外接圆的直径是5cm,深度为10cm种植杯单面开口用于种植植物,种植杯壁为镂空状;种植杯内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过滤基质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牡蛎壳300g、沸石900g、活性炭900g、火山石1200g、BB菌净水石900g,即牡蛎壳1份、沸石3份、活性炭3份、火山石4份、BB菌净水石3份;种植基质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草炭土2000g、椰子壳3000g、普通泥土2000g,即草炭土2、椰子壳3份、普通泥土2份。编织笼单体1内和种植杯2内的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的质量比是3:5。编织笼单体1上有拼接结构,如图2所示,编织笼单体1上相对应的两个横向拼接面上分别设置能相互配合拼接的凹槽4和凸块3,使得任意两两编织笼单体1能横向相互拼接,编织笼单体1上相对应的两个纵向拼接面上分别设置能相互配合拼接的插槽6和插块7,使得任意两两编织笼单体1能纵向相互拼接,这样,编织笼单体1可以根据驳岸的大小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包含生态植被毯(14),所述生态植被毯(14)由多个编织笼单体(1)拼接而成;所述编织笼单体(1)为网面立方体结构,其正面为种植面,所述种植面上设置有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所述编织笼单体(1)内装填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所述编织笼单体(1)的侧面设置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编织笼单体(1)在平面方向拼接形成生态植被毯(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包含生态植被毯(14),所述生态植被毯(14)由多个编织笼单体(1)拼接而成;所述编织笼单体(1)为网面立方体结构,其正面为种植面,所述种植面上设置有用于放入种植杯(2)的开口;所述编织笼单体(1)内装填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所述编织笼单体(1)的侧面设置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编织笼单体(1)在平面方向拼接形成生态植被毯(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植被毯(14)与岸基的固定装置连接,安装在硬质斜坡驳岸或垂直驳岸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放入所述种植杯(2)的开口处设置有种植环(27),以及用于放置所述种植杯(2)的六边形开口网槽,所述种植环(27)与所述用于放入所述种植杯(2)的开口采用卡扣匹配固定;所述种植杯(2)单面开口用于种植植物,所述种植杯(2)杯壁为镂空状;所述种植杯(2)内有过滤基质和种植基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源退水净化生态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笼单体(1)上相对应的两个横向拼接面上分别设置能相互配合拼接的凹槽(4)和凸块(3),使得任意两两所述编织笼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任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林山水北京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